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位於河南省靈寶市西部的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是鬱鬱蔥蔥。一夜小雨,整個山間變得格外清新。這裏的最高峰——老鴉岔堖海拔2413.8米,有“中原之巔”之稱,晴天可遠眺西嶽華山,北瞰黃河。
在空寂幽深的林間漫步,偶聞幾聲鳥鳴。與早些年的喧囂不同,小秦嶺如今恢複了應有的安靜。
“原來可不是現在這樣幽靜。”在年近五旬的老護林員胡邦超記憶裏,上世紀90年代的小秦嶺山間機器轟鳴,礦場紮堆。“最多時,數萬礦工生活在山裏,工業廢渣、生活垃圾遍地,山溪每天都是黑色髒水。”
小秦嶺保護區此前為河西林場。上世紀60年代,河南地礦部門在小秦嶺勘探發現蘊藏著一個規模較大的金礦田,探明儲量數百噸。
此後,大大小小的金礦企業在小秦嶺如雨後春筍般“安營紮寨”。這裏成了中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所在地靈寶也因此成為了“黃金之城”,聲名遠揚。
半個世紀的粗獷開采、瘋狂淘金,促進了地方的經濟發展,但對小秦嶺的自然生態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2006年2月,經中國國務院批準,建立了“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事實上,“近30多年來,當地官方對小秦嶺淘金亂象也在不停整頓治理。但收效甚微。”靈寶所屬的三門峽市一官員對記者如是說。
2016年初,中國環保部針對小秦嶺保護區相關情況約談了三門峽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並指出該區內存在主要問題。
這一約談觸痛了小秦嶺的生態“傷疤”,也使當地官方“刮骨療毒”。2016年8月份出任中共三門峽市委書記的劉南昌稱:“不講理由,不找借口,背水一戰,堅決打贏小秦嶺礦山環境整治攻堅戰。”
封礦口、拆設施、清礦渣……此後,保護區521個坑口被封堵關閉,每個礦口都按要求灌注3米厚的水泥封堵。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楊景坤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近三年來,保護區內共計處理礦渣2585.7萬噸,種樹69.78萬株,覆土種草120.8萬平方米,對生態破壞區域實施了生態修複。
2019年3月31日,科研團隊的動態監測影像發現了大量珍稀野生動物在保護區內活動的蹤跡。多次多處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喉貂、斑羚、紅腹錦雞等。
五月的小秦嶺,山間到處綠意盎然,生態治理修複區青草蔓延,野花綻放。在一處修複區的山溪邊,楊景坤隨機用水瓶灌了溪水大飲三口,並對記者說:“小秦嶺的山泉現在可以直接喝,甜甜的。”
談及這場持續三年的生態“保衛戰”時,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官員與護林員仍感到任重道遠:目前還存在著部分礦企生產、生活設施拆除不到位等問題。亦如劉南昌的決心:要繼續拿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和韌勁,堅決把小秦嶺打造成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