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它“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視如銅、敲如磬”。它,就是曆史悠久、雅俗共賞的沁陽市山王莊鎮盆窯村黑陶。
擁有千年黑陶生產曆史的盆窯村,如何抱著“中國黑陶之鄉”這隻“金飯碗”,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近日,記者走進盆窯村,感受黑陶給這個山村帶來的變化。
昨天:活色生香,傳承千年
盆窯,顧名思義,就是以生產黑陶著名的村子。可見,黑陶對該村的影響有多麼深刻。
黑陶生產技藝在這裏已傳承千年。從這裏走出來的我市著名作家韓達在《盆窯黑陶傳千載》一文中寫道:“我的故鄉河南省沁陽市盆窯村,大概是中國少有的以產品命名,又以產品建村、興村的村莊了。如今,很少有以古老的手工技藝而活色生香千餘年的古村,也許,從我的祖先們決定將他們的夢想置於太行山下這片沃土開始,便與黑陶簽下了千年的契約。”
“家家有陶窯,戶戶冒青煙”曾是盆窯村一景。據該村黨支部原書記吳小寶介紹,盆窯黑陶的聲譽高,有“黑如漆、明如鏡、薄如紙、硬如瓷、視如銅、敲如磬”的特點,產品遠銷山西、河北、陝西等地。
據山王莊鎮工作人員郭淑娟介紹,盆窯以產黑陶而著稱,生產黑陶的曆史極為久遠。據記載,盆窯黑陶興盛於隋末唐初,曾被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列為皇家貢品,定為"禦製黑陶"。明末清初,盆窯黑陶達到鼎盛時期,產品通過太行古道和萬善驛暢銷黃河兩岸、晉陝大地,窯主們把黑陶店鋪和貨棧開到了北京、湖北、山東、陝西等地。清代,這裏生產的蓮花紋大魚缸、牡丹花盆、壽缸、鼓瓶、青獅等陶品備受宮廷喜愛,被擺放在皇宮和頤和園各處供觀賞。至今,北京故宮仍保留著盆窯村生產的虎頭大魚缸。河南沁陽一度成為與山東日照、陝西秦源、河北館陶並稱的中國四大黑陶生產中心之一,被譽為“中國黑陶之鄉”。
上世紀初,盆窯黑陶先後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商品賽會”及菲律賓馬尼拉世界工藝品展覽會上獲獎。當時的童謠是這樣唱的:“洛陽牡丹河內陶,不施粉黛亦妖嬈。”
今天:守正創新,煥發生機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社會的發展,黑陶製品被更便宜、更實用的塑料、金屬器具取代,盆窯黑陶逐步走向衰落。
近年來,我市加快發展盆窯黑陶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產業。2008年,黑陶製作技藝被列為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黑陶製作技藝被列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黑陶製品不再隻是生活必需品,而擁有了更多工藝品的屬性。古拙的魚缸、精致的茶具、樸素的筆筒以及硯台、香熏爐、美女瓶等,黑陶製品品種非常豐富。
難能可貴的是,盆窯黑陶的生產工藝並沒有進行工業化變革,幾乎所有環節仍是純手工製作。因此,盆窯村的每一件黑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目前,魚缸、魚盆是盆窯村銷量最大的黑陶工藝品。這些黑陶魚缸不僅外形精美獨特,而且胎體緊密、透氣性強,長時間不換水,水也不會變質,養魚極易存活。黑陶為雙氣孔、海綿氣孔結構,透氣不透水,非常適宜泡茶,有久用滋生茶茸的特性。凡滋生茶茸的黑陶茶具,即使不放茶葉,單以沸水衝入,也能泡出具有淡雅茶香的茶水來。黑陶茶葉罐分為內外兩層,透氣性能好,能使茶葉長久保持新鮮口感,色澤如新。
怪不得,盆窯黑陶被不少人稱為“陶中貴族、綠色工藝”。正因為盆窯黑陶有這麼多優良特性,所以不僅在北上廣熱銷,還遠銷韓國、緬甸等國。
日前,盆窯村陶藝師王金波專門從湖北武漢請來一位具有十幾年從業經驗的陶藝師,正共同為北京客戶精心製作3隻黑陶魚缸。
明天:黑陶樂園,傳承基因
如果說,水是黑陶的血脈,土是黑陶的骨肉,那麼人才是讓它在曆史中閃光的關鍵。
為了讓黑陶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近年來,山王莊鎮在推動黑陶產業發展上作出不少努力,以“文化黑陶”為抓手,以“黑陶記憶、留住鄉愁”為鄉村旅遊發展主線,從山水、人文、產業、設施、空間、環境六方麵綜合謀劃,全力建設集食、住、行、遊、購、娛於一體的黑陶小鎮項目。
穿過焦枝線鐵路涵洞,記者進入建設中的黑陶小鎮,隻見錯落有致地分布著磚砌的窯洞,灰磚土牆,青石鋪地,古樹映襯,窯洞外牆上隔出的一個個空間內,放置著不同款式的黑陶產品,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一種古樸厚重的氣息撲麵而來。
黑陶小鎮是焦作師專的教學實踐基地,建有體驗工坊。下一步,黑陶小鎮將打造黑陶文創園,通過建設黑陶創客中心、黑陶博物館、創意會展中心、陶藝體驗館、品牌藝術館等標誌性建築,推出黑陶文化遊,吸引國內外遊客,提高盆窯黑陶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記者感言
如何挖潛鄉村文化,引領鄉村振興?今年沁陽市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在沁陽市打造文化強市過程中彰顯盆窯力量。黑陶淘金,文化生金。盆窯黑陶這一無價之寶,為鄉村振興增添了無限可能。
記者 趙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