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見微知著 數說深圳改革開放40年
■中國軍網記者 何佳
深圳之於中國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取得的建設成就,更在於它所具備的感染力。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激發出了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也許你錯過了一個時代的開端,但卻不會錯過這個時代發展的過程,改革開放就像一股從未停歇的力量將中國人民推向了自強自信的道路。深圳,用40年的光陰從一個邊陲小鎮迅速蛻變成一座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大城市。
——編者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網信辦舉辦了以“新時代、新夢想”為主題的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而我選擇的目的地正是廣東省,第一站便是深圳。
如何形容我所看到的深圳?用數字說話也許更有力量。
跟著數字讀曆史——這裏是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
改革開放前的蛇口曾經是一塊彈丸之地,當時流傳一句民謠:“寶安隻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裏隻剩老和小。”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在蛇口炸響,蛇口成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成為了當年衝破思想禁錮,解放思潮的時代標杆。此後蛇口工業區以奇跡般的速度迅猛發展,短短二十年一躍成為令世界矚目的經濟特區。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入口的浮雕牆,描述的是袁庚向鄧小平彙報蛇口工業區情況。記者 何佳 攝
從0到1,感受非凡意義
為隆重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以及招商局成立145周年,2017年12月底全國第一個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展覽在蛇口正式麵向公眾開放。展覽分為“春天的故事”和“袁庚”兩個展廳,分別展示蛇口近40年轟轟烈烈的改革和發展曆程以及“改革先鋒”、“蛇口之父”袁庚先生的生平事跡。大量的實物展品、仿真場景複原以及互動式多媒體體驗為觀眾打造出蛇口早期建設和改革曆程的生動曆史畫麵與時代印象。
蛇口工業區建立之初的口號,很快風靡全國。記者 何佳 攝
從5000到500,還原真實曆史
2016年7月,展覽承辦方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麵向社會征集與蛇口改革開放相關的展品。征集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捐贈的物品中大到產自蛇口ABC廠的自行車、80年代的收音機、電視,小到工作證、照片、文件表格等,其中也不乏袁庚書稿、員工獎章等對當事人極具紀念意義的物品。許多曾在工業區任職的退休幹部,除了捐贈展品,更組成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顧問團隊,在展品征集工作中提供建議與協助。經過博物館仔細地甄選入庫,最終從5000件展品中選擇了500件展品列入展綱,在展覽中以各種形式與觀眾見麵,為觀眾帶來最真實的時代記憶。
從5000到500,濃縮最真實的時代記憶。記者 何佳 攝
蛇口改革開放博物館正是記載這片改革開放熱土的光榮與理想之地,並始終傳達著堅定的信念,理想不會止步,改革仍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