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前的6月底,共青團中央召開2019年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座談會。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將增設網絡保護的章節。醞釀多年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今年也有望出台。而國家網信辦專門為保護不滿14周歲兒童製定的《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已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諸多舉措,向社會公眾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將全麵有法可依。
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00後自誕生起就與互聯網相伴成長。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年發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在我國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占比達25.4%。而一項由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共同發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則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高於同期全國人口的互聯網普及率(57.7%)。
一方麵,網絡為未成年人獲取知識、自我表達、娛樂和社交提供了便捷途徑,對其生活和成長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另一方麵,由於未成年人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對於互聯網信息和應用的是非利弊判斷存在不足。互聯網對未成年人帶來的潛在風險,主要體現在:以網絡遊戲和短視頻為主的網絡沉迷;未成年人隱私泄露;網絡謠言、低俗色情暴力、恐怖等有害信息的無序傳播;網絡暴力、網絡欺淩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針對這些現象,社會各界對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呼聲日益增強。其中,要求網絡運營企業加強社會責任感,為未成年人創造安全、適齡的網絡環境已經成為輿論的首要共識。針對未成年人保護問題,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馬曉軼近日發布公開信,表示全部移動遊戲都將完成健康係統的接入,“如果有遊戲因為技術等硬性原因無法接入健康係統,即便依然可以貢獻營收,我們都會毫不猶豫地把它們停運和下架。”
由於一些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沉迷,網絡遊戲生產商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在加強遊戲管理方麵,生產商責無旁貸,應當通過引入新技術、新係統,防止未成年人沉溺遊戲。除此之外,也要看到,由於行業內規範不一、力度不一等情況的存在,僅靠幾家企業的“自覺”恐不夠。即使沒有網絡遊戲,未成年用戶依然可能轉移到其他網絡娛樂產品,為未成年人打造健康上網環境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許多痛點和難點。
遊戲公司承擔相應責任,是“綜合施策、社會共治”的一部分。立法和行政機關應當采取與技術發展相適應的立法、行政、社會和教育措施,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網絡侵害;司法機關應當及時調查、介入,有效處理利用網絡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家長作為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首要責任人,應該切實履行對未成年人上網的教育、引導、監督等方麵的責任和義務;學校應該加強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在這些“軟件”上做好了,未成年人才能正確認識網絡,增強自製力。
全麵構建新時代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係,沒有局外人,亦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