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用戶名: 密碼: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即時滾動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焦作論壇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新聞客戶端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微視頻
 經典山陽 小記者 辦公入口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專題製作 > 網絡中國節·中秋 > 正文

新聞專題製作

【網絡中國節·中秋】“互聯網+”讓傳統佳節在線
更新時間:2017-10-4 19:49:17    來源: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作者:謝偉鋒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中秋佳節在國人心目中的位置,頗有些“心心念念”——人們好不容易掙脫了漫長酷暑,迎來了在“秋分”和“寒露”兩個節氣之間的中秋時節。想來,所謂的秋高氣爽,大概就是指的這段時間。而中秋時節裏,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作為有著傳統農耕文化浸染的中國,對於這種收獲的欣喜,會不自覺地蔓延到所有人群中。 “金秋菊黃蟹正肥”,讓人食指大動,也讓這段時間有了爭分奪秒的味蕾記憶。

【網絡中國節·中秋】“互聯網+”讓傳統佳節在線

  今年中秋和國慶合二為一,這種情況,給了人們充分安排出行遠遊的空間和時間。但超長假期多少會衝淡掉人們對於中秋節的感知。在多元化的發展中,休閑、消費、娛樂和暢飲等碎片化操作漸漸成為大眾主流,而傳統佳節裏的文化內涵有被置於邊角的趨勢。

  當然,這也無需唏噓,傳統文化固然有被“東風西漸”或是“西風東漸”的對衝 ,但先知先覺的有誌之士也不是沒有想到“固本培元”——通過各種窗口、渠道、載體,來增加傳統佳節的存在感。尤其是網絡,應該當仁不讓地成為中國節的“推介者”。

  把傳統文化用互聯網+思維的“即插即用”,並非是新興事物。但作為一種生動實踐,互聯網的深入運用,確實擴散了傳統佳節的多重維度。,在諸多關於中秋的網絡平台上,關乎中秋節的各種知識點和趣味性,幾乎是信手拈來的——囊括了中秋節的千年發展曆程,又對接了現代網民的近距離意識;既有獎品誘惑的彼此互動,又有製作音頻花絮的獨家策劃;還可看到蘇軾的《水調歌頭》和徐誌摩的《印度洋上的秋思》,這大概可以作為是中國大師關於中秋詩歌文化的隔空吟唱,細細咀嚼,讓人享受不已。

  如今,在互聯網上,細化的中秋節之起源、風俗、文化、詩詞欣賞以及漫畫、圖解已具備矩陣態勢。頗為龐大的信息量,形成了公共知識的有效供給,在輔以“總有一款適合你”的精細化,增添網友與傳統節日之間濃厚的情感。這種在線,不僅把中國佳節的文化內涵給“烹小鮮”了,更應景地烘托出了節日該有的氛圍。

  “互聯網+”用自己的方式讓傳統佳節一直在線。通過文章、圖片、視頻以及互動欄目的“大珠小珠落玉盤”,挖掘了中華傳統的文化資源,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團圓意識,增加了國人對於血脈基因的重新認知。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這是一個辯證思維的明示。繼承傳統和創新未來,是一個能量的閉環,它的出發和落腳,可“千針萬線”對應到中國傳統的博大精深中去,最終在知識和感知上“造血”了億萬國人。中秋節與互聯網,自然也有這個立意。

  當中秋節的討論越發變味成了五仁月餅“大討伐”,當中秋節節日氣氛越發離不開電子商務的場外助攻,對於太多的“這些”,我們不妨都把它當成新常態,報以平常心對待。畢竟,網絡帶來的格局變化,已然不可逆。但我們要繼而融入其中,利用新工具的風生水起,形成新常態的2.0版、3.0版甚至是N.0版。互聯網和中秋節,大概就是這樣的同頻共振。

  其實,作為傳統文化重要載體的傳統節日,它們的土壤並不見得是在“水土流失”,而是沒有“常耕常新”。而有了“互聯網+傳統佳節”這般的有機結合,我們也看到了一個高地的矗立——它並非是高高在上,而是深入人心。有了這個契機,我們還擔心什麼“節日味去哪兒了?”(謝偉鋒)

文章編輯:楊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焦作網”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於焦作日報社和焦作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信息來源:焦作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焦作網所刊登的所有內容,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並注明"來源:焦作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焦作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版權歸屬原作者或所屬媒體所有,轉載請不要修改任何文字圖片鏈接信息,如果您認為我們轉載了您的文章或資料,損害了您的利益,請聯係我站,我們會即時處理或刪除。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廣告服務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網友幫忙團熱線:(0391)8797395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395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郵編:454002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 舉報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號 報業·國貿大廈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聯係電話:(0391)879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