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熱點新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焦作晚報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 > 正文

2019年新聞專題頻道

口袋裏鼓囊囊 精神上亮堂堂(牢記囑托 奔跑追夢——收到總書記回信之後)
更新時間:2019-8-5 9:09:56    來源:人民網

  興疆穩疆,重在基層。希望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像吸鐵石一樣把鄉親們緊緊凝聚在一起,堅定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每家每戶,把生產搞得更好,把民族團結搞得更好,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

  ——習近平

  “走,咱上村委會聊!”尉犁縣委組織部駐達西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豔鳳拍拍身上的土,放下卷起的褲腳,坐上一輛摩托車往回走。記者來到達西村采訪時,她正和近百名村民一起,補種村道兩旁近10公裏長的防風林帶。

  達西村地處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北邊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城邊上。過去,這裏“一年四季白茫茫,隻見播種不見糧”。沙吾爾·芒力克1980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帶領各族群眾開挖排堿渠,種植防風林,發展集體經濟,共同走上致富路。

  2009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達西村考察基層黨建工作。201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疆考察時講到了達西村的村訓——“口袋裏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消息傳來,村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給總書記寫信,彙報5年間村裏的變化。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沙吾爾·芒力克和全體村民回信,強調興疆穩疆,重在基層。

  瓜果飄香時節,達西村一派生氣盎然。“堅守住民族團結的生命線,護育好民族情深的胡楊林”,沙吾爾·芒力克告訴記者,“各族群眾就像大漠裏的胡楊,根連著根、心連著心。”

  “有饢掰開一起吃”

  1975年,當時不到20歲的杜孟河與舅舅一起從山東來到新疆,在達西村生活40多年,目睹了改革開放以來村裏翻天覆地的變化。“沙吾爾·芒力克擔任村支書後,帶領大夥修渠、排淤、治鹽堿,種植防風林,林網護住兩萬多畝農田,貧土改良成了肥地。”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維吾爾族村民多以養畜、種果樹為業,漢族村民則以種菜、種棉花為主。“有饢掰開一起吃”,沙吾爾·芒力克號召村民打破傳統習俗,互相學習借鑒。

  最早嚐到甜頭的是達西村四組維吾爾族村民艾沙·吾守爾一家。“家裏25畝地全部種上棉花,漢族兄弟帶著我鋤草、施肥、澆水,1990年純收入就有兩萬多元。”麵對麵地講,手把手地教,全村的棉花種植麵積很快達到1.9萬畝。

  投資建設麵粉廠、農貿市場、蔬菜大棚……多業並舉,達西村去年人均純收入突破3.2萬元,村集體經濟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南疆第一村”的聲名不脛而走。

  走進沙吾爾·芒力克家的庭院,還是那座葡萄架,枝蔓青翠欲滴,數十株夾竹桃綠意盎然。

  “10年前的夏天,習近平同誌盤腿坐在這座葡萄架下的板床上跟我們親切交談。”沙吾爾·芒力克說,2014年收到總書記回信那天,“鄉親們一批批湧到葡萄架下,把信讀了一遍又一遍。”

  柏油路從8公裏拓展到78公裏,360戶群眾住進新房,400多戶群眾用上天然氣,300多戶群眾開上小轎車……說起這些年來的新變化,沙吾爾·芒力克感慨地說,“沒有各族群眾的共同奮鬥,就沒有今天的達西村。”

  “要做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

  艾沙·吾守爾家的客廳裏,擺著一張特殊的全家福。老兩口身旁,站著一對漢族夫妻。

  “這是我的漢族兒子郭宗俊。”老人舒心地笑著對記者說,“開春時村裏都在忙著給香梨樹打埂子,我家不著慌,全靠他來幫著做。”

  1998年,郭宗俊從河南來達西村打工。艾沙·吾守爾把舉目無親的小夥子帶回家,管吃管住,像兒娃子一般照料。1999年,艾沙·吾守爾的兒子因車禍離世,郭宗俊改了稱呼,對著艾沙老兩口叫起了“爸爸媽媽”。

  “10年前習近平同誌就叮囑我們,加強民族團結是實現新疆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沙吾爾·芒力克告訴記者。2010年起,達西村在全疆率先開展民族團結結對認親活動,目前全村150多戶漢族群眾與400餘戶維吾爾族群眾相互間結成“親戚”318對。艾沙·吾守爾老人一家和郭宗俊正式結了對,“這個漢族兒子,亞克西!”

  62歲的六組村民林國發是種菜能手。他的維吾爾族“親戚”五組村民司地克·阿衣甫是個巧把式,養羊、電焊、木工樣樣在行,去年動了種菜心思,林國發手把手幫他搭起大棚。去年冬天,司地克·阿衣甫幫村民托養花卉,淨賺2.2萬元。

  金銀財寶不算真富,團結和睦才是幸福。2017年1月,李豔鳳來駐村後,又帶領幫扶幹部與“四老”人員、相對貧困戶結親112對。

  李豔鳳結對的“親戚”是達西村二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庫爾班·艾依提一家,老兩口的生活主要靠低保。“李書記一周來家裏兩回,房頂上的防水板、院裏的水泥地麵,都是她弄的。”老人拉著記者的手在院裏轉悠。

  “我們達西村人要做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不做破了口袋的馬鈴薯,灑滿一地。”庫爾班·艾依提說話間動了情。

  “跟黨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2014年,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那年,達西村人均純收入已達2.5萬元。

  “總書記要求,‘讓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我們一手抓庭院經濟,一手抓鄉村旅遊,拓寬致富路子,推動鄉村振興。”沙吾爾·芒力克說。

  羊圈和客廳就隔一堵牆,以前,大家都不願到維吾爾族村民吾買爾·買買提尼亞孜家做客。眼瞅著村裏越來越整潔,遊客越來越多,吾買爾·買買提尼亞孜決定改造庭院。

  李豔鳳帶著駐村工作隊員幫老漢出主意、做規劃,又協調市場監管局、旅遊局等相關部門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羊圈挪到後院單劃養殖區,後院1畝多空地改成菜園,6個房間收拾成民宿和餐飲包廂,門前栽著榆柳楊,出門便是6畝桃園……

  去年6月,吾買爾家開辦的“桃園人家”農家樂順利開張。“算下來每天接待三五桌客人,毛收入1500元左右。”吾買爾·買買提尼亞孜賺了錢高興,看到門前遊客來了一撥又一撥更高興。

  如今,達西村是3A級景區。以達西展覽館為龍頭,一條風情街、一條饢產業街、一處夜市,36家風情園、9家民宿,2000畝香梨園,串聯起達西村鄉村旅遊格局。

  去年2月,“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鄭重寫入達西村村規民約;每周一早上,聚集在村委會樓前廣場舉行升國旗儀式,已成為達西村人的自覺行為。

  2014年起,達西村開展“最美達西人”評選活動,讓先進典型成為學習標杆。六組村民劉鬆林,二十多年如一日,給遠在50公裏外戈壁灘上放羊的阿不拉送米送油;二組村民吐爾遜·司馬義一家,21年守護腦癱養女,奔走各地求醫問藥……

  “我在村裏當書記,就認一個理,跟黨走,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沙吾爾·芒力克語氣堅定。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801 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