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主幹道是一個城市的麵子,那麼背街小巷就是城市的裏子,它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關乎百姓民生。城市環境整治提升,不僅要讓城市有光鮮亮麗的“麵子”,更要給廣大居民一個整潔舒適的“裏子”。
今年,乘著“四城聯創”的東風,我市一條條背街小巷發生著巨大變化。道路被翻新,車輛停放有序,沿街店麵更加規範,文化牆繪出文明好風景……市民們欣喜地看到,曾經破舊的小巷迎來了新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道路升級 市民出行更便利
“新修的鑫垣東路平坦又寬敞,沒有了灰塵,下雨天也不積水了。”提起家門口的鑫垣東路,家住馬村區馬村街道白莊村湖光小區的靳玲讚不絕口。
鑫垣東路是靳玲每天的必經之路,據她介紹,這條路原來是條水泥路,路麵坑坑窪窪,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大大小小的水坑,她每次騎車通過都要減慢速度,生怕車輪濺起泥水殃及行人。
“四城聯創”工作開始後,馬村區結合實際情況,將鑫垣東路列為重點整治路段之一。接到整改通知後,馬村街道與白莊村兩委製訂了整改方案,並迅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施工,僅用20多個小時就完成了鑫垣東路約380米路段的提升改造任務。
提升改造後的鑫垣東路由水泥路變成了瀝青路,人行道地磚更換升級,重新規劃了交通標誌線和停車位,街容街貌煥然一新。
同樣感受到道路升級帶來便利的,還有家住解放區上白作街道馬澗村的李美華。“涼亭路是我們村裏的主幹道,以前路麵坑窪難行,重新鋪設瀝青後,路麵既美觀又舒適,大夥兒出行方便多了。”李美華開心地說。
昔日擁堵街道變成暢通路
勝利南街是我市有名的馬路市場,道路兩側商販林立,交通擁堵。
趙寶剛住在勝利南街63號樓,他說,勝利南街本就狹窄,加上兩邊的私搭亂建、占道經營,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整條道路就堵得水泄不通。
12月初,解放區新華街道對勝利南街進行了提升改造,私搭亂建被拆除了,流動攤販和店外經營也被全麵取締,勝利南街變了樣。
隨著“四城聯創”工作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背街小巷告別了擁堵的麵貌,變成了“一眼淨”的暢通路。對此,張金梅一家感受頗深。多年來,張金梅和丈夫一直推著三輪車在市廣場東巷賣餛飩,廣場東巷開始整治後,張金梅再也不在巷子裏“打遊擊”了,而是租了一家店麵。
“說實話,以前的日子過得提心吊膽,天天擔心有人來檢查。有了店麵,自己心裏踏實多了,也不給城市添堵了。”張金梅告訴記者,整治後的廣場東巷真是大變樣,環境變美了,他們在這裏做生意也覺得舒心。
破舊街巷變身文化長廊
今年,我市在打造背街小巷“路平、燈明、線齊、牆美”的基礎上,還打造了一批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相結合的特色文化牆,提升了街巷的文化品質。
家住山陽區光亞街道工業東路社區馬作南區家屬院的孫可欣長年在外地上學,近期她放假回家,一走進馬作南區巷便覺得眼前一亮,10米多寬的路麵平坦整潔,花壇裏的植物翠綠整齊,兩側圍牆粉刷一新,文化展板內容豐富,孫可欣不禁讚歎道:“沒想到短短幾個月時間這裏變得這麼美,文化範兒十足。”
據了解,馬作南區巷全長約80米,小巷兩側有焦作大學家屬院、馬作南區家屬院、黨校職高家屬院等樓院。曾經的馬作南區巷,雖然道路寬敞平坦,但小巷兩側的圍牆均是裸露的磚牆,缺少整體美化。“四城聯創”工作開展以來,山陽區光亞街道下大力氣對馬作南區巷進行升級改造,新修了瀝青路麵,粉刷了牆麵,修建了花池,疏通了下水道,規整了電線,馬作南區巷的麵貌煥然一新。該街道在道路兩側新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九大精神、“四城聯創”等各類宣傳展板30餘塊,還別出心裁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編寫成了“三字經”,並配上生動的卡通畫,把馬作南區巷打造成了一個有內涵、有韻味的文化長廊。
上圖 整修後的山陽區光亞街道工業東路社區馬作南區巷路麵平坦整潔,圍牆粉飾一新,文化氛圍濃厚。
(記者 劉旭)
(本版照片均由本報記者宋崇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