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不假,對麵廣場以前就像一個大垃圾場。”“入村口、村西頭以前是積了多年的垃圾堆。村裏幾條小路的路麵都壞了,排水溝也臭烘烘的,長滿了野草。”後嶽村的幾位村民打開了話匣子。村民趙萬周說:“多虧了市委政法委幫扶隊,把這一切都整治清理了,過了年還要在入村口、廣場邊種上樹,這樣的環境不比城裏差!”
住在廣場邊上的村民黃小菊高興地對記者說,她在北京打工的兒子農曆臘月二十五就放假回家,她在電話裏告訴孩子,村子現在整得可好了,村裏新通的公交車掏一塊錢能坐到貿易大廈,家門前的下水道也改造了,聽說過年村裏還邀請劇團來唱戲哩。她向兒子細數著村裏的新變化,催兒子早點回來看看。
說話間,廣場上響起節奏明快的舞曲,媳婦大媽們循聲趕來,跟著音樂跳起舞來。兩個小孩穿著輪滑鞋在廣場上競相追逐,健身器材旁邊也圍了許多人,有鍛煉的、有說笑的,十分熱鬧。
村醫趙建鄉正坐在寬敞明亮的衛生室為村民診療。他說:“原來的衛生所就設在我家裏,地方很小。市委政法委駐村幫扶隊來了後,幫我們建起了標準化衛生室,村民看病方便多了。不僅如此,工作隊還購置了壓力罐,敷設了地埋管,架設了澆地專用線路,增加了高清監控探頭,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把群眾反映的吃水、澆地、交通、治安、夜間照明等老大難問題都解決了,老百姓都很滿意。”
“工作隊還帶動了村兩委幹部作風的轉變!”村民趙留根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村委會沒人來,群眾辦事找不到人。現在,每天都有村幹部值班;每周五開完會,村兩委都組織義務勞動;村裏修小街道排水溝,村兩委幹部自己動手清理下水道、搬運蓋板。他們的轉變讓老百姓看到了村子發展的希望!”
“這雪白的牆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才有過年的氣氛。”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八斤正在聯係采購燈籠。
“趙書記,咱村還有啥新變化?”幾個村民高興地圍著他,七嘴八舌地打聽新年打算。
“家庭婦女和老人閑著沒事,我們村兩委商量著去沁陽學習學習,準備搞一些手工產品加工。再依托合作社,把咱村的純紅薯粉條加工搞起來,每家每年都能增加幾千塊錢的收入。”
趙八斤給大家鼓勁兒說:“趁過年,把咱村外出務工的聚攏到一塊兒,大夥兒出出主意,找到適合咱村的產業項目幹。有了產業,後嶽村就能拔掉‘窮根’,摘掉‘貧帽’,咱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