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要立足打造全國糧食生產核心區這一目標和任務,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開辟新途徑、挖掘新空間、培育新優勢、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
□河南日報記者方化禕高長嶺
中原大地,暖風習習,萬象回春。
地頭壟間,勤勞的農民或耘地除草,或引水灌溉。從黃淮海平原到南陽盆地,綠油油的麥田裏,充滿了豐收的希望。
“中原糧倉”基礎越夯越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滿活力,產業融合春色滿園。傳統農業大省河南,正闊步走上農業強省之路。
糧食“壓艙石”更穩了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河南地處華夏之中,沃野千裏,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糧倉。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時強調,糧食安全要警鍾長鳴,糧食生產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要常抓不懈。河南農業農村人口比重大,“三農”工作任務繁重,要重點抓好糧食生產、現代農業建設、城鄉一體化發展。糧食生產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河南省委、省政府以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為抓手,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糧食產量高位運行,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藏糧於地”步伐鏗鏘。我省持續推進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省糧食生產核心區的95個縣(市、區)建成6369萬畝高標準糧田,總糧食生產能力超過1300億斤。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已累計建設高標準糧田6163萬畝,完成規劃任務的96.8%。
“藏糧於技”持續推進。糧食豐收不僅需要良田,還需要良種和良法。我省不斷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步伐加快,去年全省通過國家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93個、占全國的1/10。近年來,一批高產、穩產、多抗、廣適的主導品種,對我省小麥高產穩產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我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7%,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2.6%。
“去年麥收,5月28日開鐮,6月8日基本結束,全省8600多萬畝小麥僅用12天就收獲完畢,創造了我省麥收曆史最快的紀錄。”河南省農機局局長淩中南說。
在多年高產穩產基礎上,我省糧食生產實現高基點持續推進。2015年全省糧食總產量突破1200億斤,2018年全省糧食總產量突破1300億斤,達到1329.78億斤,占全國糧食產量的1/10,居全國第二位。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糧食生產的連年豐收,對穩住“三農”、穩住經濟大盤,起到了“穩定器”“壓艙石”的作用。
中原農民的腰包更鼓了
“農者,天下之本也。”連續多年糧食高產穩產,為河南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拓展了空間,築牢了基礎。
但是,河南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品種不優、品質不高、品牌不響問題明顯,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農業生產迫切需要從單純追求產量,向穩產提質轉變。
近年來,我省以“四優四化”為主線,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在發展“四優”中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產業競爭力。
作為全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優質小麥正成為河南省夏糧生產和提高農民收入的一個亮點。去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麵積達到840萬畝,較上年增加40%,通過多種渠道產銷銜接,訂單率達到88.2%。
“去年我們試種的‘新麥’26是優質強筋小麥,畝產1200多斤,每斤多賣1毛多錢,大家嚐到了甜頭。”3月1日,尉氏縣張市鎮沈家村黨支部書記石長鎖說,習近平總書記5年前視察過的農田裏,如今80%都種上了優質專用小麥。
“單品種規模連片種植,將成為我省優質小麥的發展方向。”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小麥專家郭天財說,去年我省種植的優質小麥中,1000畝以上單品種片區占比90%;6個主導品種種植麵積占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麵積的80.8%。
“四優”強力推進,“四化”加速發展,助推農業提質增效。目前,全省優質專用小麥已發展到1204萬畝,優質花生發展到2200萬畝,優質林果、肉牛奶牛規模持續擴大,效益持續提升;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8萬家,適度規模經營占比超過60%;生產設施、過程、監管標準化,標準化生產基地麵積占全省耕地麵積一半以上;食品工業成為全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去年營業收入達188億元。
河南“三農”筋骨更壯了
“農,天下之大業也。”通過農區工業化,農業大省河南培育了一批“響當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建立了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本實現了大糧倉、大廚房、大餐桌、大戰略,促進了農民脫貧增收,正有力推動著鄉村產業振興。
“大廚房”凸顯河南的農產品加工優勢。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
“大餐桌”顯示我省農業堅持市場導向。向國人餐桌提供更多優質肉蛋奶和果蔬,不但讓大家吃得飽,還要讓大家吃得好、吃得安全。
“河南造”讓國人廚房更為豐盛。以三全、思念等為代表的速凍食品產業,以雙彙等為代表的生豬產業,以花花牛、科迪等為代表的奶業產業,以恒都、科爾沁等為代表的肉牛產業,以華英、永達等為代表的肉禽產業,以靈寶蘋果、好想你棗業等為代表的特色食品產業,讓河南的農產品產業鏈越拉越長,附加值不斷提高。
不斷壯大的農業產業集群,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集群銷售收入占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量的半壁江山,龍頭企業與小農戶之間建立起各種緊密聯係,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大戰略,就是要堅決穩住農業農村這個基本盤子,闖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說,我省今年將深入推進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四美鄉村”創建,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打好鄉村振興的首場硬仗。
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56年前的春天,焦裕祿在這裏打響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槍;5年前的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鼓勵村民脫貧致富。當年風沙彌漫的貧困村張莊,不僅如期脫貧,而且建起了種羊繁育基地、采摘園,發展起了紅色旅遊扶貧項目“夢裏張莊”,成了蘭考鄉村建設的一張“名片”。
小小張莊村的巨變,是農業大省河南千千萬萬個村莊發展的縮影。
廣袤的中原,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