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除夕,年夜飯後,沁陽市柏香鎮東司馬村的村委會會議室內燈火通明,該村正在召開新春座談會。
東司馬村是一個村民不足500人的小村莊,曆史悠久,民風淳樸,重視教育。1977年恢複高考以來,該村出了140多名大學生,其中包括16名碩士、2名博士,是遠近聞名的“大學生村”。這些大學生遍布全國各地,他們把新知識、新經驗帶回村裏,為村子發展獻計獻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不管是服裝加工,還是發展飼養業、種植業,該村一直走在周圍村的前列。去年,村民種植的冬瓜近2000畝,飼養的生豬存欄達1000多頭,村民經濟收入高、富裕程度高,幾年前就是省級生態文明村。
在廣西賀州學院工作的商飛飛是食品類專業碩士。他十分關心家鄉的發展,曾利用假期時間,結合村裏冬瓜種植麵積大的情況,撰寫了一篇關於冬瓜保鮮方麵的論文。他說,冬瓜屬於鮮食類蔬菜,要想獲得更多經濟收益,必須在深加工上下功夫、做文章。村裏除了加工冬瓜皮、冬瓜子外,還可以開發冬瓜茶、冬瓜幹、冬瓜糖等,讓冬瓜產生更多經濟效益。
在華能沁北電廠工作的範耀軍,工作單位離家較近,回村裏的次數相對多一些,所以,他對村裏的情況非常了解。他說,該村種植業、飼養業起步都比周圍的村子早,也都形成了一定規模。然而,村裏人雖然從中得到了不少實惠,但沒有形成發展合力。他希望村兩委發揮引導作用,利用網絡平台在品種選擇、種子培育、產中管理、生產技術、產品銷售等方麵多想辦法,為鄉親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蘇州工作的範全恩是一家製造企業的技術骨幹,雖然回村裏的次數少,但時刻關心村裏的變化。他說,這次春節回來,看到家鄉麵貌變化這麼大,心裏很高興。這幾天他想了很多:想讓村裏發展得更好,就要依托現有優勢資源進行相關產業開發。他建議村兩委牽頭,成立種植合作社、飼養合作社,引導種植戶和飼養戶一起研究政策和市場,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資源共享,抱團發展,共同壯大村集體經濟。
範飛飛在鄭州從事商業地產開發工作,其父親是村裏的養豬大戶。他說,回村的幾天時間,看到村裏的巨大變化,聽到外村人對村裏的評價都很高,感到很自豪。然而,他也有擔憂:村裏種冬瓜、養豬的人很多,但多年來沒有自己的品牌。幹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要想持續發展三者缺一不可。村裏相關產業的基礎較好,要想發展得更好,還應該打造自己的品牌。為此,他建議村裏把相關人員組織起來,合辦一家冬瓜加工廠,統一生產流程、質量標準,共用一個品牌,將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範瑞峰在一家上市公司從事物聯網工作。他說,村裏的大學生多且大多都在外地工作,但無論走多遠,大家都不能忘記自己是東司馬村人。範瑞峰說,他們的根在東司馬村,村裏發展也需要他們作貢獻,大家集思廣益、獻計出力,家鄉一定會越來越好。
幾十個人,同一顆回報家鄉之心,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聽著這些發自肺腑的話語,在場的村幹部十分感動,一致表示要為他們回報家鄉創造良好環境。
“十分感謝大家對家鄉的關心和支持,謝謝大家為村裏發展出謀劃策。村兩委一定會把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總結好、利用好,把村裏現有的產業發展好,努力拉長產業鏈條,為鄉親拓寬增收渠道,讓大家的生活更幸福!”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廷傑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