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博愛縣金城鄉緊抓黨建引領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做實做牢村級事務規範化管理,全麵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集體經濟發展中的引導和服務作用,盤活產業資源,激發村幹部幹事創業熱情,為助推全麵實現鄉村振興奠定紮實的經濟基礎。
特色引領,激發村集體經濟活力。上世紀90年代初,該鄉鍾莊村主要產業為鞭炮製作,技術落後、汙染嚴重。隨著環保治理的不斷推進,鞭炮業全部取締,村內集體經濟收入受到嚴重影響。2016年之前,村集體經濟收入僅靠部分企業租金和土地流轉費,年收入7萬餘元。2016年,鍾莊村獲得河南省扶持村集體經濟160萬元的特種飼養項目,發展蚯蚓立體飼養。鍾莊村成立了博愛縣興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的發展思路,通過流轉土地6.62公頃(其中飼養蚯蚓4.6公頃,牛糞貯存發酵、辦公用地2.02公頃)用於蚯蚓飼養,建立健全產、供、銷、加工一條龍體係,提供長期就業崗位100多個,年收入達30萬元,實現了集體與群眾“雙贏共富”。2019年,武閣寨村舉行新型柳編產業發展啟動儀式。武閣寨村運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秉承“產業興旺助推鄉村振興”的原則,將武閣寨村打造為全鄉產業轉型示範村,通過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武閣寨村集體經濟、柳編產業發展壯大,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為全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樣板,助推金城鄉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
因地製宜,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該鄉西碑村和西張茹村是省級貧困村。近年來,村黨支部根據村情,積極盤活區域經濟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種植。2017年、2018兩年間,兩村分別投資240萬元,新建半地下溫室大棚17座,采取集中新建、統一發包的模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項目實施過程中,在為貧困戶提供長期就業崗位的同時,每年為村集體增加20餘萬元,實現了村強民富的目標。目前,這兩個村的集體經濟項目運行良好,收入穩定。2019年,張茹集村又投資50餘萬元,新建半地下溫室大棚4座,目前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9月底完工並投入使用。
高效農業,提升村集體經濟動能。今年年初以來,該鄉東邱村以春坤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依托,投資50餘萬元,集中流轉本村及史莊村、禹莊村、秦莊村土地共計33.34公頃,實施夏糧種子培育、秋季商品玉米種植項目。同時,改良項目和焦作聯豐良種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購銷協議,由公司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農業技術指導,並高出市場價收購產品,解決銷售問題,實現一樣的土地產生不一樣的經濟價值。目前,此項目正在實施中,預計年收入可達15萬元。
(吳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