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懷梆劇團
懷梆是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戲曲劇種,因其發源於明朝懷慶府一帶,世人也稱其為懷調、懷慶梆子、老懷梆。懷梆起源於明末,在清朝至民國時期逐漸發展成熟,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這種屬於梆子腔體係的稀有劇種,長期流行於民間,劇目、唱腔、念白、音樂等方麵都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2006年,懷梆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姬四清介紹,位於太行山深處的長嶺村是“懷梆之鄉”,懷梆文化在長嶺村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明朝。長嶺村曾經有引以為豪的懷梆藝術團隊——長嶺村懷梆劇團。這個被業界譽為“太行第一懷梆劇團”的長嶺村懷梆劇團也是焦作市有名氣的民間劇團。長嶺村許多村民都是劇團演員,在他們中間,今年78歲的村民姬文印就是唱懷梆戲的好手。姬文印說,他從十幾歲開始就跟著長輩學唱懷梆,上世紀60年代,他經常隨長嶺村懷梆劇團到大山外唱戲,有時大半年都在村外“趕場”。
回憶起過去的光景,姬文印禁不住感慨萬千,對往昔歲月十分懷念。那時,每年夏季的夜晚,繁星閃爍,經過一天耕作,勞累的村民都習慣拿著小凳子聚集到村裏石屋旁聽懷梆,粗獷、豪邁的懷梆唱腔響徹山穀,情到深處,大家還會盡情地跟著哼唱,一直到深夜還有人意猶未盡,不願回家睡覺。然而可惜的是,現在的長嶺村懷梆劇團陷入了生存困境。由於長嶺村地處太行山深處,交通不便,隨著社會的發展,2000年前後,很多村民都搬到了山下居住。從上世紀80年代村裏50多戶340多口人到如今的幾十口人,且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時光讓長嶺村風光不再。如今,村裏的年輕人都外出謀生,沒有人願意留在村裏學唱懷梆戲。可以說,現在支撐懷梆劇團的全都是老年人,劇團發展麵臨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麵。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長嶺村人希望這個古老藝術煥發新的活力,為村裏的旅遊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為此,長嶺村懷梆劇團打算以舉辦懷梆戲曲節、懷梆大賽為平台,發掘懷梆苗子,傳承懷梆文化,助推鄉村發展。但是,舉辦上述活動劇團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比如,目前劇團的演出服已經使用了數十年,早已破舊不堪,急需置辦新的演出服。此外,劇團要在村裏搭建一個演出舞台,現有3萬元資金缺口。傳承懷梆文化,不僅需要專業劇團,也需要熱愛傳統文化的愛心人士資助,這樣才能使懷梆唱腔再次響徹太行山。
網友“蘭草”: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需要精神文明建設與之相匹配。中國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懷梆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絕不該被世人遺忘。懷梆,是亟須世人搶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當保護好民族文化,讓人們通過懷梆藝術更加深入地了解祖先留下的文化。
網友“渴望”:中國擁有曆史悠久、極具多樣性的鄉村文明,懷梆藝術作為其中的文化元素之一,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網友“春雨”: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麵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我們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農村高質量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在實現一係列奮鬥目標的過程中,懷梆藝術可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