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範圍內,大家吃的韭菜,每10棵就有2棵是來自我們培育的‘久星’品種。”6月21日,在平頂山園藝科學研究所占地200畝的“韭菜科技園”內,這座省科普教育基地的負責人、“久星”首席育種專家馬金海教授自豪地告訴記者,在韭菜育種領域,已經形成了“世界看中國、中國看平頂山”的格局。
經過兩代人40多年育種實踐,這裏連續攻克了“高產、抗病蟲害、優質”三道技術難關,共育成4大類28個品種的“久星”韭菜係列品牌,品種數量、類型、新品種繁育麵積、推廣網點數量等均居全國第一……據平頂山市科協科學技術普及工作負責同誌介紹,一直以來,各級科協組織努力服務科技工作者、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小小的韭菜,已經成為平頂山市一項特色科技品牌,“進軍”全國人民的“菜籃子”。
上世紀70年代,“久星”主攻“高產關”。“大多數韭菜的生長期為6、7個月,畝產每年8、9千公斤。我們培育的久星1號抗寒性強,生長期達12個月,畝產可達1.1萬公斤。”馬金海介紹,如今的“久星”係列開發了極抗寒、不休眠、淺休眠、深休眠4大類型品種,讓人們一年到頭都可以吃到新鮮韭菜。新培育的久星18號,畝產每年高達1.3萬公斤。
上世紀90年代,“久星”主攻“抗病關”。“過去,為了消滅韭菜生長的大敵——地蛆,農民不得不往韭菜根部打農藥,容易導致農藥殘留過量。”馬金海教授帶領團隊育成的抗病蟲害品種久星16號、18號、25號,可將蟲害發生率降低50%以上。“此外,我們研發了物理預防手段,可有效遏製病蟲害大麵積發生。必須施藥滅蟲的,通過建立嚴格的追溯係統,可確保這1個月生產期的韭菜不流入市場。”馬金海說,科學、規範的綜合防治措施,讓“久星”係列在2018年順利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並在今年省農業廳組織的“我最喜愛的綠色食品”評比中榮獲第一名。
2000年以來,“久星”人又開始進軍“優質關”。“通過航天育種、輻射育種等新技術,我們先後培育出了久星10號、18號、23號等優質、抗病、高產新品種,其含有的維生素C、鈣、磷、鐵等營養元素較普通品種高10%以上。”馬金海表示,研究所已經同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深度合作,研發“韭菜精油”“韭菜汁”“韭菜酒”“韭菜色素”“韭菜掛麵”等係列健康食品,全力打造韭菜精深加工產業。
好品質帶來好收益。“韭菜市場價通常在每斤1元以內,我們的品種可以賣到2至5元。農民種我們的品種,每畝可增加效益約1000元。”馬金海算了一筆賬:目前全國31個省份韭菜種植麵積達600萬畝,“久星”係列品種的種植麵積占20%以上,保守估計每年可為國家增加經濟效益約12億元。
為了將育種科研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優勢,研究所去年在葉縣等地規劃建設占地6萬畝的全國首家“韭菜科技產業園”,計劃開展新品種技術研究、健康食品加工等全產業鏈研發與應用。“現在,為了響應國家在城市商超推廣淨菜的要求,我們正在進行鮮菜保鮮課題研究,爭取實現200克以上小包裝韭菜保鮮期10至15天。”馬金海說,這將有效增加鮮菜的實際經濟價值,進一步延伸國內韭菜產業鏈。
(記者尹江勇 實習生周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