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鄉村振興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世園會河南日:平視自然 觀照文明
更新時間:2019-7-19 10:12:45    來源:央視網

  【相約2019北京世園會】

  設計2019北京世園會河南園時,年輕的團隊負責人王維琦力排眾議,采用了一個大膽的方案——走進下沉步道,隨著擋土牆的升高,位及遊客腰部時,就達到最佳的賞花地點。隻要微微俯身,遊客即可貼近賞花,貼麵聞到花香,進入“人在花中遊”的奇妙情景。

  “人們的遊賞視角主要是平視或俯視,能夠使遊人更好地貼近園藝,融入園藝。”王維琦進一步解釋。

  6月23日至25日,北京世園會迎來了“河南日”,參展部分為河南園和河南館,河南園為室外展園,麵積2300平方米;河南館為室內展館,位於中國館內,100平方米麵積內花團錦簇。

  據河南省經濟林和林木種苗工作站副站長鄭曉敏介紹,河南園總體規劃為“一心一帶三園”布局:一心,通過主體漢字雕塑及花田的結合為入口;一帶,為九曲花河遊賞帶,“幾”字形的環線遊覽路徑,猶如蜿蜒的黃河;三園,為三個特色主題花園,以菊花、月季、牡丹三種河南特色花卉分別表達河南園藝的曆史、今朝與未來。

  自然與黃河文明的延展

  一進入河南園,映入眼簾的是中心雕塑“中”字。“中”代表中原、中州,也是家喻戶曉的河南地方語言。這一雕塑7米高,寓意著對國慶70周年的一份獻禮。

  “其他展示部分掩映在植物和地形之後,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欲揚先抑’的經典造園手法。”鄭曉敏說,目的是讓遊客能夠駐足下來慢慢體會文明內涵。

  早上7點,記者來到河南園,此時園內遊客還沒到來。年輕花匠小賀正在拿著剪刀一根根地修剪花草,細致小心得就像對待藝術作品。“為了維持造型,每天早上我都來修剪,給遊客展示最美的河南園。”他靦腆地說。

  穿過藤本植物覆蓋鋼材廊架,被植物籠罩,仿佛置身於洞穴空間,這是從地麵到上層營造立體的遊賞空間。一步一景,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傳統手法“步移景異”在河南園展現得淋漓盡致。

  來自北京的參觀者周寶華第一次來到河南園,他邊靠著石頭休息邊觀賞身邊花草。他說,感到這裏的自然與傳統園林文化交融,之前遊覽所積攢的視覺疲勞此刻一掃而光。

  沿途花溪、疊瀑、字河彙入主路,寓意平原水係縱橫,地麵設計筆畫圖案,呼應漢字文化主題。兩側擋土牆采用黃色原石,表達黃河流域自然淳樸的老家記憶,以及黃河文明的源遠流長。

  文明傳承中的超越

  王維琦告訴記者,為了尋找能代表河南的石頭,團隊成員頗費一番周折。他們跑遍河南,選取了十餘種石頭,最終確定了來自南太行山腳下的“太行石”——最能代表河南人堅忍不拔的文化性格。

  循著靈動的水聲,來到動態景觀“艮嶽花藝”,“太行石”與河南菊文化相結合,設計靈感源於宋徽宗的山水畫《雪江歸棹圖》,使遊人產生畫中遊的體驗感,用創新手段激活了傳統文化。

  北宋汴京皇家園林艮嶽的建造藝術,是我國造園藝術中模擬自然山水技法的高峰,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尊重自然文化。“艮嶽花藝”巧妙地將山水畫前加設景框水簾,山水韻律亦真亦假,仿佛溪流從畫中流淌而出。

  “花語家園”景觀是遊客舉起手機自拍合影最多的地方,此處小院設計分為前院及內院,前院以菜田為核心景觀,有辣椒、紫甘藍等植物,勾起遊客的鄉愁。一牆之隔的內院,通過花瓶、相框等家庭擺件表達家中客廳氛圍,呈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

  河南園負責人鄭曉敏介紹,該園的設計理念是運用平視自然的心態重新找新的平衡——超越人類中心主義來重新審視大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平視的視角看待自然,進一步觀照人心,豐富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

  “盆景”到“風景”的增值

  從過去到今朝,再到未來,經驗告訴我們,賡續中華文明的前提,必須尊重自然,實現綠色發展。在河南省花卉協會會長何東成看來,河南園所展示的花卉表達絕不是靜態的,而是與河南的經濟乃至民生行業密切相關。

  “河南花卉栽培曆史悠久,是我國花卉苗木產業大省。”中國花卉協會秘書長、北京世園會政府副總代表劉紅也一語道破花卉之於河南的重要性。

  河南的洛陽牡丹、南陽月季、開封菊花、鄢陵蠟梅等特色花卉久負盛名。從“盆景”到“風景”,河南園中的這些花卉成為河南民生經濟的代表。相關人士表示,花卉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民通過花卉產業實現就業,直接增加了經濟收入。

  有這樣一組亮眼的數據:目前,河南省有花卉生產企業3438家,農戶11.12萬戶,花卉市場228個,從業人員達61.98萬人。全省花卉種植麵積達203.5萬畝,產值達394億元,年銷售額達165億元,種植麵積占全國的12%,產值占8%。

  綠色發展就是對生態文明最大的尊重,河南正在積極尋找新的增值模式。以洛陽牡丹文化產業延伸為例,相關的藝術品創作、文化禮品開發、食品加工,已發展到15大係列500多個,產值突破6000萬元。

  生態文明如何走向高端,這是當下給河南出的一道綠色發展大題目。目前,河南正在以企業為主體,以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為依托,加大花卉新品種研發力度,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

  河南的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加速奔跑。河南省副省長徐光表示,河南已經打響了“一場新時代河南國土綠化的人民戰爭”,正朝著“五年增綠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的宏偉目標邁進,努力讓河南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美麗中國建設書寫山清水秀、綠意盎然的出彩河南篇章。

文章編輯:劉佳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