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區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紀實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盯打造“精致城市、品質焦作”工作目標,深入學習和推廣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山陽區結合自身實際製訂《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聚焦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急需解決的農村環境衛生難題,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有力有序科學推進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
“早兩年,這裏到處都是廢棄的水缸,夏天蚊蠅亂飛,在家連窗戶都不敢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中星街道廟河村村民李大爺不禁揮手,仿佛要揮去眼前惱人的蚊蟲。“現在多少人羨慕俺,住著自家建的小別墅,看著門前水缸裏的花草,心裏別提多高興了!”
精心組織 統籌推進
山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中央、省、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總體思路,在實地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出台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組織各村黨員幹部開展環境整治,倡導群眾自行做好房前屋後垃圾清理和破危房屋、廢棄畜禽圈舍、秸稈清理等工作,引導群眾自覺主動投入到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中來。
同時,該區積極推行農村環境衛生市場一體化運營機製,投入321萬元,引入第三方機構入駐轄區,對12個行政村進行全方位清掃保潔。截至目前,先後開展入戶宣傳1萬餘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萬餘份,張貼宣傳標語300餘條,發動群眾投工投勞8萬餘人次,共清理陳年垃圾2.5萬餘立方米、清理亂堆亂放6855處、清除村內殘垣斷壁250餘處、平整廢棄地1.2萬平方米、清理村溝村塘淤泥3100餘噸。
綜合施策 因地製宜
在李大爺家門前的水缸下方,埋著汙水管道,廟河村264戶居民1388口人的生活汙水都從這裏流出進行處理。
山陽區對12個村開展汙水排水治理專項調研,按照城市汙水管網設計、建設標準,以“方便群眾、注重實用”為主,同步治理農村糞池汙水,先易後難,全部接入汙水管道,經檢查井、化糞池沉澱處理後,流入城市排水管網,達標排放或資源化利用。同時,針對小李河河道周邊汙水明排,籌資280餘萬元,對其進行治理,解決了汙水明排問題。
同時,按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要求,該區堅持因村施策、依戶施策的方針,采取水衝直排、戶用小三格、無動力處理三種模式同步推進。目前,全區已改廁1760戶,占省定任務數的55.5%。
新城街道蘇藺村劉大媽一家裝修一新,原來放雜物的一間房騰出來,牆麵地麵鋪上彩色瓷磚,作為廁所和淋浴間。“家裏有80多歲的老人,廁所建在室內,方便又安全。”劉大媽說。
共同行動 持續推進
該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聚焦硬化、綠化、美化、亮化等工作重點,增加資金投入,圍繞老村道路建設、環境整治、綠化美化、戶廁改造等工作,以項目化建立整治台賬,積極推進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截至目前,該區累計投入資金600餘萬元,硬化路麵2萬餘平方米,美化牆體6.2萬餘平方米,整修排水溝1萬餘米,拆除戶外旱廁1142座,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中星街道李河村以“傳承瓷都文化、喚起鄉愁記憶”為主線,累計投入50餘萬元,清理垃圾雜物4000立方米,美化牆體1000餘平方米,整修排水溝100米,壘砌花池500餘米,打造了彰顯李河碗溝文化的“碗美記憶”展示牆,並利用廢棄碗籠、輪胎對沿街牆體進行裝飾美化,實現村容村貌和文化內涵雙提升。位於城鄉接合部廟河村,積極探索農村閑置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村內原有廢棄窯洞、宅基地等資源,集中整理,規劃建設了綠化優美、環境宜人的廟河小區,解決了村內群眾的住房難題,引導群眾人人參與,共同建設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不斷提高群眾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
此外,該區還建立長效機製,鞏固鄉村治理成果,將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納入村規民約中,要求各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積極爭創美麗庭院、星級文明戶等,實現群眾自治自管,使環境衛生治得好、保持住。如今,隨著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的開展,各村變整潔了,街巷變美了,人居環境更有品質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現在連我小孫子都知道,垃圾不落地,環境更美麗。改變的不隻是環境,更是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素質。”廟河村村民李大爺自豪地說。
王 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