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 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遊子們的思家之情,一到傳統節日,總會不期而至。“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秋不僅勾起人們的思鄉之情,也勾勒出團圓的樸素期待。當然,提及中秋,月餅似乎從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而月餅的形狀,正寓意著“團團圓圓”的期待。用“團圓”來代表一個節日的主題,其背後,就是人們對歸屬感的一種認同。而在一個高速流動化的社會,這樣的“歸屬感”總能引發更多的共鳴與討論。
團圓的夢想,是簡單的,也是樸素的。但諸多現實因素的影響,或因假期太過忙碌,或因路途太過擁擠,或因其他瑣碎之事……不是所有的遊子,都能與家人團圓。這就是說,傳承與發揚中秋文化,仍然需要與時俱進。對於不同的人群,或許也可以有不同的紀念方式。對每一個人來說,若能保持傳統的慶祝方式,與家人團聚,那麼就應該堅持這樣的方式,因為這可以更好地保存好節日的儀式感;但若是實在無法與家人團聚,無法用傳統的方式去慶祝這樣的一個節日,也可以用現代的方式去慶祝,價值同樣不容忽視。
此外,中秋佳節也是一次弘揚家風的良好契機,任何時間都是傳承優良家風的好時機。若是把更多的傳統節日都當成傳承家風的機會,那麼就足以小善常為,最終達到“積大德”的目的。畢竟,傳承家風也應該是一件立足長遠的事情,那麼就不應該忽略任何一次機會。而中秋佳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顯然是難得的寶貴的機會。
眾所周知,家風正則行得正,家風淳則風氣淳。家風是人們家庭生活規範的總稱,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恰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在耳濡目染之中,使個人的素養得以提升。或許,每個人的成功路徑是不一樣的,但在這背後,良好家風的作用與貢獻,卻是無法忽視的。從良好家風中汲取精神力量,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不會迷失方向,也成為許多成功人士的現實寫照。源於此,“留住鄉愁”才會成為新時代一種引發極大共鳴的呼聲。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關於此的討論與熱議,從來都是熱門話題。不管節日如何變化,對多數人來說,這仍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傳統節日,甚至是一個不容褻瀆的傳統節日。而在網絡時代,我們的慶祝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如微博、微信推出的H5特刊、闖關遊戲、動漫視頻等多種方式,其實都是傳承與發揚節日內涵的方式。當然,同時也是可以用於弘揚家風的,如此,傳統節日才會換發新的活力。
弘揚中秋文化,傳承優良家風。對包括中秋節在內的傳統節日,其實也需要將其充分利用起來,弘揚好的家風。唯此,才能更好地弘揚與發揚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以及通過家風尋求到我們的“根文化”,最終過上“有根的幸福生活”。(許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