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用戶名: 密碼: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微視頻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網絡媒體走轉改】讓懷梆留住鄉愁
——走近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懷梆劇團
更新時間:2018-1-25 9:13:00    來源:焦作日報
  “傳承傳統文化,懷梆當有作為。我們村的懷梆劇團為傳承傳統文化發揮了應有作用,但目前麵臨生存困境,希望在有識之士的幫助下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近日,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黨支部書記姬四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懷梆是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因其發源於明朝懷慶府一帶,世人也稱其為懷調、懷慶梆子、老懷梆。懷梆起源於明末,在清朝至民國時期逐漸發展成熟,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這種屬於梆子腔體係的稀有劇種,長期流行於民間,劇目、唱腔、念白、音樂等方麵都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2006年,懷梆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姬四清介紹,位於太行山深處的長嶺村是“懷梆之鄉”,懷梆文化在長嶺村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明朝。長嶺村曾經有引以為豪的懷梆藝術團隊——長嶺村懷梆劇團。這個被業界譽為“太行第一懷梆劇團”的長嶺村懷梆劇團也是焦作市有名氣的民間劇團。長嶺村許多村民都是劇團演員,在他們中間,今年78歲的村民姬文印就是唱懷梆戲的好手。姬文印說,他從十幾歲開始就跟著長輩學唱懷梆,上世紀60年代,他經常隨長嶺村懷梆劇團到大山外唱戲,有時大半年都在村外“趕場”。

  回憶起過去的光景,姬文印禁不住感慨萬千,對往昔歲月十分懷念。那時,每年夏季的夜晚,繁星閃爍,經過一天耕作,勞累的村民都習慣拿著小凳子聚集到村裏石屋旁聽懷梆,粗獷、豪邁的懷梆唱腔響徹山穀,情到深處,大家還會盡情地跟著哼唱,一直到深夜還有人意猶未盡,不願回家睡覺。然而可惜的是,現在的長嶺村懷梆劇團陷入了生存困境。由於長嶺村地處太行山深處,交通不便,隨著社會的發展,2000年前後,很多村民都搬到了山下居住。從上世紀80年代村裏50多戶340多口人到如今的幾十口人,且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時光讓長嶺村風光不再。如今,村裏的年輕人都外出謀生,沒有人願意留在村裏學唱懷梆戲。可以說,現在支撐懷梆劇團的全都是老年人,劇團發展麵臨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麵。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長嶺村人希望這個古老藝術煥發新的活力,為村裏的旅遊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為此,長嶺村懷梆劇團打算以舉辦懷梆戲曲節、懷梆大賽為平台,發掘懷梆苗子,傳承懷梆文化,助推鄉村發展。但是,舉辦上述活動劇團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比如,目前劇團的演出服已經使用了數十年,早已破舊不堪,急需置辦新的演出服。此外,劇團要在村裏搭建一個演出舞台,現有3萬元資金缺口。傳承懷梆文化,不僅需要專業劇團,也需要熱愛傳統文化的愛心人士資助,這樣才能使懷梆唱腔再次響徹太行山。

  網友“蘭草”: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設與之相匹配。中國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懷梆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絕不該被世人遺忘。懷梆,是亟須世人搶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當保護好民族文化,讓人們通過懷梆藝術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

  網友“渴望”:中國擁有曆史悠久、極具多樣性的鄉村文明,懷梆藝術作為其中的文化元素之一,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網友“春雨”: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麵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我們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農村高質量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在實現一係列奮鬥目標的過程中,懷梆藝術可助一臂之力。

文章編輯:楊銘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聯係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