這個村厲害!
從做2分錢一個的小皮筋起家,如今實現年產值2.5億元;無中生有,從沒有路的地方硬生生闖出一條產業路。
沁陽市紫陵鎮塢頭村靠“搓”小皮筋由貧窮走向富裕,逐漸發展成為“全國皮筋頭飾生產第一村”,產品占全國皮筋類頭飾品市場份額的80%,並遠銷歐洲、南美洲、非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皮筋類頭飾品出口量的35%。該村靠富裕走向文明,全村由一條大街發展到八條大街,村內環境優美,鄉風文明,2020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日前,記者走進塢頭村,隻見柏油路寬敞整潔,果樹林環繞村莊,美麗的民居高低錯落……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展現在眼前。
產業路:無中生有闖出來
記者有這樣的童年記憶:搖著撥浪鼓的貨郎挑著的都是讓人垂涎的“好貨”,其中的皮筋、紅頭繩則是女孩子的最愛。
“那時候,在生產隊一天工分掙不了兩毛錢,可買來舊內胎或紡織廠的廢料,‘搓’皮筋、紅頭繩,一天能掙兩塊、五塊,甚至十塊錢。”塢頭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毋福其對記者說。這種“好事”,源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早該村有一戶村民苦於生計,受貨郎的啟發開始“搓”皮筋、紅頭繩,並自己染色,然後像貨郎一樣走街串巷賣。漸漸地,該村越來越多村民效仿,跟風“搓”皮筋、紅頭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塢頭村走出去的村民越來越多,帶著大包小包自家產的皮筋類頭飾品全國跑,並在全國小商品集散地浙江義烏租房銷售,形成以義烏為“橋頭堡”的市場銷售網絡,後方生產基地則在塢頭村。
李四平是該村從事皮筋產業的第二代人,說起父輩的艱辛,他很有體會:“我父親一走就是十天半月,我最高興的是父親回來的時候,全家人像過節一樣。我們父輩敢闖敢試、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是塢頭村的‘傳家寶’。”
經過近40年的發展,目前塢頭村有專業從事頭飾品加工的經營戶70餘戶,有400多塢頭人在義烏批發市場專業從事頭飾品銷售。以該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村200多戶村民從事皮筋頭飾品加工,從業人員3000多人。
富裕路:做大做強打造百年產業
如何把塢頭村甚至紫陵鎮的支柱產業打造成百年產業,讓該村真正成為世界皮筋頭飾的中心?
為擴大頭飾產業規模,促進頭飾產業上檔升級,塢頭村在紫陵鎮的支持下,成立沁陽市祺雅頭飾品有限公司,負責總投資2.2億元的祺雅頭飾產業園招商引資工作,提供消防安全、金融信貸、各種證件辦理等免費服務。
從2016年起,沁陽市祺雅頭飾品有限公司引進投資商,開工建設南區祺雅頭飾產業園,首批有12家企業入駐,實現了生產、生活分離,消除了消防安全隱患。隨後,北區祺雅頭飾產業園開工建設,共有48家企業入駐。
記者近日走進祺雅頭飾產業園,在展廳裏見到6大類、500多個品種、3000多種款式的皮筋頭飾產品。目前,該產業園裏的企業早已用機械化生產替代了傳統手工搓皮筋,部分企業已開始使用自動化數控機器生產小皮筋,並逐步實現智能化、機器人化。2020年,該產業園生產皮筋頭飾8000多噸,總產值達2.5億元,產品依靠網絡電子商務遠銷世界各地。
“我們在‘橋頭堡’義烏有20多個專業設計團隊,根據各國風俗民情、消費習慣等,為全世界設計頭飾產品,在設計、生產、銷售各方麵一般都會領先同行兩個月,靠領先一步贏得市場空間和利潤。”祺雅頭飾產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毋和明說。
振興路:文明風尚引領鄉村興旺
塢頭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如何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該村實施五大亮點工程,近5年投資280多萬元,完成村內多條道路硬化,過去南北一條出村路、東西一條大街,如今南北6條路、東西8條大街,通暢寬闊;完成村莊綠化改造提升工程,種植綠化樹木15種;完成村內公共街道兩側的牆體美化工程;完成村莊道路亮化工程;修建老年幸福院,翻新中心文化廣場和村史館。
該村建成村史館和皮筋文化展館,統一製作“家規家訓牌”並上牆。村內每年評選“文明家庭”,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好女婿”評選活動並進行表彰。
該村每年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一次;老年幸福院為70歲以上老人免費提供午餐,設立文化活動室、圖書館、棋牌室等活動場所,供老年人休閑娛樂,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重陽節開展慰問80歲以上老人主題活動;開展鄰裏守望誌願服務活動,關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體現大家庭的溫暖。
■記者感言
沒有路,闖條路;產業路,富裕路;文明路,振興路。塢頭村闖出產業路、走出致富路,產業路、富裕路、文明路一脈相承,引領鄉村振興路越走越寬。
記者 郭樹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