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努力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杜黎明
更新時間:2022-5-25 10:25:02    來源:焦作日報

  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繁榮城市經濟,全麵提升中心城市能級。隨著我市經濟的深入發展,城市經濟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成為衡量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誌。錨定“兩個確保”、再造發展優勢、奮力譜寫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新篇章,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是一個重要著力點。
  明確目標定位,找準發展方向。一是堅持規劃先行。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和區域協同,高水平規劃建設涵蓋“1+8”省轄市的鄭州都市圈,構建“一核一副一帶多點”發展格局,力爭“十四五”末經濟總量達到6萬億元,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要積極參與“1+8”鄭州都市圈建設,在產業、生態、服務、交通等方麵,堅持高標準做好自身城市發展規劃,以推動都市圈內各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為導向,順應中心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趨勢,夯實城市產業基礎,促進城市功能區域互補、產業錯位布局和特色化發展。二是實現深度融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重大戰略,搶抓鄭州都市圈擴容機遇,加速鄭焦融合,著力厚植發展優勢、培育發展動能。特別是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方麵,要“整體融合、錯位關聯、互補互促、共生共榮”,堅持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依托我市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發揮人力、土地、成本等綜合優勢,創新思路舉措,積極承接鄭州先進製造業外遷。三是聚焦關鍵環節。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資金需求比較旺盛。要大力實施“引金”工程,吸引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各類金融機構在轄區設立機構或開展業務,大力發展基金、融資租賃、資產管理等現代金融業態。同時,用好智慧金服平台,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暢通金融活水流向企業的渠道。
  推動產業轉型,順應發展趨勢。一是發展總部經濟。充分挖掘自身在製造業、曆史文化、科技創新、地理區位等方麵的優勢,構建獨具特色的總部經濟集群,以特色總部經濟集群的發展帶動城市集聚輻射效應的不斷提升。依托高鐵站、南水北調城市公園等優質資源,謀劃建設培育一批中高端商業綜合體,致力於引進企業地區性總部以及研發中心、管理中心、銷售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大力發展樞紐型商務和區域總部經濟,構建商務辦公圈。二是培育專業園區。我們謀劃建設了集產業集聚、科技創新、示範應用、人才引進、多維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焦作地理信息產業園區,是全省第一家省級地理信息示範產業園,目前已經吸引中緯測繪、盛世光明等30餘家地理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入駐。下一步,要以現有園區為核心,進一步拓展縱深,輻射帶動,向外拓展延伸,著力打造產業鏈條完整、相關產業跨界融合、產業配套設施完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業發展集群。三是豐富產業業態。傳統商貿業原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加快創新轉型,降低傳統三產的占比,培育和壯大新興三產,豐富產業業態,提升產業層次。鼓勵傳統商貿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實體店、互聯網和手機端聯動的全渠道營銷。
  激發特色活力,增強發展後勁。一是喚醒百年記憶。百年焦作誕生了河南省第一個現代化礦井、第一條鐵路、第一個發電廠、第一盞電燈、第一部電話,也誕生了河南省第一個工科大學——焦作路礦學堂,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理工大學。可以說,焦作在打造城市經濟品牌方麵資源得天獨厚,大有文章可做。如以煤炭為主題,利用搬遷後的老廠區,打造集商業休閑、文博教育、文創基地、公館生活為一體的多功能新型城市文化旅遊街區,講好百年焦作故事,喚醒百年焦作記憶,推動精品城區、精致城區建設。二是堅持創新驅動。完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政策,實施創新龍頭企業提升引領、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用好科技企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科技貸款,引導創新資金資源更多向企業集聚。發揮院校資源優勢,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構建共性技術平台,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以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隊伍支撐,通過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做好人才儲備。摸清本地主要產業和重點行業企業現有人才現狀,建立城市企業高層次人才庫、創新創業人才庫、優秀企業家人才庫、專業技術人員庫、技能人才庫等,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促進企業人才跨行業合理流動。提升平台承接力,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做大做強本地產業基礎,實現事業發展與企業人才的互促共贏。建立和完善一係列人才培養配套政策和製度,培養緊缺、急需、適用人才,充分發揮本地高校、職業學校的作用,推進院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定向培養人才,引導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回鄉創新創業。


(作者單位:解放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努力推動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杜黎明
2022-5-25 10:25:02    來源:焦作日報

  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繁榮城市經濟,全麵提升中心城市能級。隨著我市經濟的深入發展,城市經濟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成為衡量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誌。錨定“兩個確保”、再造發展優勢、奮力譜寫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新篇章,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是一個重要著力點。
  明確目標定位,找準發展方向。一是堅持規劃先行。2022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進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和區域協同,高水平規劃建設涵蓋“1+8”省轄市的鄭州都市圈,構建“一核一副一帶多點”發展格局,力爭“十四五”末經濟總量達到6萬億元,成為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們要積極參與“1+8”鄭州都市圈建設,在產業、生態、服務、交通等方麵,堅持高標準做好自身城市發展規劃,以推動都市圈內各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為導向,順應中心城市產業高端化發展趨勢,夯實城市產業基礎,促進城市功能區域互補、產業錯位布局和特色化發展。二是實現深度融合。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區域協調發展重大戰略,搶抓鄭州都市圈擴容機遇,加速鄭焦融合,著力厚植發展優勢、培育發展動能。特別是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方麵,要“整體融合、錯位關聯、互補互促、共生共榮”,堅持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依托我市高端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發揮人力、土地、成本等綜合優勢,創新思路舉措,積極承接鄭州先進製造業外遷。三是聚焦關鍵環節。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資金需求比較旺盛。要大力實施“引金”工程,吸引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各類金融機構在轄區設立機構或開展業務,大力發展基金、融資租賃、資產管理等現代金融業態。同時,用好智慧金服平台,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暢通金融活水流向企業的渠道。
  推動產業轉型,順應發展趨勢。一是發展總部經濟。充分挖掘自身在製造業、曆史文化、科技創新、地理區位等方麵的優勢,構建獨具特色的總部經濟集群,以特色總部經濟集群的發展帶動城市集聚輻射效應的不斷提升。依托高鐵站、南水北調城市公園等優質資源,謀劃建設培育一批中高端商業綜合體,致力於引進企業地區性總部以及研發中心、管理中心、銷售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機構,大力發展樞紐型商務和區域總部經濟,構建商務辦公圈。二是培育專業園區。我們謀劃建設了集產業集聚、科技創新、示範應用、人才引進、多維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焦作地理信息產業園區,是全省第一家省級地理信息示範產業園,目前已經吸引中緯測繪、盛世光明等30餘家地理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入駐。下一步,要以現有園區為核心,進一步拓展縱深,輻射帶動,向外拓展延伸,著力打造產業鏈條完整、相關產業跨界融合、產業配套設施完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產業發展集群。三是豐富產業業態。傳統商貿業原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加快創新轉型,降低傳統三產的占比,培育和壯大新興三產,豐富產業業態,提升產業層次。鼓勵傳統商貿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實現實體店、互聯網和手機端聯動的全渠道營銷。
  激發特色活力,增強發展後勁。一是喚醒百年記憶。百年焦作誕生了河南省第一個現代化礦井、第一條鐵路、第一個發電廠、第一盞電燈、第一部電話,也誕生了河南省第一個工科大學——焦作路礦學堂,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理工大學。可以說,焦作在打造城市經濟品牌方麵資源得天獨厚,大有文章可做。如以煤炭為主題,利用搬遷後的老廠區,打造集商業休閑、文博教育、文創基地、公館生活為一體的多功能新型城市文化旅遊街區,講好百年焦作故事,喚醒百年焦作記憶,推動精品城區、精致城區建設。二是堅持創新驅動。完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政策,實施創新龍頭企業提升引領、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用好科技企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科技貸款,引導創新資金資源更多向企業集聚。發揮院校資源優勢,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構建共性技術平台,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以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隊伍支撐,通過科技創新,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三是做好人才儲備。摸清本地主要產業和重點行業企業現有人才現狀,建立城市企業高層次人才庫、創新創業人才庫、優秀企業家人才庫、專業技術人員庫、技能人才庫等,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作用,促進企業人才跨行業合理流動。提升平台承接力,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做大做強本地產業基礎,實現事業發展與企業人才的互促共贏。建立和完善一係列人才培養配套政策和製度,培養緊缺、急需、適用人才,充分發揮本地高校、職業學校的作用,推進院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定向培養人才,引導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回鄉創新創業。


(作者單位:解放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文章編輯:劉鳴捷 
 
相關信息:
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
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遇見“可愛的中國”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見效
從三個維度看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