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談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花”為喻,形象地闡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關係。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座談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彙報。總書記指出,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曆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
這是新時代布局落子的第一個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戰略,為這片廣袤大地謀劃了發展的無限可能。
10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京津冀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2023年達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京津冀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
今天,張北的風點亮了北京的燈,秦皇島的海灘是三地的後花園。從社保卡“一卡通用”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河北淨菜”一條龍服務到天津港冷鏈物流擴容,京津冀協同發展給百姓生活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1.6萬平方公裏的京畿大地,處處煥新顏。
100多公裏,複興號50多分鍾風馳電掣,京雄高速一小時便可抵達——這是北京到雄安的旅程。不到7年時間,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雄安的故事,醞釀已久。
位於華北的京津冀大地,多年來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一麵是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麵是京津周邊地區過於“瘦弱”,呈現顯著差距。
“眼看北京市的人口總量將在一兩年內達到城市承載能力的‘天花板’。首都首先是政治中心,不是‘大雜燴’,不能‘胡同裏辦工廠’、搞‘地攤經濟’。” 2023年5月10日,在雄安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設立雄安新區的緣起,“雄安新區是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誕生的,不是為了簡單建一個新區、建一個新城,這個定位一定要搞清楚。”
△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調研。
從2017年至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三赴雄安。調研、決策,規劃、建設,雄安的每一步,都傾注了總書記的關懷。他強調,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在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居民李敬和家,總書記與正在上高二的李紫涵有這樣一段對話:
“明年就該高考了,有什麼誌向嗎?”
“我想學醫。大學畢業後,一定要回到新區為家鄉做貢獻。”
“好啊!”總書記投以讚許的目光,“你們這一代是我們國家進入現代化、進而實現民族偉大複興寄予希望的一代。雄安這個地方將來是全中國的一個樣板地,千年之城,久久為功,一開始的起點就是最高的。年輕人有激情、有鄉情,學成歸來、造福桑梓,一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
今天的雄安,朝氣蓬勃、生機盎然,吸引許多懷揣夢想的創業團隊來到這裏。
△河北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
眼神科技是首批北京中關村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簽約落地的高科技企業,也是總部落戶雄安新區的第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落戶以來,企業自主研發的“靈媧”AI訓練平台和ABIS多模態管理平台,幫助更多智能產業、人工智能技術在雄安應用。
空氣中充滿創新的味道,各類資源要素加速聚集。
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正加快組建,空天飛行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落地;建成全數字道路200餘公裏,國際互聯網數據專業通道正式開通……雄安正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這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城,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城、活力之城、創造之城。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前,一次在北京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一番話,說得通透:“來回走動一次,吃一次飯,過去還要喝一次酒,簽一個協議,搞一個儀式,然後各幹各的,這種淺層次的合作甚至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合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10年前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一年多之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協調,是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理念內核,解決的正是發展不平衡、不均衡的問題。
在960多萬平方公裏的遼闊版圖上,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成渝區域協同發展、東北全麵振興等重大區域戰略漸次拉開。習近平總書記說,“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
梳理10年總書記對京津冀的考察,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的創新,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綠意,天津港、黃驊港的開放,雄安容東片區、天津和平區社區的共享……每到一處,總書記都在看“協調”,都在考察調研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落地和推進。
△2024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時,同店鋪員工和現場群眾互動交流。
協調之於京津冀,並不是一場簡單的“迎來送往”,而是在經濟、文化、民生、生態、體製機製等多方麵齊心協力一起向前。
10年來,三地共推出5批、203項“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在涉企經營、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實現無差別受理和同標準辦理。社會保險轉移接續、養老待遇資格認證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跨省通勤告別“人在囧途”,京津城際、京唐城際、定製快巴為通勤群眾的生活提質提速……
△2023年12月18日,天津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鐵路(簡稱津興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雙城記’我點的是兩組地方,京津雙城,成渝雙城。京津城際列車一天有多少班?”今年2月,農曆龍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考察。
“142對。”
“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總書記很欣慰,他寄語天津,“在公共服務上要加強共建共享,在社會治理上要強化同城效應。”“要加強與北京的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係融合,合力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紮根京津冀協同發展沃土,日資企業SMC將研發留在北京經開區,生產配套功能逐步延伸至天津北辰,河北滄州、唐山等地,實現生產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央企與河北邯鄲合作研發,實現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中國智造”,去年將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17.26%,創造我國大麵積碲化鎘光電轉換效率新紀錄。三地加大產業創新協作力度,北京“開花”、津冀“結果”的故事頻繁上演。
10年協同,贏得了一個多方共贏的新局麵:北京從“大而全”轉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來”鞏固“發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實現“升級跳”……“北京疏解、津冀承接,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作鏈條日漸清晰。
△2月22日,“2024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京津冀消費季”啟動。
2月22日,“2024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京津冀消費季”在北京啟動。為發揮好北京、天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再度攜手打造消費季,積極助力消費市場活力滿滿。
熱氣騰騰的消費季,是京津冀良好發展態勢的一個縮影。
繼“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新型城鎮化的探路者”“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之後,京津冀又被黨中央賦予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三大動力源之一的重要使命。
新征程上,京津冀協同發展如何不斷邁上新台階?
帶著這樣的思考,2023年的初夏,習近平總書記第10次踏上燕趙大地。
△2023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滄州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
第一天的行程裏,總書記在滄州看了一片麥田和一個港口,思索的是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
黃驊舊城鎮仙莊片區的一片鹽堿地裏,微風輕拂,麥浪翻滾。望著廣袤的田野,總書記思慮深遠:“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適宜種植糧食的5億畝,如果能開發利用,對於擴大我國耕地麵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黃驊港是國家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重要樞紐港口。總書記在河北省港口布局圖前駐足良久:“我國煤炭產區主要在北部、西部,消費又集中在東部、南部,煤炭的長距離調配運輸一直是個重要問題。從陸運到海運,黃驊港這樣的能源港口承擔著重要使命。”
港口,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北至南,河北省的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黃驊港依次排開,猶如海岸線上的四顆明珠。河北將港口資源整合重組成立河北港口集團,形成握指成拳的集合效應。
握指成拳,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動寫照。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三地擁有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實力雄厚。
在石家莊,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與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和創新型企業代表交流。總書記說:“推進現代化建設,要靠科技強國、產業強國。科技強國,離不開一個個科技尖兵、科技方陣。”“要加強自主創新,把這個產業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重大國家戰略寄予厚望,“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殷殷囑托,化成沉甸甸的10萬億元成績單,化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3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7.2%、6.9%和8%,三地城鄉居民收入比值較2013年分別縮小0.23、0.09和0.31。
時序更替,使命更堅,但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永遠都沒有變——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談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花”為喻,形象地闡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關係。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座談會,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彙報。總書記指出,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曆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
這是新時代布局落子的第一個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戰略,為這片廣袤大地謀劃了發展的無限可能。
10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京津冀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2023年達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京津冀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
今天,張北的風點亮了北京的燈,秦皇島的海灘是三地的後花園。從社保卡“一卡通用”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河北淨菜”一條龍服務到天津港冷鏈物流擴容,京津冀協同發展給百姓生活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21.6萬平方公裏的京畿大地,處處煥新顏。
100多公裏,複興號50多分鍾風馳電掣,京雄高速一小時便可抵達——這是北京到雄安的旅程。不到7年時間,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雄安的故事,醞釀已久。
位於華北的京津冀大地,多年來地區間發展不平衡:一麵是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麵是京津周邊地區過於“瘦弱”,呈現顯著差距。
“眼看北京市的人口總量將在一兩年內達到城市承載能力的‘天花板’。首都首先是政治中心,不是‘大雜燴’,不能‘胡同裏辦工廠’、搞‘地攤經濟’。” 2023年5月10日,在雄安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設立雄安新區的緣起,“雄安新區是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而誕生的,不是為了簡單建一個新區、建一個新城,這個定位一定要搞清楚。”
△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調研。
從2017年至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三赴雄安。調研、決策,規劃、建設,雄安的每一步,都傾注了總書記的關懷。他強調,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在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居民李敬和家,總書記與正在上高二的李紫涵有這樣一段對話:
“明年就該高考了,有什麼誌向嗎?”
“我想學醫。大學畢業後,一定要回到新區為家鄉做貢獻。”
“好啊!”總書記投以讚許的目光,“你們這一代是我們國家進入現代化、進而實現民族偉大複興寄予希望的一代。雄安這個地方將來是全中國的一個樣板地,千年之城,久久為功,一開始的起點就是最高的。年輕人有激情、有鄉情,學成歸來、造福桑梓,一定會幹出一番大事業!”
今天的雄安,朝氣蓬勃、生機盎然,吸引許多懷揣夢想的創業團隊來到這裏。
△河北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
眼神科技是首批北京中關村服務雄安新區建設簽約落地的高科技企業,也是總部落戶雄安新區的第一家人工智能企業。落戶以來,企業自主研發的“靈媧”AI訓練平台和ABIS多模態管理平台,幫助更多智能產業、人工智能技術在雄安應用。
空氣中充滿創新的味道,各類資源要素加速聚集。
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正加快組建,空天飛行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掛牌成立,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雄安中心落地;建成全數字道路200餘公裏,國際互聯網數據專業通道正式開通……雄安正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這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城,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之城、活力之城、創造之城。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前,一次在北京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一番話,說得通透:“來回走動一次,吃一次飯,過去還要喝一次酒,簽一個協議,搞一個儀式,然後各幹各的,這種淺層次的合作甚至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合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10年前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一年多之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協調,是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的理念內核,解決的正是發展不平衡、不均衡的問題。
在960多萬平方公裏的遼闊版圖上,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成渝區域協同發展、東北全麵振興等重大區域戰略漸次拉開。習近平總書記說,“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
梳理10年總書記對京津冀的考察,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的創新,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的綠意,天津港、黃驊港的開放,雄安容東片區、天津和平區社區的共享……每到一處,總書記都在看“協調”,都在考察調研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落地和推進。
△2024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古文化街考察時,同店鋪員工和現場群眾互動交流。
協調之於京津冀,並不是一場簡單的“迎來送往”,而是在經濟、文化、民生、生態、體製機製等多方麵齊心協力一起向前。
10年來,三地共推出5批、203項“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在涉企經營、交通運輸、工程建設、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實現無差別受理和同標準辦理。社會保險轉移接續、養老待遇資格認證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跨省通勤告別“人在囧途”,京津城際、京唐城際、定製快巴為通勤群眾的生活提質提速……
△2023年12月18日,天津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鐵路(簡稱津興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雙城記’我點的是兩組地方,京津雙城,成渝雙城。京津城際列車一天有多少班?”今年2月,農曆龍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考察。
“142對。”
“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總書記很欣慰,他寄語天津,“在公共服務上要加強共建共享,在社會治理上要強化同城效應。”“要加強與北京的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係融合,合力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紮根京津冀協同發展沃土,日資企業SMC將研發留在北京經開區,生產配套功能逐步延伸至天津北辰,河北滄州、唐山等地,實現生產效率和成本“一升一降”;一家總部在北京的央企與河北邯鄲合作研發,實現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中國智造”,去年將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17.26%,創造我國大麵積碲化鎘光電轉換效率新紀錄。三地加大產業創新協作力度,北京“開花”、津冀“結果”的故事頻繁上演。
10年協同,贏得了一個多方共贏的新局麵:北京從“大而全”轉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來”鞏固“發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實現“升級跳”……“北京疏解、津冀承接,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作鏈條日漸清晰。
△2月22日,“2024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京津冀消費季”啟動。
2月22日,“2024年全國消費促進月暨京津冀消費季”在北京啟動。為發揮好北京、天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再度攜手打造消費季,積極助力消費市場活力滿滿。
熱氣騰騰的消費季,是京津冀良好發展態勢的一個縮影。
繼“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新型城鎮化的探路者”“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之後,京津冀又被黨中央賦予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三大動力源之一的重要使命。
新征程上,京津冀協同發展如何不斷邁上新台階?
帶著這樣的思考,2023年的初夏,習近平總書記第10次踏上燕趙大地。
△2023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滄州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同種植戶、農技專家親切交流。
第一天的行程裏,總書記在滄州看了一片麥田和一個港口,思索的是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
黃驊舊城鎮仙莊片區的一片鹽堿地裏,微風輕拂,麥浪翻滾。望著廣袤的田野,總書記思慮深遠:“全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適宜種植糧食的5億畝,如果能開發利用,對於擴大我國耕地麵積、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黃驊港是國家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重要樞紐港口。總書記在河北省港口布局圖前駐足良久:“我國煤炭產區主要在北部、西部,消費又集中在東部、南部,煤炭的長距離調配運輸一直是個重要問題。從陸運到海運,黃驊港這樣的能源港口承擔著重要使命。”
港口,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從北至南,河北省的秦皇島港、京唐港、曹妃甸港和黃驊港依次排開,猶如海岸線上的四顆明珠。河北將港口資源整合重組成立河北港口集團,形成握指成拳的集合效應。
握指成拳,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動寫照。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三地擁有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實力雄厚。
在石家莊,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中國電科產業基礎研究院、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與大量高端研究人才和創新型企業代表交流。總書記說:“推進現代化建設,要靠科技強國、產業強國。科技強國,離不開一個個科技尖兵、科技方陣。”“要加強自主創新,把這個產業發展的命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重大國家戰略寄予厚望,“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殷殷囑托,化成沉甸甸的10萬億元成績單,化作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3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7.2%、6.9%和8%,三地城鄉居民收入比值較2013年分別縮小0.23、0.09和0.31。
時序更替,使命更堅,但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永遠都沒有變——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