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意義重大。
新開局,新征程。3月31日,我市召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總結我市脫貧攻堅工作,安排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站在新的奮鬥起點,我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準確把握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環節,堅持守住“一條底線”、健全“一套體係”、壯大“一批產業”,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出彩畫卷,譜寫焦作“三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政策銜接 守住“一條底線”
“十四五”時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期,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期。過渡期內,我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四個不摘”工作要求,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健全防止返貧動態幫扶和監測機製。對排查出的862戶2935名脫貧不穩定戶、618戶2124名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等導致基本生活嚴重困難戶開展動態監測,及時納入幫扶政策範圍。注重建立長效機製,根據脫貧人口實際困難適度傾斜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政策,切實做到責任不減、任務不減、人力不減。
突出抓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開展“一對一”就業精準幫扶,持續落實“七個優先”政策。持續加強脫貧人口的技能培訓,增強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能力。積極拓寬就近就地就業渠道,大力支持脫貧群眾自主創業,搭建創業載體,推動“輸出一人、致富一家”向“一人創業、造福一方”轉變。
打好特惠性政策與普惠性政策的組合拳。探索將“兩定製兜底線”、集中醫養、防貧保險等政策,進一步延續、深化、提升,轉變為對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常態化扶持政策,使幫扶政策更加符合有效銜接工作實際。加快完善由特惠向普惠逐步轉型的惠農支農政策體係建設,從對貧困戶的產業扶持轉到縣域內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上來。
機製銜接 健全“一套體係”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我市將把脫貧攻堅時形成的有效舉措和機製辦法借鑒應用到鄉村振興上來,健全一套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體係。
脫貧攻堅期內,我市認真落實各級領導幹部聯係幫扶、市縣結對幫扶、市直單位幫扶、“蹲點日”和“百企興百村”等工作機製,積極探索脫貧攻堅周調度、第一書記述職評議製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體係、工作方法和工作經驗,要加以鞏固和完善提升,推廣運用到鄉村振興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推進鄉村振興的體製機製。
堅持和完善駐村工作製度。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和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加強對各級扶貧幹部、駐村幹部的管理。
產業銜接 壯大“一批產業”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鄉親們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富起來,離不開產業支撐。我市將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深入挖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和主導產業,培育一些區域性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農產品等農產品品牌,讓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
壯大特色產業。繼續實施田園增收、養殖富民、鄉村旅遊等產業發展十大行動,特別是要依托我市豐富的民俗風情、太行生態、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形成全域多元、業態豐富、產品多樣的鄉村旅遊發展大格局。
提升產業綜合效益。健全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農業服務等全產業鏈,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鏈條健全、聯結緊密、業態豐富、創業活躍的農業全產業鏈,提高鄉村產業的綜合效益。深化拓展消費幫扶,廣泛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
構建利益聯結機製。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在資金項目、金融保險、用地用電等方麵的政策支持力度,做大做強一批創新能力強、管理水平高、規模效益好、聯農帶貧增收成效顯著的特色產業扶貧主體和鄉村產業振興主體。
記者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