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蓮玉
新聞專題製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緬懷革命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堅定理想信念,砥礪革命意誌。”
在溫縣縣城正西22公裏溫孟沁三縣(市)交界處有一個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段村。村中古建林立、特色鮮明,現保留有7塊清代古匾額、70餘通明清以來碑刻,有8位百歲和近百歲老人,有“懷商檔案館 非遺傳承村”和“長壽村”之稱,而且還是一個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革命英雄輩出的村落。
段村是溫縣早期黨組織成立和活動頻繁的地方,廣大村民或踴躍參加革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或在後方縫軍衣、納軍糧,支援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武工隊員曾多次在秦氏老宅養傷,遭漢奸告密後,日軍用炮火轟炸,炸掉了院中上房的東南角,在村民的保護下,傷員全部脫險。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秦氏老宅損毀處進行修複,並在街門楣上寫下“為革命種田”字樣。
在用熱血澆灌革命理想的年代,段村這片土地上湧現出一批批英雄兒女,有參加抗美援朝的秦士學、秦士丹、楊振河、仝永範、仝文合、張良興、宋思河、張天才八勇士,有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魏金明,以及許許多多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甚至連名字也沒能留下來的革命烈士,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造民族精神和革命理想,譜寫了段村的壯麗詩篇。
秦士學:1945年10月,20歲時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於54軍130師390團二營八連,先後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在著名的四平保衛戰中英勇殺敵,在全連戰鬥員僅剩3人的情況下仍堅守陣地,1947年4月被130師組織科追記一等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隨部隊入朝參戰,參加了包括金城戰役在內的數十次大小戰鬥,殲敵上千人。1955年10月複員回村,2003年7月逝世,享年78歲。
秦士丹:1946年入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44師103團一營一連指導員,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等戰役,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解放華中南四枚勝利紀念章。1950年10月,隨部隊入朝參戰,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回國後,轉業到天津市城建局工作,後因身體有傷病主動放棄城市工作,隱功埋名返鄉,從事農業生產勞動,1998年去世,享年71歲。
楊振河:又名楊占河,1948年秋天,年僅18歲就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後參加了解放戰爭,1950年10月入朝參戰。一次伏擊戰中,因當時部隊防寒裝備匱乏並且在雪地長時間潛伏,右腳趾被凍傷,轉回國內治療時,右腳趾全部被截肢,後被民政部門認定為傷殘軍人。回鄉參加工作,任勞任怨,2002年去世,享年73歲。
仝永範:l944年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部隊參加解放戰爭,戰功卓著,僅在解放戰爭的四次戰鬥中就榮獲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兩次,後獲解放獎章一枚。1953年,響應中央軍委的號召,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在戰鬥中作戰英勇,榮立二等功。回國後,在15軍任連長,1961年轉業到湖北武漢工作,後調任漢川市郵電局任局長,1983年任漢川市紀委書記,2008年病故,享年81歲。
仝文合:1928年到西安毛紡廠當學徒。1940年入伍,在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八路軍)第129師當炊事員。1951年隨部隊赴朝,專為師首長做飯,曾榮獲獎章。1952年轉業到焦作黏土礦廠當炊事員。在部隊多年從事炊事工作,練就一手過硬的餐飲本領。戰爭年代,能保證所在部隊的戰士們及時吃上熱乎的飯菜,有時還要冒著槍林彈雨把飯菜送到戰鬥一線。和平年代,曾創出一人掌勺保證50席同時開飯的紀錄。1963年回鄉務農。1996年去世,享年80歲。
張良興:1946年2月入黨,1946年9月入伍,曆任八路軍太行四分區43團3營11連戰士、文書,太行軍區獨立二旅供給處見習會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九縱26旅供給處糧秣會計,15軍44師後勤處秘書、參謀,司令部行管科副科長、科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政治部秘書處管理科副科長、科長,湖北省武漢警備區後勤部部長等職。1982年8月,經武漢軍區批準離休,享受副師級待遇,1988年去世,享年64歲。
宋思河:1949年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西南軍區汽車16團戰士。1950年10月隨部隊入朝參戰,任部隊野戰醫院護士長(副團級),榮立三等功。1958年回國,在遼寧興城解放軍204醫院任職。1973年轉業到西安新城區針織廠醫務室工作,1976年去世。
張天才:1948年入伍,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回國後轉業到廣東工作,後調任河北,在水電部第三工程局任局長。
魏金明:21歲參軍入伍,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54軍步兵174團8連。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英勇作戰,多次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戰鬥任務。退役後在西安關山機械廠工作。
除以上革命英雄人物外,段村還有許多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甚至連名字也沒能留下的革命烈士,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仝春生:1944年5月參加革命,沁河支隊博愛獨立營任戰士,在解放孟縣的戰鬥中犧牲,年僅16歲。
仝永俊:1946年9月參加革命,在太行獨立二旅76團11連任戰士,1947年3月在解放新鄉的戰鬥中犧牲,年僅17歲。
苟清池:1944年參加革命,在太行獨立二旅76團11連任戰士,1946年9月在解放武陟的戰鬥中犧牲,年僅27歲。
仝永遠:1946年參加革命,在太行獨立二旅76團11連任戰士,1947年在解放博愛的戰鬥中犧牲。
茹祖武:溫縣支前擔架隊民工,1948年7月在解放嵩縣時犧牲,時年48歲。
仝五來:任農會主席,1946年9月犧牲,時年36歲。
張炳智:任民兵隊長,1946年9月犧牲,時年36歲。
丙臣媽:農會積極分子,1946年9月犧牲,時年43歲。
張毛:農會積極分子,1946年9月犧牲,時年34歲。
仝陵山妻:農會積極分子,1947年犧牲,時年44歲。
苟東妻:農會積極分子,1947年3月犧牲,時年42歲。
張栓妻:農會積極分子,1947年3月犧牲,時年42歲。
……
英雄精神曆久彌堅,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我們要始終牢記他們為什麼而出發,為什麼而奮鬥,為什麼而犧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書寫新的壯美華章,鑄就永不褪色的紅色豐碑!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緬懷革命先烈,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堅定理想信念,砥礪革命意誌。”
在溫縣縣城正西22公裏溫孟沁三縣(市)交界處有一個曆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千年古村落——段村。村中古建林立、特色鮮明,現保留有7塊清代古匾額、70餘通明清以來碑刻,有8位百歲和近百歲老人,有“懷商檔案館 非遺傳承村”和“長壽村”之稱,而且還是一個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革命英雄輩出的村落。
段村是溫縣早期黨組織成立和活動頻繁的地方,廣大村民或踴躍參加革命,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或在後方縫軍衣、納軍糧,支援革命。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武工隊員曾多次在秦氏老宅養傷,遭漢奸告密後,日軍用炮火轟炸,炸掉了院中上房的東南角,在村民的保護下,傷員全部脫險。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秦氏老宅損毀處進行修複,並在街門楣上寫下“為革命種田”字樣。
在用熱血澆灌革命理想的年代,段村這片土地上湧現出一批批英雄兒女,有參加抗美援朝的秦士學、秦士丹、楊振河、仝永範、仝文合、張良興、宋思河、張天才八勇士,有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魏金明,以及許許多多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甚至連名字也沒能留下來的革命烈士,他們用鮮血和生命鑄造民族精神和革命理想,譜寫了段村的壯麗詩篇。
秦士學:1945年10月,20歲時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服役於54軍130師390團二營八連,先後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在著名的四平保衛戰中英勇殺敵,在全連戰鬥員僅剩3人的情況下仍堅守陣地,1947年4月被130師組織科追記一等功。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隨部隊入朝參戰,參加了包括金城戰役在內的數十次大小戰鬥,殲敵上千人。1955年10月複員回村,2003年7月逝世,享年78歲。
秦士丹:1946年入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44師103團一營一連指導員,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等戰役,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解放華中南四枚勝利紀念章。1950年10月,隨部隊入朝參戰,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回國後,轉業到天津市城建局工作,後因身體有傷病主動放棄城市工作,隱功埋名返鄉,從事農業生產勞動,1998年去世,享年71歲。
楊振河:又名楊占河,1948年秋天,年僅18歲就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後參加了解放戰爭,1950年10月入朝參戰。一次伏擊戰中,因當時部隊防寒裝備匱乏並且在雪地長時間潛伏,右腳趾被凍傷,轉回國內治療時,右腳趾全部被截肢,後被民政部門認定為傷殘軍人。回鄉參加工作,任勞任怨,2002年去世,享年73歲。
仝永範:l944年參加八路軍,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部隊參加解放戰爭,戰功卓著,僅在解放戰爭的四次戰鬥中就榮獲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兩次,後獲解放獎章一枚。1953年,響應中央軍委的號召,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奔赴朝鮮保家衛國,在戰鬥中作戰英勇,榮立二等功。回國後,在15軍任連長,1961年轉業到湖北武漢工作,後調任漢川市郵電局任局長,1983年任漢川市紀委書記,2008年病故,享年81歲。
仝文合:1928年到西安毛紡廠當學徒。1940年入伍,在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八路軍)第129師當炊事員。1951年隨部隊赴朝,專為師首長做飯,曾榮獲獎章。1952年轉業到焦作黏土礦廠當炊事員。在部隊多年從事炊事工作,練就一手過硬的餐飲本領。戰爭年代,能保證所在部隊的戰士們及時吃上熱乎的飯菜,有時還要冒著槍林彈雨把飯菜送到戰鬥一線。和平年代,曾創出一人掌勺保證50席同時開飯的紀錄。1963年回鄉務農。1996年去世,享年80歲。
張良興:1946年2月入黨,1946年9月入伍,曆任八路軍太行四分區43團3營11連戰士、文書,太行軍區獨立二旅供給處見習會計,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九縱26旅供給處糧秣會計,15軍44師後勤處秘書、參謀,司令部行管科副科長、科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政治部秘書處管理科副科長、科長,湖北省武漢警備區後勤部部長等職。1982年8月,經武漢軍區批準離休,享受副師級待遇,1988年去世,享年64歲。
宋思河:1949年入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西南軍區汽車16團戰士。1950年10月隨部隊入朝參戰,任部隊野戰醫院護士長(副團級),榮立三等功。1958年回國,在遼寧興城解放軍204醫院任職。1973年轉業到西安新城區針織廠醫務室工作,1976年去世。
張天才:1948年入伍,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1953年回國後轉業到廣東工作,後調任河北,在水電部第三工程局任局長。
魏金明:21歲參軍入伍,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54軍步兵174團8連。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英勇作戰,多次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戰鬥任務。退役後在西安關山機械廠工作。
除以上革命英雄人物外,段村還有許多沒有留下一張照片,甚至連名字也沒能留下的革命烈士,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仝春生:1944年5月參加革命,沁河支隊博愛獨立營任戰士,在解放孟縣的戰鬥中犧牲,年僅16歲。
仝永俊:1946年9月參加革命,在太行獨立二旅76團11連任戰士,1947年3月在解放新鄉的戰鬥中犧牲,年僅17歲。
苟清池:1944年參加革命,在太行獨立二旅76團11連任戰士,1946年9月在解放武陟的戰鬥中犧牲,年僅27歲。
仝永遠:1946年參加革命,在太行獨立二旅76團11連任戰士,1947年在解放博愛的戰鬥中犧牲。
茹祖武:溫縣支前擔架隊民工,1948年7月在解放嵩縣時犧牲,時年48歲。
仝五來:任農會主席,1946年9月犧牲,時年36歲。
張炳智:任民兵隊長,1946年9月犧牲,時年36歲。
丙臣媽:農會積極分子,1946年9月犧牲,時年43歲。
張毛:農會積極分子,1946年9月犧牲,時年34歲。
仝陵山妻:農會積極分子,1947年犧牲,時年44歲。
苟東妻:農會積極分子,1947年3月犧牲,時年42歲。
張栓妻:農會積極分子,1947年3月犧牲,時年42歲。
……
英雄精神曆久彌堅,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我們要始終牢記他們為什麼而出發,為什麼而奮鬥,為什麼而犧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麵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書寫新的壯美華章,鑄就永不褪色的紅色豐碑!
(作者單位:中共焦作市委黨校)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