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全省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打響以來,經過連續兩年的持續攻堅,改革紅利得到釋放,轉型發展初見成效,我省國有企業整體效益顯著提升,以“三煤一鋼”為重點的國有工業企業一舉扭轉了連年大幅虧損的局麵,創近五年最好水平。這充分說明,從國有企業麵臨困境到國有企業效益提升,改革是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一招。
今年是我省三年國有企業改革攻堅的決勝之年。本報特派出四路記者,總結梳理“三煤一鋼”2017年扭虧增盈的舉措和2018年改革發展的構想,展現我省國企持續深化改革、銳意轉型發展、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河南日報記者欒姍
河南能源化工集團(以下簡稱“河南能源”)的扭虧為盈,在外界看來是個奇跡。
這家全省最大的國有工業企業,2017年盈利13億元,同比減虧增盈88億元,三年來首次實現盈利;2018年1月,盈利1.6億元,同比增長94.46%,數據一路飄紅。
而此前,河南能源的情況與現在有天壤之別:2015年底,資產負債率高達82.2%,僅當年需支付銀行的利息就高達115億元。難怪當時不少人把河南能源看作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
改革則活,不改則亡。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重整行裝出發。麵對嚴峻的形勢,省委、省政府陸續出台了被稱為“1+N”的係列國企改革實施意見,從工業企業著手,特別是從在河南舉足輕重的“三煤一鋼”著手,著力解決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混合所有製的推進、化解產能等突出問題。河南能源也由此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新征程,推動企業從持續虧損到扭虧為盈,走出了一條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
甩掉“包袱”:負擔減輕了,利潤上去了
壓垮駱駝的是哪根稻草?絕不僅僅是那“最後一根稻草”,而是壓在它身上的所有重物。
“企業負擔減輕了,利潤自然上去了。”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富國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改革,就是拿掉壓在國企身上的“稻草”。
河南能源是省屬國企改革的“排頭兵”“大塊頭”,無論降成本、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去杠杆、市場化債轉股,還是去產能、處置“僵屍企業”,各項改革任務均占到全省的50%左右。
這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改革,剜的都是自己的肉。
2017年,河南能源麵對矛盾多、任務重、時間緊等不利因素,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敢於動真碰硬,從供需兩端入手精準發力,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和工具箱,打出了一套統籌聯動的“組合拳”,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下實現了絕地奮起,各項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圓滿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年度目標任務。去產能、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等重點改革工作,更是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肯定。
降成本——改革不能像自由市場買賣商品一樣,斤斤計較,挑肥揀瘦。
社會包袱重,河南能源先下決心“瘦身”,涉及254個家屬區51.9萬戶的“三供一業”全部實現屬地化管理,僅永城市地方財政就承擔了近兩億元。“沒有企業發展哪有地方發展呢?所以不能分彼此。”永城市委書記李中華說。
管理層級多,河南能源再下決心“健體”,144家法人單位領導幹部勇摘“官帽”服務大局,管理層級由六級壓減到四級,企業內部辦事效率提升一倍。
去杠杆——市場化債轉股是企業降杠杆增活力的有效舉措。
2017年,煤炭市場價格呈現回暖態勢,河南能源緊抓政策和市場雙重機遇,以“股+債”方式投資償還有息負債,125億元市場化債轉股資金在全省率先落地。“企業資質好、發展有潛力,我們自願來配對。”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曾儉華說。截至目前,河南能源市場化債轉股簽約總規模累計達475億元,如全部落地盤活,企業資產負債率可降低7.5個百分點。
去產能、處置“僵屍企業”——“僵屍企業”不退出,產能過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就難以實現。
2017年,河南能源關閉54對礦井、出清1002萬噸產能,轉崗1.3萬多名煤炭職工。“我們或鼓勵自主創業,或開展勞務輸出,或舉辦月嫂培訓,煤炭職工新飯碗可以這樣捧。”鶴煤公司勞資部負責人崔得橋說。河南能源算好債務、資產、人員、土地四本賬,通過市場化兼並重組和依法破產兩條途徑妥善處置33家“僵屍企業”,超出年度計劃15家。
“河南能源的改革任務點多、麵廣、線長、量大,他們甩掉身上的‘包袱’,河南國有工業企業改革肩上的‘包袱’就減輕了一半。”一位長期關注河南國企改革的專家這樣說。
提質增效:不求規模大,但求精優高
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曆程印證,企業做大了不一定能做強,但企業做強了一定會做大。
2018年,河南能源將以嶄新的姿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嶄新的姿態”,就是沿著“以煤為基、能化並進、產融協同、蛻變轉型”的方向,摒棄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注重更有質量的精優高發展。
河南能源第一大礦——永煤公司城郊煤礦,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4.6億元,利潤8.2億元,人均功效1255噸,領跑全省煤炭行業。這一係列閃光的業績,是在產量不是最多、煤價不是最高,並且投入不減、裝備升級,工資不降、收入提升的背景下創造的。
精優高發展,城郊煤礦礦長何東升的秘訣是:做好“減法”,“有中生新”強存量。“一方麵,推進老采區關閉進程,生產采區關閉一半,形成集約化的生產布局;一方麵,依托先進技術裝備,積極實施‘大斜長、長走向’大儲量工作麵設計,可采儲量擴充一倍,提升機械化的生產效率。2018年我們將繼續沿著這條行之有效的道路走下去。”
河南能源最先進的生產力——永城園區,奏響“黑金”“綠金”變奏曲,躋身全國煤化工園區第一方陣。
黑黢黢的煤炭進入氣化爐後,經過化學反應會合成氣體,再變成液態的甲醇,然後會延伸出二甲醚、醋酸、乙二醇等產品,直至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杯子、穿的衣服、抹的化妝品、玩的手機。據測算,僅煤炭轉化成乙二醇一項,每噸市場價值就能提升10倍。
精優高發展,永城園區黨委書記、董事長石自更的絕招是:做好“加法”,“無中生有”擴增量。“新建20萬噸乙二醇裝置明年投產後,將現有產能下的每小時5.6萬標準立方米的富餘合成氣‘吃光榨淨’,實現收入、利潤翻一番。瞄準精優高這三個目標持續發力,我們相信2018年企業形勢會更加向好。”
“哪裏是阻礙企業發展的瓶頸和桎梏,我們就向哪裏開刀,就在哪裏改革。”職代會上,馬富國頗有感觸地說,“沒有改革,就沒有河南能源的‘重生’。2018年是河南國企改革攻堅的決勝之年,河南能源必須打贏這場攻堅戰!”
專家點評
□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喻新安
馬富國比喻“改革就是拿掉壓在國企身上的‘稻草’”,於是打出了一套統籌聯動的“組合拳”。這一切,表麵看似“減負”,實質是遵循市場法則,讓市場主體回歸市場中。
改革由問題倒逼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國企改革是調整存量,醫治沉屙舊疾;轉型發展是優化增量,煥發新生活力。
2018年,循著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重生”的河南能源輕裝上陣再出發,在攻克一個又一個問題堡壘的過程中,從“鋪攤子、上規模”的外延粗放式擴張向“上台階、提質量”的內涵集約型增長轉變,力爭以嶄新的姿態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這一天,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