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的修武縣雲台山鎮滿目蒼翠,高山流水,詩酒田園,遊客暢遊其間,流連忘返。
近年來,雲台山鎮以全域旅遊創建為目標,以美學經濟為引領,大力發展旅遊服務業,建立了集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服務區,帶動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發展旅遊
帶動鄉村經濟發展
“背靠雲台山,依托旅遊業,岸上村早就從省級貧困村變為‘明星村’了。如今村裏家家蓋賓館,戶戶開小車,年人均收入5萬多元。”雲台山鎮黨委書記楊路明自豪地說,憑借雲台山景區的名氣,景區附近的老門老戶辦起了農家樂,鱗次櫛比的農家賓館讓村民賺了“第一桶金”。
以岸上村為榜樣,雲台山鎮其他幾個省級貧困村,紛紛借助全域旅遊發展東風,依托旅遊發展杠杆撬動扶貧重擔,引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據了解,2018年,該鎮農民年人均收入達2.5萬元,年旅遊綜合收入超過8000萬元。目前,全鎮共有旅遊綜合服務區5個、家庭賓館437家、特產超市58家。
美學引領
精品民宿點亮美麗鄉村
隨著文化休閑消費升級,為適應旅遊新發展、滿足遊客消費體驗的新需求,該鎮以美學為引領,引導家庭賓館從普通農家樂向精品民宿轉型發展,以高品質的設計、特色化的裝修、人性化的服務及較好的住宿體驗,從農家樂中脫穎而出,成為民宿經營的嚐鮮者。
今年清明節剛開業的璞瀾民宿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老板娘張貴香就是這樣一個嚐鮮者,也是親曆美麗鄉村變化的見證者。2003年之前,張貴香和丈夫在雲台山景區搭棚賣手工麵,日子過得十分辛苦。隨著景區的發展、遊客的增多,她在家裏做起了農家樂:一個大房間,四五張床的大通鋪,條件十分簡陋。3年後,她用開農家樂賺的“第一桶金”,將農家樂打造成家庭賓館,建成了30多個擁有獨立衛生間的標準間,環境上了一個檔次,收入也有所提升。
跟隨著修武縣大力發展民宿產業的腳步,2018年,張貴香參加了政府組織的民宿從業人員培訓班,去南方學習先進民宿文化,並通過政府低息貸款等,讓曾經的家庭賓館徹底舊貌換新顏,打造了一座以竹林元素為主的高品質的民宿。
“和酒店不同,民宿要給遊客以美的體驗,也要給遊客家的溫暖。他們可以在這裏看書冥想,品茶聊天,欣賞山中美色。”張貴香說。為了更好地服務遊客,她也把生活過出了詩意,每天品茗、讀書、賞山間美景,和遊客侃天南海北……
據了解,目前岸上村轉型升級的民宿有10多家,在建的20多家,這些宜居、宜遊、宜業的民宿,不僅讓村民提高了收入,也為鄉村的美麗增色。
全域旅遊
讓鄉村旅遊大放異彩
一鬥水村位於雲台山鎮北端,與山西省交界,這裏的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百年古宅與雲台山水之美交相輝映,寧靜中又透著詩情畫意般的意境。
據一鬥水村村民郭文勝回憶,很早以前的一鬥水村交通閉塞,隻有崎嶇的羊腸小道,運送糧食和山貨全靠人背。修陵公路是一條貫穿豫晉兩省的咽喉要道,自1982年開通後為發展省域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現在的鄉村旅遊提供了不少方便。
前幾年,郭文勝在雲台山景區賣旅遊紀念品,自2015年全域旅遊的號角吹響後,越來越多的自駕遊、戶外俱樂部、自助遊等去過雲台山的遊客,選擇到一鬥水村體驗大山深處的寧靜與閑適,曾經“藏在深山人未識”的一鬥水村,漸漸熱鬧起來:石頭房、農家飯的傳統特色引來遊人如織,百年古宅讓人趨之若鶩。
乘著全域旅遊的東風,郭文勝回到村裏辦起了農家樂,不僅為遊客提供吃住,也為遊客準備一些山貨和藥材,一年下來輕輕鬆鬆就能收入十來萬元。
夏日的一鬥水村車來人往,許多外省遊客慕名而來。鄉村旅遊就像春風一樣,潛入了一鬥水這個隻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據統計,一鬥水村的農家旅館目前發展到近20家,擁有客房300多間,每年可接待遊客近8萬人。
“以前,我們是靠山吃山,采石料、編荊條,日子過得甭提多窮酸了。現在,我們是傍著青山綠水搞旅遊服務,日子過得富裕多了,真是應了那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鬥水村李家大院主人李來應開心地說。
辛文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