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大機遇 大文章|大灣區大機遇 三個維度讀懂灣區新氣象
更新時間:2024-2-19 16:30:49    來源:央視

聯播+灣區立南海,潮湧氣象新。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澎湃而起。“一個國家、兩種製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全球先河。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高水平謀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根本遵循和目標指引。

五年來,粵港澳三地紮實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製度“軟銜接”、民生互惠“心相融”。從“一張白紙”到滿目繁華,“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願景正在成為現實。

 “硬聯通”:“軌道上的大灣區”日漸成形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作為大灣區的骨骼與框架,便利快捷的交通網絡是灣區協同發展的“硬基礎”。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從此,一橋連三地,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道路交通網,為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樹立了典範。

大灣區軌道建設實現“三鐵並進”,國家鐵路“大發展”、城際鐵路“大建設”、城市軌道“大跨越”;“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大灣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邁出關鍵一步;拱北口岸、橫琴口岸、青茂口岸實行“一次排隊、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便利化措施,讓通關進入“30秒跨境珠澳”新時代……

路通人和,道通業興。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效逐步顯現,為實現市場一體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軟銜接”:創新引領三地實現一體化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粵港澳大灣區要“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創新”一詞共出現了139次。

2022年12月8日,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在廣東東莞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和科創企業代表為打造全球頂級科創灣區建言獻策。

2022年12月8日,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在廣東東莞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和科創企業代表為打造全球頂級科創灣區建言獻策。

如今,大灣區已經躋身世界最重要的科創中心行列。截至2023年底,大灣區發明專利有效量67.2萬件,深度支撐大灣區建設;散裂中子源、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等一大批科研中心聚集了眾多國際頂尖水平的國內外科學家,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科技創新不僅是大灣區的一個重要標簽,也是實現三地人才、金融等規則“軟銜接”的核心引擎。

在金融創新領域,自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以來,內地與港澳投資者積極參與,累計辦理資金跨境彙劃128.1億元;在人才流通方麵,大灣區推動金融、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的港澳專業人才享受跨境執業便利;在規則對接領域,32個領域183項“灣區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協商一致的技術性作用,不斷促進大灣區各類要素便捷流動和優化配置。

 “心相融”:三地人才“雙向奔赴”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大灣區建設宜居宜遊宜業的優質生活圈有力促進了三地居民“心相融”,總書記期待的“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的願望日漸成真。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專場招聘會暨第27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專場招聘會暨第27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在大灣區發展願景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港澳人和內地人“雙向奔赴”。“灣區社保通”等一係列便民措施讓三地民眾產生更強的鏈接感。

在允許港澳居民報考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的政策出台以後,累計有超過15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截至2023年10月31日,僅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的香港創業團隊就接近600個。

如今,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港澳居民及隨遷子女可同等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以及參加中高考。兩地合作辦學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於2022年9月開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在學術規範、師資水平、課程質量等方麵保持一致。

從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時指出“希望廣東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8年5月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再到2023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再次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指示和要求,大灣區建設始終凝聚著總書記的傾情關懷。

如今,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正在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五年蝶變,粵港澳大灣區琢玉成器、氣象萬千。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陳騰

校   對丨孟利錚 孫潔 宋春燕 李英卓 婁郝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大機遇 大文章|大灣區大機遇 三個維度讀懂灣區新氣象
2024-2-19 16:30:49    來源:央視

聯播+灣區立南海,潮湧氣象新。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熱潮澎湃而起。“一個國家、兩種製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全球先河。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高水平謀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根本遵循和目標指引。

五年來,粵港澳三地紮實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製度“軟銜接”、民生互惠“心相融”。從“一張白紙”到滿目繁華,“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願景正在成為現實。

 “硬聯通”:“軌道上的大灣區”日漸成形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總書記強調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作為大灣區的骨骼與框架,便利快捷的交通網絡是灣區協同發展的“硬基礎”。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從此,一橋連三地,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道路交通網,為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樹立了典範。

大灣區軌道建設實現“三鐵並進”,國家鐵路“大發展”、城際鐵路“大建設”、城市軌道“大跨越”;“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大灣區互聯互通、融合發展邁出關鍵一步;拱北口岸、橫琴口岸、青茂口岸實行“一次排隊、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便利化措施,讓通關進入“30秒跨境珠澳”新時代……

路通人和,道通業興。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效逐步顯現,為實現市場一體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軟銜接”:創新引領三地實現一體化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粵港澳大灣區要“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創新”一詞共出現了139次。

2022年12月8日,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在廣東東莞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和科創企業代表為打造全球頂級科創灣區建言獻策。

2022年12月8日,大灣區科學論壇灣區科創峰會在廣東東莞舉行,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和科創企業代表為打造全球頂級科創灣區建言獻策。

如今,大灣區已經躋身世界最重要的科創中心行列。截至2023年底,大灣區發明專利有效量67.2萬件,深度支撐大灣區建設;散裂中子源、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等一大批科研中心聚集了眾多國際頂尖水平的國內外科學家,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科技創新不僅是大灣區的一個重要標簽,也是實現三地人才、金融等規則“軟銜接”的核心引擎。

在金融創新領域,自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以來,內地與港澳投資者積極參與,累計辦理資金跨境彙劃128.1億元;在人才流通方麵,大灣區推動金融、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的港澳專業人才享受跨境執業便利;在規則對接領域,32個領域183項“灣區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協商一致的技術性作用,不斷促進大灣區各類要素便捷流動和優化配置。

 “心相融”:三地人才“雙向奔赴”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大灣區建設宜居宜遊宜業的優質生活圈有力促進了三地居民“心相融”,總書記期待的“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的願望日漸成真。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專場招聘會暨第27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2023年11月22日,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人才專場招聘會暨第27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在大灣區發展願景的吸引下,越來越多的港澳人和內地人“雙向奔赴”。“灣區社保通”等一係列便民措施讓三地民眾產生更強的鏈接感。

在允許港澳居民報考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的政策出台以後,累計有超過1500人次的港澳居民報考。截至2023年10月31日,僅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的香港創業團隊就接近600個。

如今,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港澳居民及隨遷子女可同等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以及參加中高考。兩地合作辦學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於2022年9月開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在學術規範、師資水平、課程質量等方麵保持一致。

從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時指出“希望廣東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8年5月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再到2023年4月在廣東考察時再次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指示和要求,大灣區建設始終凝聚著總書記的傾情關懷。

如今,大灣區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正在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五年蝶變,粵港澳大灣區琢玉成器、氣象萬千。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陳騰

校   對丨孟利錚 孫潔 宋春燕 李英卓 婁郝 閆田田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