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10月2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會見從16點開始,持續了近一個小時。
加利福尼亞,美國西海岸重要門戶,經濟總量居全美各州首位,在對華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中長期走在全美前列。紐森此次於10月23日至29日訪華,是2020年以來第一位來訪的美國州長。
在中美關係呈現止跌企穩積極勢頭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會見美國加州州長,備受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關注。習近平主席談到的三個關鍵詞,飽含深意。
(一)“珍惜”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成果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指出。
珍惜,是由於中美關係對於兩國、對於世界至關重要。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作為兩個世界大國,中美能否確立正確相處之道,攸關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前途命運”。此次會見中講到的一組數字,可以直觀地說明——
中美兩國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總數占世界近四分之一、雙邊貿易額約占世界五分之一,雙方利益交融十分緊密。
加州同中國長期保持密切經貿往來。紐森在會見中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關係比美中關係更加重要,美中關係事關美國的未來,也關乎人民的幸福。
珍惜中美關係數十年來之不易的成果,關鍵是找到兩個大國避免走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正確相處之道。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重申了中方處理中美關係的三原則——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方會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也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我讚同習近平主席關於發展美中關係應該秉持的原則,願本著同樣精神推動加州加強對華交往”“加州願做中國長期、穩定、強勁的合作夥伴”……紐森的表態,傳遞了對華交往“眾聲喧嘩”中的理性務實聲音。
(二)“彙聚”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指出,發展好中美關係,需要彙聚各方力量。
彙聚各方力量、發展好中美關係的深遠考量,體現在習近平主席近來同美方各界的交流中——
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已5次會見來華訪問的美方人士,分別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致賀信,並接連複信華盛頓州“美中青少年學生交流協會”和各界友好人士、史迪威將軍後人、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和飛虎隊老兵等。
在這些外交活動中,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了中美關係“基礎在民間”“希望在人民”“未來在青年”。此次會見紐森,習近平主席又提出中美關係“活力在地方”,表達的是對中美地方合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38年前,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訪問美國,第一站就是加州舊金山。會見中,習近平主席愉快地憶及當年訪問加州的情形。
幾十年來,中美地方合作枝繁葉茂。如今,加州同內蒙古、江蘇、廣東、四川是友好省區州;加州有關郡市同中方結有57對友城;加州是在美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和中國留學生最集中的州之一;加州及舊金山等多個地方議會通過反仇視亞裔法案……這些,都說明了地方交往在中美關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紐森曾作為舊金山市長三次訪華,此次又作為加州州長於疫情後率先來訪。他說,“曆史上華人為加州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加州一直是美國對華合作的重要門戶”“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加州將繼續是中國的可靠夥伴”“‘去風險’和‘脫鉤’不是我的選項,中國越成功,我們越受益”……充分展現了蘊藏在美國地方的對華交往合作澎湃活力。
(三)“潛力”
要讓活力源源不斷,就要讓潛力充分釋放。
會見中,習近平主席表示,中美在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雙方完全可以加強這方麵合作,將其打造成中美關係發展新亮點。
在兩國關係麵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把目光投向“潛力”,透露著對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拉長中美關係正麵清單、縮減負麵清單的期待。
習近平主席專門指出的“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既是中方這些年來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攜手各方應對全球性挑戰中重點關注的新興領域,也是紐森此次中國之行重點尋求中方合作的領域。
紐森此次訪華,先後到訪香港、廣東、北京等地,對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的關注貫穿始終。就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見的當天,紐森代表加州政府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簽署了關於加強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10月26日,紐森還同中國生態環境部及多個地方負責人共同出席“長城氣候對話”。
時隔13年再度訪華的紐森感慨:“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發展取得非凡成就,特別是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讚歎。”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見後,他還說,中美關係不是零和博弈。一些人習慣從狹隘的角度看待問題,但是他會從多樣化的角度看待世界。
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推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再一次表明:中美共同利益和責任遠大於分歧;充分挖掘中美合作的潛力,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大有可為。
策劃:霍小光
監製:車玉明、鞠鵬
主筆:楊依軍、邵藝博
統籌:劉華、邱紅傑、王絢、白潔
攝影記者:黃敬文、李學仁、龐興雷、翟健嵐
視頻編輯:楊牧
視覺|編輯:唐興、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10月2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會見從16點開始,持續了近一個小時。
加利福尼亞,美國西海岸重要門戶,經濟總量居全美各州首位,在對華友好交往和務實合作中長期走在全美前列。紐森此次於10月23日至29日訪華,是2020年以來第一位來訪的美國州長。
在中美關係呈現止跌企穩積極勢頭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會見美國加州州長,備受中美兩國和國際社會關注。習近平主席談到的三個關鍵詞,飽含深意。
(一)“珍惜”
“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成果來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指出。
珍惜,是由於中美關係對於兩國、對於世界至關重要。習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作為兩個世界大國,中美能否確立正確相處之道,攸關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前途命運”。此次會見中講到的一組數字,可以直觀地說明——
中美兩國是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經濟總量超過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總數占世界近四分之一、雙邊貿易額約占世界五分之一,雙方利益交融十分緊密。
加州同中國長期保持密切經貿往來。紐森在會見中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關係比美中關係更加重要,美中關係事關美國的未來,也關乎人民的幸福。
珍惜中美關係數十年來之不易的成果,關鍵是找到兩個大國避免走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正確相處之道。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重申了中方處理中美關係的三原則——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方會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也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我讚同習近平主席關於發展美中關係應該秉持的原則,願本著同樣精神推動加州加強對華交往”“加州願做中國長期、穩定、強勁的合作夥伴”……紐森的表態,傳遞了對華交往“眾聲喧嘩”中的理性務實聲音。
(二)“彙聚”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指出,發展好中美關係,需要彙聚各方力量。
彙聚各方力量、發展好中美關係的深遠考量,體現在習近平主席近來同美方各界的交流中——
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已5次會見來華訪問的美方人士,分別向“鼓嶺緣”中美民間友好論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致賀信,並接連複信華盛頓州“美中青少年學生交流協會”和各界友好人士、史迪威將軍後人、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和飛虎隊老兵等。
在這些外交活動中,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了中美關係“基礎在民間”“希望在人民”“未來在青年”。此次會見紐森,習近平主席又提出中美關係“活力在地方”,表達的是對中美地方合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38年前,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首次訪問美國,第一站就是加州舊金山。會見中,習近平主席愉快地憶及當年訪問加州的情形。
幾十年來,中美地方合作枝繁葉茂。如今,加州同內蒙古、江蘇、廣東、四川是友好省區州;加州有關郡市同中方結有57對友城;加州是在美華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和中國留學生最集中的州之一;加州及舊金山等多個地方議會通過反仇視亞裔法案……這些,都說明了地方交往在中美關係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紐森曾作為舊金山市長三次訪華,此次又作為加州州長於疫情後率先來訪。他說,“曆史上華人為加州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加州一直是美國對華合作的重要門戶”“無論形勢如何變化,加州將繼續是中國的可靠夥伴”“‘去風險’和‘脫鉤’不是我的選項,中國越成功,我們越受益”……充分展現了蘊藏在美國地方的對華交往合作澎湃活力。
(三)“潛力”
要讓活力源源不斷,就要讓潛力充分釋放。
會見中,習近平主席表示,中美在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雙方完全可以加強這方麵合作,將其打造成中美關係發展新亮點。
在兩國關係麵臨諸多困難和挑戰的時候,把目光投向“潛力”,透露著對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拉長中美關係正麵清單、縮減負麵清單的期待。
習近平主席專門指出的“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既是中方這些年來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攜手各方應對全球性挑戰中重點關注的新興領域,也是紐森此次中國之行重點尋求中方合作的領域。
紐森此次訪華,先後到訪香港、廣東、北京等地,對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等的關注貫穿始終。就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見的當天,紐森代表加州政府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簽署了關於加強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合作的諒解備忘錄;10月26日,紐森還同中國生態環境部及多個地方負責人共同出席“長城氣候對話”。
時隔13年再度訪華的紐森感慨:“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發展取得非凡成就,特別是近年來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讚歎。”在同習近平主席會見後,他還說,中美關係不是零和博弈。一些人習慣從狹隘的角度看待問題,但是他會從多樣化的角度看待世界。
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推進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再一次表明:中美共同利益和責任遠大於分歧;充分挖掘中美合作的潛力,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大有可為。
策劃:霍小光
監製:車玉明、鞠鵬
主筆:楊依軍、邵藝博
統籌:劉華、邱紅傑、王絢、白潔
攝影記者:黃敬文、李學仁、龐興雷、翟健嵐
視頻編輯:楊牧
視覺|編輯:唐興、張惠慧
新華社國內部製作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