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半架山漫山遍野布滿“傷疤”,如今的半架山鋪天蓋地開滿鮮花。
陽光明媚的3月22日,迎著和煦的春風,站在半架山的一座山脊上,順著王圈手指的方向,目之所及皆美景:“這一片開紅花的是蘋果樹,那一片開白花的是山楂樹,看這邊快要開花的李子……”
可即便是再美的景,都無法讓人忽略王圈的手。層層疊疊的老繭,無言地述說著這位年近花甲的博愛縣鴻昌街道下期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為轄內半架山200餘公頃的“傷疤”開花,付出的艱辛和努力。
富含白矸石的半架山,沒能逃脫“靠山吃山”的曆史窠臼。2016年,我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啟動北山治理和保護工作時,半架山已滿目瘡痍,遍體鱗傷。
受傷的半架山,該何去何從?
“兩山”理念為半架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走“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鳳凰涅槃,舉步維艱。
沒有路,修!王圈帶領村裏數十位青壯勞力,租賃了兩台大型挖掘機,修建了11公裏的盤山路,將每個山頭串了起來。
沒有土,拉!半架山是座石頭山,土壤極其貧瘠。王圈租賃了50輛車,跑了8000趟次,拉上了16萬餘立方米土,共計造出了土壤厚度在1.2米到1.5米的良田10多公頃。
沒有水,運!植樹需澆“連根水”,使樹根和土密切結合。可方圓200公頃的半架山,沒有一處水源。下期城村購買了5輛10噸容量的運水車,每天從距半架山6公裏處的水源地裝水運到山上。
沒技術,請!下期城村專門聘請了4位技術員,為栽植的各類果樹“把脈問診”。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2019年初春發軔的半架山修複工作開展至今的3年裏,下期城村已先後種植了蘋果、山楂、冬棗、李子、石榴等各類果樹10餘萬棵,成活率達95%以上。
大山無言,料它也能嗅到次第開放的各類花香,愈合曾經的傷。
記者 張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