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題:超1100萬新增就業提前達標怎麼看?——2019年中國就業形勢觀察
開欄的話:2019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中國經濟如何攻艱克難、行穩致遠,令世人矚目。新華社記者聚焦就業、物價、製造業、改革、外資外貿、投資消費等方麵,分赴各地調研采訪,旨在通過一線的鮮活案例,觀察中國經濟的整體麵貌。即日起,新華社開設“2019中國經濟特稿”欄目,聚焦今年經濟走勢。
就業既是經濟的“晴雨表”,又是民生的“溫度計”。行至年終,全年新增就業指標已提前達標。前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
在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形勢下,就業緣何能夠穩穩紮牢中國經濟“底盤”,成為當前經濟運行的突出亮點?
轉型升級潛力大,穩就業有動力
位於成都市雙流區的通威太陽能(成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支支機械臂有序揮舞,一輛輛智能無人車往來穿梭,十幾條全封閉太陽能電池片自動化生產線正高速運轉。
不久前,這裏3.8GW項目正式投產,預計到今年年底,通威電池總產能將超過20GW,全球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10%。
“今年發展太快了,人員規模、產能比去年增加了1倍,產值增加超過90%。特別是用工大幅增長,去年約4000人,今年超過8000人。”通威太陽能人力資源總監楊皓說。
這裏的生產線24小時不停機。雖然生產越來越智能化,但還是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科技人員。在8000多名員工中,生產一線職工約5000人,3000多人是技術和行政後勤人員。
“今年招收了500多名應屆畢業生,就是為適應企業的發展速度和規劃,做好人才儲備。”楊皓說。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2%。雖然下行壓力逐漸凸顯,但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位居前列,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和空間巨大,為就業增量提高和就業質量改善提供了強大動力。
“經濟總量擴張、結構調整、創業創新持續發揮效應,是目前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就業形勢仍然保持穩定的重要原因。”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說。
她說,經濟每增長1個百分點,帶動就業在200萬人左右。6.2%的增速能夠帶動1100萬到1200萬人的就業總量。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最近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營銷員、收銀員、餐廳服務員、保安員、保潔員、商品營業員、家政服務員、車工、焊工、裝卸搬運工排名前十。
“勞動力市場不僅缺乏高技能人才,中低技能的工作同樣不可或缺。100個短缺職業中42個與生活服務緊密相關,36個與生產製造緊密相關。”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殷寶明說。
“短缺職業”既反映出當前就業結構性矛盾,也預示著就業市場的空間潛力。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逐步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服務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更強。
“穩就業工作具備紮實的基礎和良好的條件。”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我國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特別是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快速發展,為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政策扶持力度足,穩就業有基礎
觀察就業形勢,不僅要看增量,也要看存量,城鎮調查失業率是“穩”就業的重要指標。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
在安徽省合肥市經開區,聯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裏,10條生產線上400餘名員工正在緊張熟練操作。聯寶公司是聯想(全球)最大的個人計算機製造基地。全球每銷售8台筆記本電腦,就有1台在這裏製造。
聯寶公司也是用工大戶,帶動就業超過1.2萬人。然而在市場環境變化、用工成本上升背景下,要穩住現有崗位,還要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公司生產經營麵臨較大壓力。
今年,聯寶公司獲得了2600多萬元的穩崗返還資金。用聯寶公司人力資源總監何唯萍的話說,這筆錢對企業可謂是“及時雨”。
“這筆錢將用於開展職工培訓、組織技能提升等,提高職工的綜合業務能力。企業智能製造和物聯網新業務板塊還要繼續擴展。”何唯萍說。
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是國家出台的一項重要惠企政策,在企業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時期,幫助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截至10月底,安徽省已向621戶重點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22.05億元。
合肥市人社局主任科員李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穩崗返還政策力度大,覆蓋麵廣,資金專款專用,對於增強企業發展信心、穩定就業崗位,起到了關鍵作用。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得益於經濟總量繼續擴大,同時也與就業服務政策落實力度不斷加大密切相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說。
前三季度,社保降費成效顯著,共降低2725億元,穩崗返還政策加快落地,共返還275億元,惠及企業75萬戶、職工3993萬人。
做好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穩就業的重要環節。10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逐步好轉。
記者來到重慶郵電大學,校園裏各種招聘廣告、企業宣講通知已經帶起了畢業季的節奏。
“企業對優秀人才的爭奪更加激烈,大部分企業都把進校招聘時間提前了。”就業中心副主任黃毅說,尤其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加上企業向海外拓展,對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強烈。
自動化學院自動化專業的萬承良同學剛剛簽約中興通訊技術支持崗位,工作地點在非洲。
“去非洲工作開始也有顧慮。但考慮到放棄暫時的舒適去尋找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可以為自己為家人擔負更重要的責任。”他說。
新職業現生機,穩就業有“新招”
傳統企業承受較大壓力,但新經濟、新職業還是一片“藍海”。
在成都市溫江區的“怪獸片場”,一批經過認證的“街頭藝人”正在拍攝海報,錄製專輯,其中就有洪榮川的“逆向思維”樂隊。
成都文化部門去年認證了第一批“街頭藝人”。現在,成都共有60個表演點位,380多位認證藝人。
洪榮川和兩位小夥伴不定期在太古裏、春熙路、寬窄巷子等地街頭表演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創作表演之餘,他們還作為音樂培訓老師教鋼琴和吉他。
“對於一個城市而言,看它是否有機會、有活力,重要的一點要看有沒有‘擁抱’好新經濟。”成都市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宇說。
2017年,成都將“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樹立和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實踐和蓄力成長,成都新經濟企業從12.7萬家增加到35萬家,今年1至10月就新增了5.8萬家。
成都市新經濟委政策法規處處長周成告訴記者,新經濟已經成為成都發展的新生力量。成都發布了千餘條城市機會清單,招商引資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
“從過去上門招商轉變為‘點亮’自己,讓企業主動來成都找機會。因為新經濟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創新型企業需要的是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市場,和可以落地的應用場景。”他說。
新業態、新職業從哪裏來?
成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副局長唐韜說,隨著經濟轉型和消費升級,用戶需求的細分催生了大批新的職業機會。我國海量市場和巨大經濟體量,也支撐人們去嚐試更多職業選擇的可能性。
今年4月,人社部等部門發布了13個新職業,其中包括農業經理人、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員等。
張紹發就是一位“農業經理人”。
張紹發原先是一位農資銷售人員。2007年,他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為一名農業經理人。張紹發的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農戶變股東等模式,為農戶帶來持續增收。
去年,他的蔬菜專業合作社又在鄉村旅遊、農家樂、蔬菜采摘體驗基礎上創建了“共享廚房”。遊客采摘蔬菜水果後,可以直接在共享廚房烹製,充分享受鄉村生活的樂趣。
人社部的分析報告預計,類似這樣的農業經濟合作組織將以年增幅10%以上的速度發展。未來5年,我國對農業經理人的需求總量約為15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