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裏源鄉“三網融合”打造升級版“北方水鄉”
曾被譽為“豫北江南”的修武縣五裏源鄉,深入挖掘自身獨特優勢資源,實施路林水“三網融合”,打造農文旅深度融合的升級版“北方水鄉”,努力為農業鄉鎮產業振興探索可借鑒、可複製、可推廣的新路徑。
3月5日,五裏源鄉全麵打響打造生態水係攻堅戰,700餘人齊上陣,種綠植、疏河道,拉開了“三網融合”大幕。
五裏源鄉是一個典型農業鄉鎮,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極其有限。如何轉型,怎樣振興?鄉黨委書記曹學賢說,五裏源鄉緊緊圍繞修武縣美學經濟發展大勢,謀劃路林水“三網融合”,再現“豫北江南”美景,打造升級版“北方水鄉”。
路林水“三網融合”,即路網、林網、水網融合,描繪“水相連、林相接、路相通”的生態畫卷,通過打造生態水係,最終實現“林水相依、林水相連、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的目標。
如何實現這一宏偉藍圖?首先是打造生態水係,加快建設“541”水係工程,引水入鄉,聚水潤鄉,活水興鄉。
該鄉境內泉眼眾多、河汊縱橫、水源充沛,以盛產稻米、河鮮、鬆花蛋而聞名。以前,因采煤、氣候等原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部分農田水利設施損壞,嚴重影響了現代農業發展。近兩年,借助焦作城市水係建成後大沙河充沛的過境水,該鄉建設了總投資800餘萬元的大沙河灌區項目,極大改善了全鄉7個村莊的灌溉條件。該鄉決心用2年至3年時間,疏通整理轄區河道396公裏,優化大沙河水源,修複陸村澇河、馬坊泉等水係工程,進一步提升轄區農業灌溉能力。
其次是結合“541”水係工程,加大農田防護林種植、廊道綠化、河道綠化、村莊綠化力度,打造“綠色銀行”,壯大村集體經濟。
近年來,該鄉每年由鄉政府統一招標采購楊樹4.3萬棵,以村集體為單位,在溝河路渠兩側栽植優質用材林。經多方考察,該鄉選定的樹種——“南林3804”楊樹,速生、高抗、無絮,4年成材、8年成方,有利於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改善土壤。據估算,該鄉已栽植的楊樹5年後每年可盈利400萬元,8年後每年可盈利1600萬元。
目前,該鄉與商丘宜林公司簽訂協議,當轄區用材林栽植麵積達到335公頃以上時,將在該鄉興建投資不低於1億元的現代化板材加工廠,實現造林綠化生態、社會、經濟“三個效益”最大化。
下一步,該鄉將發展水鄉民宿,打造特色田園美學鄉村,促進特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經營,實現農業、農旅、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記者王言、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