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學習實踐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共產黨員要永葆“趕考”心態
更新時間:2021-6-8 8:35:47    來源:焦作日報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主席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在同當地黨員幹部群眾座談時鄭重表示“黨麵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在今年中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引領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行穩致遠。

  在百年的接續奮鬥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曆史是不斷向前的,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路的艱辛;走得再遠、走得再高、走得再輝煌,也不能忘記走過路的曲折,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認識到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認識到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從而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中,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而這,則需要每一名共產黨員把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轉化為永葆“趕考”心態的內生動力。

  永葆“趕考”心態,要強化宗旨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並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所以,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保持一種充滿激情的精神狀態,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要樹立“群眾是親人、百姓是父母”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觀念,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與百姓結“親戚”,把群眾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要,把百姓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帶著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我們的“趕考”工作永遠置於人民群眾的考核與監督之下。

  永葆“趕考”心態,要強化政治意識。政治意識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與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強調政治意識,就是要堅持守紀律、講規矩,堅定政治信仰、嚴守政治紀律,始終以事業為重、以大局為重,強化看齊標準、做好看齊動作,切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在困難和挫折麵前,要勇於擔當、敢於擔當、主動擔當,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係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努力營造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幹事業的良好局麵,確保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在大是大非麵前不含糊,在關鍵時候不失語,在重大時刻不缺位。

  永葆“趕考”心態,要強化崗位意識。每一名共產黨員所從事的工作、所在的工作崗位,都是踐行初心與使命的陣地,都是“趕考”的考場。我們一定要在盡職盡責、愛崗敬業中凸顯“趕考”心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中體現“趕考”心態。事實證明,一名黨員就是一麵旗幟,一個崗位就是一分責任。如果在本職崗位中沒有“趕考”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成為愛崗敬業的表率。所以,我們要把工作崗位作為為黨奉獻、為民服務的平台,作為“趕考”的考場,真正在本職崗位和具體實踐中交出一份合格的“趕考”答卷。

  黨的事業發展無止境,“趕考”也同樣沒有終點。隻有始終保持“趕考”的精神狀態,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艱苦奮鬥,才能凝聚幹事創業的正能量,才能創造出人民群眾認可的政績,才能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重托,真正讓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

□袁文良

文章編輯:劉佳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共產黨員要永葆“趕考”心態
    2021-6-8 8:35:47    來源:焦作日報

      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毛澤東主席說:“今天是進京趕考的日子。”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在同當地黨員幹部群眾座談時鄭重表示“黨麵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在今年中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不斷增強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引領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巍巨輪行穩致遠。

      在百年的接續奮鬥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跡。

      曆史是不斷向前的,但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路的艱辛;走得再遠、走得再高、走得再輝煌,也不能忘記走過路的曲折,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要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認識到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認識到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從而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具體實踐中,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而這,則需要每一名共產黨員把黨史學習教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總要求轉化為永葆“趕考”心態的內生動力。

      永葆“趕考”心態,要強化宗旨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並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所以,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始終保持一種充滿激情的精神狀態,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抓好各項工作。要樹立“群眾是親人、百姓是父母”和“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觀念,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與百姓結“親戚”,把群眾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要,把百姓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不斷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帶著感情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使我們的“趕考”工作永遠置於人民群眾的考核與監督之下。

      永葆“趕考”心態,要強化政治意識。政治意識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與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在新的“趕考”路上,我們強調政治意識,就是要堅持守紀律、講規矩,堅定政治信仰、嚴守政治紀律,始終以事業為重、以大局為重,強化看齊標準、做好看齊動作,切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別是在困難和挫折麵前,要勇於擔當、敢於擔當、主動擔當,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係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努力營造心齊氣順、風正勁足幹事業的良好局麵,確保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不動搖,在大是大非麵前不含糊,在關鍵時候不失語,在重大時刻不缺位。

      永葆“趕考”心態,要強化崗位意識。每一名共產黨員所從事的工作、所在的工作崗位,都是踐行初心與使命的陣地,都是“趕考”的考場。我們一定要在盡職盡責、愛崗敬業中凸顯“趕考”心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中體現“趕考”心態。事實證明,一名黨員就是一麵旗幟,一個崗位就是一分責任。如果在本職崗位中沒有“趕考”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就不可能成為愛崗敬業的表率。所以,我們要把工作崗位作為為黨奉獻、為民服務的平台,作為“趕考”的考場,真正在本職崗位和具體實踐中交出一份合格的“趕考”答卷。

      黨的事業發展無止境,“趕考”也同樣沒有終點。隻有始終保持“趕考”的精神狀態,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艱苦奮鬥,才能凝聚幹事創業的正能量,才能創造出人民群眾認可的政績,才能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重托,真正讓發展成果為人民共享。

    □袁文良

    文章編輯:劉佳 
     
    相關信息:
    多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調研
    從源遠流長的文化中遇見“可愛的中國”
    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見效
    從三個維度看統一戰線強大法寶作用
    守住拒腐防變防線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
    堅持教育實踐兩手抓兩促進
    深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