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編者按: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十年時間,筆鋒回轉之間,一幅由多國人民共同繪就的“一帶一路”美妙畫卷徐徐展開。央視網《人民領袖習近平》欄目推出《千裏共此卷》特別策劃,與您一起感受大國領袖“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的天下情懷。
2016年6月,盛夏時節,萬物豐茂,綠意蔥蘢。
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正式提出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
綠色,象征生命,代表活力,充滿希望,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什麼是綠色發展?習近平主席概括性解釋:“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當地時間2016年6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塔什幹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
翻開古絲綢之路的曆史篇章,我們不難看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曆史規律。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長長的駝隊見證了繁華的絲路貿易,中亞地區的香料、植物、珠寶和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承載著中國與中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一些發展中國家至今仍麵臨著資源短缺、生態脆弱等問題。
鑒往知來,礪行致遠。
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的背後,是習近平主席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邃思考,也是解決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國方案。
習主席強調,“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建設更緊密的綠色發展夥伴關係”“讓綠色切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
2017年5月31日,蒙內鐵路建成通車。作為中國和肯尼亞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其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典範效應吸引世界目光,有外媒點讚:“中國在非洲造的鐵路連長頸鹿都很滿意。”
這樣的點讚緣於鐵路項目中14處大型野生動物通道、溝渠處100多個涵洞等的用心設計。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5日,肯尼亞內羅畢,蒙內鐵路穿過內羅畢國家公園采用全高架方式,保證野生動物可以安全穿過鐵路。
這些具有生態保護理念的設計不僅保障了長頸鹿等大型動物不必低頭就能順利通過,也方便了動物飲水。
肯尼亞歌手蘇迪在歌曲《蒙內之歌——鐵路修到了我家鄉》中唱道:“它凝結的是友誼,它帶來的是希望。”
如今,在蒙內鐵路兩側,長頸鹿、斑馬、羚羊、大象等野生動物時常悠哉嬉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麵,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實踐中,隨處可見。
習近平主席曾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提出的“綠色絲綢之路”,蘊含著各國相互合作的交彙點,也為共建國家改善民生不斷注入暖心動力。
2018年,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的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受土壤條件、工業廢水汙染等影響,地下水重金屬超標5倍以上。
在一部紀實短片中,孟加拉國小女孩冬娜說:“我不喜歡喝水,因為水總有臭味。”她抿了一小口杯裏的水,眉頭緊皺,側過臉去,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圖為紀實短片截圖:上圖為水質改善前,飲用水發黃渾濁;下圖為水廠建成後,水質明顯改善。
這種泛黃難聞的飲用水,直到2019年中國承建的帕德瑪水廠建成才發生改變。
在水廠項目中,中國企業不僅嚴守淨水設施的高標準、高要求,而且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先進技術等運用於水廠建設和運營的細節,讓當地300多萬人喝上了清潔安全的飲用水。
孟方工程師評價:“中國朋友為孟加拉國帶來了一座高標準的現代化水廠。”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點讚帕德瑪水廠:“顯著改善了達卡地區的水質,有助於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聯合主席斯蒂爾指出,中國處在知識革新的中心,遠早於其他國家認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綠色“一帶一路”合作令人振奮。
今年6月,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國家的專家團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學習中國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技術。從會議室內到沙地田間,這場相隔萬裏、連接世界兩大沙漠的“對話”,是中外治沙合作的一個縮影。
多年前,中國將塔克拉瑪幹沙漠治理的經驗在毛裏塔尼亞推廣,並輻射到非洲其他國家,同時為這些地區開展相關培訓並提供技術研究支持。
當地時間2019年3月5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防沙治沙團隊工作人員在毛裏塔尼亞架設自動氣象站。
來自毛裏塔尼亞的奧馬爾·迪亞洛親曆了中非治沙合作,他感慨:“為製定最科學的方案,中國專家飛赴毛裏塔尼亞不下10次,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
多年來,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綠色絲綢之路”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形成了一係列綠色成果。
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陽能電站,光伏板下長草種瓜,不僅扭轉電荒困局還帶動了當地就業;越南芹苴垃圾焚燒發電廠,變廢為寶,已經成為湄公河三角洲綠色標杆項目;中老鐵路景隨路走、綠伴車移、四季常綠、站有花開的綠色生態之美盡顯。
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綠色產能及裝備製造合作,建立綠色金融和綠色貿易體係……這些實際舉措穩紮穩打。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
“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習近平主席的話語擲地有聲。
兩千多年前,不同地域、多樣文明通過絲綢之路交融交彙連接在一起。兩千多年後,“一帶一路”生態文明理念以絲綢之路為紐帶,為世界點亮綠色發展生機。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2013年金秋時節,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十年時間,筆鋒回轉之間,一幅由多國人民共同繪就的“一帶一路”美妙畫卷徐徐展開。央視網《人民領袖習近平》欄目推出《千裏共此卷》特別策劃,與您一起感受大國領袖“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的天下情懷。
2016年6月,盛夏時節,萬物豐茂,綠意蔥蘢。
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正式提出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
綠色,象征生命,代表活力,充滿希望,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什麼是綠色發展?習近平主席概括性解釋:“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當地時間2016年6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塔什幹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
翻開古絲綢之路的曆史篇章,我們不難看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曆史規律。
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長長的駝隊見證了繁華的絲路貿易,中亞地區的香料、植物、珠寶和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承載著中國與中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一些發展中國家至今仍麵臨著資源短缺、生態脆弱等問題。
鑒往知來,礪行致遠。
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的背後,是習近平主席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邃思考,也是解決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國方案。
習主席強調,“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投資、綠色金融”“建設更緊密的綠色發展夥伴關係”“讓綠色切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
2017年5月31日,蒙內鐵路建成通車。作為中國和肯尼亞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其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典範效應吸引世界目光,有外媒點讚:“中國在非洲造的鐵路連長頸鹿都很滿意。”
這樣的點讚緣於鐵路項目中14處大型野生動物通道、溝渠處100多個涵洞等的用心設計。
當地時間2018年12月5日,肯尼亞內羅畢,蒙內鐵路穿過內羅畢國家公園采用全高架方式,保證野生動物可以安全穿過鐵路。
這些具有生態保護理念的設計不僅保障了長頸鹿等大型動物不必低頭就能順利通過,也方便了動物飲水。
肯尼亞歌手蘇迪在歌曲《蒙內之歌——鐵路修到了我家鄉》中唱道:“它凝結的是友誼,它帶來的是希望。”
如今,在蒙內鐵路兩側,長頸鹿、斑馬、羚羊、大象等野生動物時常悠哉嬉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麵,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發展實踐中,隨處可見。
習近平主席曾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他提出的“綠色絲綢之路”,蘊含著各國相互合作的交彙點,也為共建國家改善民生不斷注入暖心動力。
2018年,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的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受土壤條件、工業廢水汙染等影響,地下水重金屬超標5倍以上。
在一部紀實短片中,孟加拉國小女孩冬娜說:“我不喜歡喝水,因為水總有臭味。”她抿了一小口杯裏的水,眉頭緊皺,側過臉去,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圖為紀實短片截圖:上圖為水質改善前,飲用水發黃渾濁;下圖為水廠建成後,水質明顯改善。
這種泛黃難聞的飲用水,直到2019年中國承建的帕德瑪水廠建成才發生改變。
在水廠項目中,中國企業不僅嚴守淨水設施的高標準、高要求,而且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先進技術等運用於水廠建設和運營的細節,讓當地300多萬人喝上了清潔安全的飲用水。
孟方工程師評價:“中國朋友為孟加拉國帶來了一座高標準的現代化水廠。”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點讚帕德瑪水廠:“顯著改善了達卡地區的水質,有助於提高民眾生活質量。”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聯合主席斯蒂爾指出,中國處在知識革新的中心,遠早於其他國家認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綠色“一帶一路”合作令人振奮。
今年6月,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國家的專家團深入塔克拉瑪幹沙漠學習中國防沙治沙和防治荒漠化技術。從會議室內到沙地田間,這場相隔萬裏、連接世界兩大沙漠的“對話”,是中外治沙合作的一個縮影。
多年前,中國將塔克拉瑪幹沙漠治理的經驗在毛裏塔尼亞推廣,並輻射到非洲其他國家,同時為這些地區開展相關培訓並提供技術研究支持。
當地時間2019年3月5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防沙治沙團隊工作人員在毛裏塔尼亞架設自動氣象站。
來自毛裏塔尼亞的奧馬爾·迪亞洛親曆了中非治沙合作,他感慨:“為製定最科學的方案,中國專家飛赴毛裏塔尼亞不下10次,最終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
多年來,在共商共建共享中,“綠色絲綢之路”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形成了一係列綠色成果。
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陽能電站,光伏板下長草種瓜,不僅扭轉電荒困局還帶動了當地就業;越南芹苴垃圾焚燒發電廠,變廢為寶,已經成為湄公河三角洲綠色標杆項目;中老鐵路景隨路走、綠伴車移、四季常綠、站有花開的綠色生態之美盡顯。
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綠色產能及裝備製造合作,建立綠色金融和綠色貿易體係……這些實際舉措穩紮穩打。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
“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習近平主席的話語擲地有聲。
兩千多年前,不同地域、多樣文明通過絲綢之路交融交彙連接在一起。兩千多年後,“一帶一路”生態文明理念以絲綢之路為紐帶,為世界點亮綠色發展生機。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