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黨的基層組織強起來,黨員隊伍強起來,黨的工作強起來,才能凝聚逐夢前行的力量。近年來,溫縣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完善集聚資源、集聚服務、集聚民心的農村黨建綜合體建設,探索“黨建+社會治理”實踐,提升黨建水平與服務質量,通過支部班子強起來、紅色陣地建起來、文化教育興起來、為民實事辦起來,使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
支部班子強起來
“村裏以黨建綜合體建設為契機,通過實行黨員幹部積分製,不僅建強了村兩委班子,也引導了民風向善。全村黨員群眾為村裏建設出錢出力,提議設立村愛心基金,目前已收到村民捐款2萬餘元,去年以來黨員群眾主動出義工6000多次。”溫縣黃莊鎮南韓村黨支部書記張濤說。
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溫縣通過建設黨建綜合體,凝聚了村兩委幹部和黨員群眾的力量,提升了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力。
發揮好“領頭羊”作用。該縣吸收敢於擔當、群眾認可的黨員和懂經濟、懂農業、熟悉當地情況的鄉賢、“土秀才”,組建了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黨支部班子隊伍。
發揮好無職黨員作用。該縣通過實施“發揮無職黨員作用”項目,組織無職黨員參加農村發展、建設、治理等活動,逐步實現“小事辦理不出村、大事辦理不出鎮”的農村治理新模式。
發揮好“五老”黨員作用。該縣探索建立一支成長於鄉土、奉獻於鄉裏、行走於村民之間的“五老”隊伍,使他們在化解矛盾糾紛、投身公益事業、助推鄉村發展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紅色陣地建起來
“傳承紅色基因,創新發展路子,帶動村民增收。”這是溫縣祥雲鎮村黨支部書記王冠軍的發展思路。該村在張祥雲烈士紀念碑附近建成長征文化園、解放戰爭體驗園、張祥雲紀念館、祥雲鎮村史館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紅色黨建教育基地。
近年來,溫縣大力實施“紅色引擎工程”,以培育“紅色頭雁”、放大“紅色效應”、激活“紅色細胞”等舉措,在全縣基層黨組織中開展“星級爭創”活動,構建“有思想、有溫度、有色彩”的基層黨建格局。
培育“紅色頭雁”。該縣堅持每季度開展黨建觀摩,每月學英模和身邊典型,每周唱革命歌曲、講革命故事,以多種方式開展“黨員主題日”活動,使黨員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補足“精神之鈣”,鑄牢“黨性之魂”。
放大“紅色效應”。該縣以“黨群陣地建起來、黨員身份亮出來、黨徽國旗掛起來、紅色經典響起來、黨建要素美起來”為要求,建設全麵規範的黨支部陣地,打造一批黨建示範點。
激活“紅色細胞”。該縣通過建立微信群、定期彙報思想等方式,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製,對老黨員和困難黨員進行慰問幫扶;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的每一個細胞的免疫力、戰鬥力。
“紅色頭雁”“紅色效應”和“紅色細胞”,壯大了產業發展。該縣262個村莊140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勢頭良好,帶動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文化教育興起來
“來到人民英雄申亮亮的家,他的英雄故事再一次令我震撼,我為自己和申亮亮同是溫縣人而自豪。”近日,在溫縣溫泉街道西南王村與團縣委共同組織的“熱血藍盔·照‘亮’前行”活動中,廣西大學在讀研究生宋苗在參觀西南王村村史館時說。把英雄文化融入黨建綜合體,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美、紅色故事感人的西南王村,已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溫縣作為千年古縣、司馬故裏、太極聖地,厚重的文化底蘊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古溫兒女,書寫了該縣曆史的繁華和發展的榮耀。近年來,該縣以黨建綜合體為載體,傳承古溫獨特深厚的文化內涵,挖掘、學習、宣傳新時代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為文化教育振興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為民實事辦起來
溫縣在黨建綜合體的黨群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統一設置“一網通辦”便民服務一體機,50個高頻事項居民可以直接通過手機申報,737項審批服務事項可以網上查詢、網上申報、網上審核,真正實現便民服務全方位、全天候,群眾辦事“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該縣圍繞“抓黨建強堡壘促發展”這條主線,把基層黨建工作與為民辦實事緊密結合起來,有效提高了群眾的幸福生活指數,也讓黨建引領下的古溫大地,變成一方發展的熱土。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該縣按照“因地製宜、一村一品、立足產業、優勢互補”的發展思路,引導各村通過盤活集體資產、用活土地資源、實施資本經營、興辦經濟實體等方式,著力打造一批有實力、有特色的村級集體經濟,實現黨建和經濟“雙推進”。
發揮“一網通辦”作用。該縣依托黨建綜合體,實現“統一標誌、製度上牆、網絡融通、環境整潔”的建設目標,探索利用政務服務網、高拍儀、自助服務終端等,提升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打造有特色、有亮點的村級便民服務站。
建設宜居生態環境。該縣集中優勢資源,使縣直各部門,如縣交通、園林等部門建設資金和力量向農村傾斜,持續解決農村環境衛生、吃水、排水等問題。
溫縣以黨建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體係,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為探索踐行更有力量的基層黨建、創新完善更有實效的社會治理積累了“溫縣經驗”。
(通訊員 崔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