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邁步新征程,總書記引領彙聚愛國奮鬥磅礴力量
更新時間:2023-10-2 7:57:56    來源:新華社

 浩瀚宇宙,太空逐夢。中國空間站,神舟十六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承擔的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任務紮實推進……廣袤太空,見證“中國高度”。

  大壩高聳,水流奔騰。白鶴灘水電站,16台發電機組首次全開並網運行。發電機組內部,由1.6萬多張磁軛衝片分900層疊成轉子磁軛,中心最大偏差不超過0.02毫米,刷新“中國精度”。

  南海之濱,千帆競發。從“三天一層樓”到“三天一項製度創新”,深圳續寫“春天的故事”,2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托起國際科創中心,再創“中國速度”。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這是偉大的號召,這是前進的號角。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的現代化藍圖,激發起發展進步的時代洪流,彙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和奮鬥圖景,在神州大地鋪展開來。

  今天的中國,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誌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億萬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誌成城,意氣風發,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為偉大事業而自豪——

  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國慶前夕,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來自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一起重溫艱苦光輝歲月,汲取前進動力。

  “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去年10月,黨的二十大後首次出京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

  1960年至1969年,10萬林縣兒女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修成這條全長1500公裏的紅旗渠,樹起一座跨越時空的精神豐碑。

  “社會主義是拚出來、幹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我們腳下的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是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生動詮釋了事業發展的必然邏輯——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浙江義烏,一座建在市場上的現代化城市。

  今年9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考察。

  從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到馬路邊擺地攤,再到建成“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超市”,義烏人40多年來的創業史,也見證著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曆史。

  如今的義烏市場,彙集著26個大類210多萬種商品,關聯著210萬家企業、3200萬名工人。

  麵對市場的商戶、小企業主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家:“義烏作出了貢獻,還要再作新貢獻。你們每個人都是義烏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還要繼續努力、再造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西藏隆子縣玉麥鄉,放牧巡邊的村民們戶戶高掛五星紅旗。30多年前,年輕的卓嘎扛起玉麥鄉鄉長的擔子,行走在為國巡邊的路上,她的故事感動了全國。如今的玉麥,道路暢通,屋舍儼然,人民幸福。“玉麥鄉的發展變化,是黨中央關懷的結果,是祖國繁榮富強的縮影。有國才能有家,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凝視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卓嘎深情地說。

  迎著朝陽,五星紅旗在江蘇灌雲縣開山島升起。海風呼嘯,國旗飄揚。島上的民兵對著徐徐升起的國旗立正、敬禮。1986年的國慶節,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在開山島上升起了第一麵五星紅旗。從那以後,寒來暑往,島上每天都要升國旗。在王繼才夫婦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接過守島衛國、愛國奉獻的接力棒。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胸懷家國,每個人的目光都可以如此之遼闊,每個人的奮鬥都將留下深深印記。

  傳承有序,曆史的接力棒傳到當下;青春有為,複興的重任挺膺擔當。在紅旗渠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

  紅旗渠畔,90後青年陳龍去年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種植糯玉米,卻遭遇重大挫折。喝紅旗渠水長大的老支書說:“咱紅旗渠的兒女連山頭都能搬走,還怕這一次失敗嗎?”

  陳龍重整旗鼓,夜以繼日忙碌在田間地頭,用拚搏和汗水換來了今年的大豐收,“紅旗渠精神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我將繼續摸爬滾打,淬煉成長,為祖國添彩、讓人生出彩。”

  青年強,則國家強。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勉勵下,廣大青年豪情滿懷、奮勇拚搏,成為中華大地上生機勃發、高歌猛進的亮麗風景,激蕩起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澎湃力量。

  時值秋收,河北曲周縣王莊村,一人多高的玉米叢中,一穗穗玉米結實飽滿。

  頭頂草帽、皮膚黝黑,帶著米尺、網兜、台秤,中國農業大學2021級博士生郝展宏每天都穿梭在地裏,測量各個地塊玉米籽粒的產量。

  “你們好!來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過學校設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我很欣慰。”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他們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幹勁越足。“我們既是研究生,搞研究、寫論文;也是老師,下田指導、給農民講課,每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和科技小院結緣5年的郝展宏說。

  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曲周縣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截至目前,各地已建立1048個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份。

  國慶前夕,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組織培訓、傳播農業技術,師生們絲毫沒有休息的意思。餓了,就蹲在田埂上,卷著大蔥吃大餅;個個曬得黝黑,幹起活來如同“老把式”;培訓老鄉時,沒有了文縐縐的專業術語,都是接地氣的家常話。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麵是難以成大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化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前進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隻有風雨兼程。

  新灶台、新火炕、新油煙機一應俱全……看著災後曾積滿汙泥、間牆開裂的老屋煥然一新,村民楊春貴喜笑顏開,“政府給了補助,現在一切都是新的。咱好好幹,用流行的話來講,未來可期。”

  8月初,黑龍江尚誌市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楊春貴所在的老街基鄉龍王廟村受災嚴重。

  “我一直牽掛受災群眾”。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看望慰問受災群眾。總書記走進楊春貴家中,看到房屋修繕即將完畢、生產生活都有安排,感到很欣慰。

  楊春貴回憶,危急時刻處處英雄。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子弟兵冒滂沱大雨、戰滔滔洪水;洪水一退,工作隊清淤泥、除垃圾、搶排積水,送被褥、送食品、確定補助,還有無人機增施葉麵肥,全力挽回受災農作物損失……

  如今,災後的黑土地一派繁忙建設景象,“修好屋子備秋收”,楊春貴和鄉親們信心滿懷,“有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懷,我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努力建設美好家園,相信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

  “實踐表明,隻要黨和人民始終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任何風浪都動搖不了我們的鋼鐵意誌,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的鏗鏘步伐。”2023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

  為偉大任務而振奮——

  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

  “讓我們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的奮鬥目標,出發!”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延安,發出偉大號召。

  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明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戰略基點、必然要求、最終目的等。

  “總書記來到我們總裝車間的時候,我們生產線每60秒一台新能源汽車下線。這幾個月我們完成了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現在隻需53秒!”在熱火朝天的總裝車間,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總裝車間工程師張自初興奮地說,“不要小看這7秒時間,這意味著生產效率又提升了一大截!”

  今年4月,全國兩會後的第一次外出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係”……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紮實推進,一係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令人振奮。安徽合肥,“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迎來重大突破;江西萬安,自主育種研發的油菜新品種“中油早1號”創造了新的高產紀錄……

  創新驅動活力奔湧,新產業新產品增勢良好,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首飛,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並網發電,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一係列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成為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重要驅動力量。

  “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總書記的這個重大判斷,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緊緊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穩步提升,中國經濟動能澎湃。

  北京向南百餘公裏,河北雄安新區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帶領人民建造一座未來之城。

  “著力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考察雄安,寄予厚望。

  “這個工地目前每天有1000多人24小時晝夜不停施工。”在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項目施工現場,雄安集團雄商公司總經理助理、昝崗管委會黨組成員羅爽親眼見證了這座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使命的新城拔節生長:“上百個建設項目壓茬推進,10萬名建設者不舍晝夜,齊心協力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樹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透過日新月異的雄安,可以感受新時代奮鬥者的精神狀態,可以瞭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更為絢麗的前景。

  “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習近平總書記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國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如何一盤棋布局、一體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關於京津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今年以來,在各地考察調研或召開會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區域發展戰略作出針對性安排,對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戰略性部署。

  在廣東,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在山西,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黃河流域各省區“堅持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

  在四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川“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要求“加強成渝區域協同發展”;

  在新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使新疆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

  在黑龍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強化東北的戰略支撐作用”;

  在浙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聚焦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新時代全麵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始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

  …………

  廣袤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東西互濟,南北協同,陸海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全國一盤棋”漸入佳境。

  滔滔黃河,滋養河套腹地;千裏林場,扮靚祖國北疆。

  “造林治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要想‘綠進沙退’,就得一茬接著一茬幹!”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杜文化一邊查看樹苗,一邊述說著林場不凡的過往: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25.6%增加到65%,沙地麵積由上世紀60年代的2.15萬畝縮小到0.5萬畝。

  “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後代。”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巴彥淖爾市考察,勉勵大家。

  “林場裏,三分種、七分管,管護是重中之重。”茫茫林海裏,90後林場職工鍾方帥正利用“天眼”係統進行巡林,依托北鬥導航,隻需指尖輕輕一點,就能對森林資源進行巡邏監控,同時方便科學規劃設計。“作為林場人,守護好北疆綠色長城、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鍾方帥堅定地說。

  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突出位置”“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山水林田湖草沙,時時牽掛,放心不下。看待生態文明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總是著眼大曆史觀、著眼子孫後代。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新時代的發展答卷,綠色成為鮮明底色。

  今年上半年,我國整體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較高水平;水質優良斷麵比例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發展的“含綠量”更高,萬裏河山,錦繡中華,美麗中國的畫卷徐徐打開。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山東棗莊市是我國石榴集中連片種植麵積最大、品種最多、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9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棗莊市嶧城區的冠世榴園石榴種質資源庫考察。

  得知當地大力發展石榴深加工和石榴盆栽培育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習近平總書記很高興。總書記指出,人們生活水平在提高,優質特產市場需求在增長,石榴產業有發展潛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祝鄉親們生活像石榴果一樣紅紅火火。

  昔日駝鈴陣陣,今日汽笛聲聲。在陝西西安國際港站,一列列滿載著汽車、機械設備、日用百貨等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整裝待發,即將開往中亞、歐洲。

  “平均每天有約15列‘長安號’在這裏始發和到達,中歐班列‘長安號’在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穩、更遠。”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自豪地說,中哈(西安)商貿物流基地項目即將在年底建成,屆時中國與中亞各國的物流往來將又多一個“大本營”。

  “更加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打開發展新天地。”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強調。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

  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步履鏗鏘,“朋友圈”越來越大。空客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寶馬持續在華增資,西門子數控項目落子南京,阿斯利康在青島設立區域總部……在全球跨境投資低迷的背景下,我國市場“磁力”越來越強,持續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的熱土。

  為偉大文明而驕傲——

  從傳承與發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曆史。”

  這是習近平同誌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的一段深情告白。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曆史文脈如何傳承賡續?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文明如何發揚光大?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重大問題的深邃思考一以貫之。

  深刻論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重大命題,鮮明闡釋“兩個結合”,精準提煉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在這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要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麵係統深入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闡述,指引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深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把握“兩個結合”,更加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紹興城西,浙東古運河碧波蕩漾,流淌著一段2500多年的水運史和綿綿不絕的中華文脈。

  9月20日下午,正在浙江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步行察看古運河河道和周邊曆史文化遺存,詳細了解浙東運河發展演變史和當地合理利用水資源、推進大運河保護等情況。

  治水關乎治國,水脈連著文脈。在總書記心中,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

  “把大運河這篇文章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探尋中華文明、守護中華文化始終飽含深情、念茲在茲。

  河南安陽西北郊,洹河靜靜流過殷墟。刀筆留痕,甲骨呈奇,印證數千年信史,記錄方塊字源頭。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黨的二十大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這裏考察,強調“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守護好中華文脈,考古工作者大有可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我們不斷有新發現,相關研究與甲骨文所記錄的大邑商逐步印證,進一步揭示、呈現、還原出全麵鮮活的商代文明。”

  開局之年,萬象更新。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傳承的戰略高度,就弘揚和發展中華文化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指引我們從傳承與發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5月,在山西運城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6月初,在燕山腳下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文明大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標誌性文化工程。”

  7月下旬,在四川三星堆遺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展現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相互影響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考古實證。”在陝西漢中市博物館,總書記強調:“守護好中華文脈,並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一架繡繃、一縷絲線、一枚鋼針,在蘇州古城平江曆史文化街區的一家小店裏,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建英埋首錦緞之上,巧手翻飛。許多遊客駐足,被精致的蘇繡折服,為精湛的技藝喝彩。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見到了盧建英。從祖母、母親到她和女兒,蘇繡這門技藝,在這個家庭已傳承四代。

  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當時我正在繡製新作品《桃花太平鳥圖》,想傳遞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同樣體現在我們蘇繡工藝上,隻有持之以恒,才能創作出一幅幅優秀作品。”盧建英說,“我將繼續研習蘇繡技藝,並帶動更多年輕人加入傳承隊伍,讓傳統文化綻放更多榮光。”

  多彩非遺,提升生活品質,彰顯文明特色;代代傳承,綿延不絕,凝聚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國慶前夕,廣大非遺傳承人忙著搞創作、做文創,籌備著進景區、到線上。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流行的交融互動,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14億中國人民凝聚力這麼強,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精神,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凝結著我們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厚植家國情懷。

  “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開幕。當晚,永定河畔首鋼園內,在見證了北京冬奧會榮光的首鋼大跳台前,一場文藝晚會驚豔亮相。

  “詩在,精神之風骨就在,時代之朝氣就在,中華之文脈就在,我們就在!”情景表演《雅集》演繹了李白、杜甫等5位詩人的一次聚會,當他們吟誦出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時,引發了觀眾齊聲跟誦,許多人熱淚盈眶。

  “當一句句唐詩脫口而出時,我意識到詩詞流淌在中國人血液裏、跳動在基因裏。做中國人,自豪!”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曾宇昕感慨萬千,在日記本裏一筆一畫寫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曆史的天空,群星閃耀;浩瀚的典籍,氣象萬千。厚重瑰麗的中華文化,激蕩蓬勃昂揚的文化自信。

  在昆劇《牡丹亭》裏體驗青春與愛情;在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裏感悟東方美學;在電影《長安三萬裏》裏走進一個詩意的國度;從精彩絕倫的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和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中讀懂“美美與共”的大同理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曆史方位,以堅定的文化自覺、宏闊的曆史視野、深遠的戰略考量,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曆久彌新,有力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潑潑地融入時代,文化創造便汩汩而出。浸潤著中華文化、飽蘸著中國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帶領人們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文化自信蓬勃昂揚,前進定力無比強大。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高度,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麵,“走自己的路”因而有了強大底氣,煥發出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團結奮鬥,是新時代一以貫之的主基調,也是中國人民創造曆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邁步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全國人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必將蹚出一條人類走向美好未來的文明新路!

  (本報記者丁雅誦、亓玉昆、朱佩嫻、龔仕建、李剛、張騰揚、張棖參與采寫)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邁步新征程,總書記引領彙聚愛國奮鬥磅礴力量
    2023-10-2 7:57:56    來源:新華社

     浩瀚宇宙,太空逐夢。中國空間站,神舟十六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承擔的各項空間科學實(試)驗任務紮實推進……廣袤太空,見證“中國高度”。

      大壩高聳,水流奔騰。白鶴灘水電站,16台發電機組首次全開並網運行。發電機組內部,由1.6萬多張磁軛衝片分900層疊成轉子磁軛,中心最大偏差不超過0.02毫米,刷新“中國精度”。

      南海之濱,千帆競發。從“三天一層樓”到“三天一項製度創新”,深圳續寫“春天的故事”,2萬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托起國際科創中心,再創“中國速度”。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這是偉大的號召,這是前進的號角。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的現代化藍圖,激發起發展進步的時代洪流,彙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和奮鬥圖景,在神州大地鋪展開來。

      今天的中國,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誌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億萬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誌成城,意氣風發,堅定不移朝著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為偉大事業而自豪——

      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國慶前夕,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來自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一起重溫艱苦光輝歲月,汲取前進動力。

      “紅旗渠很有教育意義,大家都應該來看看。”去年10月,黨的二十大後首次出京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南安陽林州市紅旗渠。

      1960年至1969年,10萬林縣兒女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修成這條全長1500公裏的紅旗渠,樹起一座跨越時空的精神豐碑。

      “社會主義是拚出來、幹出來、拿命換來的,不僅過去如此,新時代也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

      我們腳下的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這是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我們黨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生動詮釋了事業發展的必然邏輯——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浙江義烏,一座建在市場上的現代化城市。

      今年9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義烏國際商貿城考察。

      從搖著撥浪鼓走街串巷,到馬路邊擺地攤,再到建成“買全球、賣全球”的“世界超市”,義烏人40多年來的創業史,也見證著中國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曆史。

      如今的義烏市場,彙集著26個大類210多萬種商品,關聯著210萬家企業、3200萬名工人。

      麵對市場的商戶、小企業主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大家:“義烏作出了貢獻,還要再作新貢獻。你們每個人都是義烏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還要繼續努力、再造輝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西藏隆子縣玉麥鄉,放牧巡邊的村民們戶戶高掛五星紅旗。30多年前,年輕的卓嘎扛起玉麥鄉鄉長的擔子,行走在為國巡邊的路上,她的故事感動了全國。如今的玉麥,道路暢通,屋舍儼然,人民幸福。“玉麥鄉的發展變化,是黨中央關懷的結果,是祖國繁榮富強的縮影。有國才能有家,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凝視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卓嘎深情地說。

      迎著朝陽,五星紅旗在江蘇灌雲縣開山島升起。海風呼嘯,國旗飄揚。島上的民兵對著徐徐升起的國旗立正、敬禮。1986年的國慶節,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在開山島上升起了第一麵五星紅旗。從那以後,寒來暑往,島上每天都要升國旗。在王繼才夫婦的感召下,一批又一批年輕人接過守島衛國、愛國奉獻的接力棒。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胸懷家國,每個人的目光都可以如此之遼闊,每個人的奮鬥都將留下深深印記。

      傳承有序,曆史的接力棒傳到當下;青春有為,複興的重任挺膺擔當。在紅旗渠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

      紅旗渠畔,90後青年陳龍去年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種植糯玉米,卻遭遇重大挫折。喝紅旗渠水長大的老支書說:“咱紅旗渠的兒女連山頭都能搬走,還怕這一次失敗嗎?”

      陳龍重整旗鼓,夜以繼日忙碌在田間地頭,用拚搏和汗水換來了今年的大豐收,“紅旗渠精神具有跨越時空的力量,我將繼續摸爬滾打,淬煉成長,為祖國添彩、讓人生出彩。”

      青年強,則國家強。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勉勵下,廣大青年豪情滿懷、奮勇拚搏,成為中華大地上生機勃發、高歌猛進的亮麗風景,激蕩起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澎湃力量。

      時值秋收,河北曲周縣王莊村,一人多高的玉米叢中,一穗穗玉米結實飽滿。

      頭頂草帽、皮膚黝黑,帶著米尺、網兜、台秤,中國農業大學2021級博士生郝展宏每天都穿梭在地裏,測量各個地塊玉米籽粒的產量。

      “你們好!來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過學校設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我很欣慰。”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他們讀了一遍又一遍,越讀幹勁越足。“我們既是研究生,搞研究、寫論文;也是老師,下田指導、給農民講課,每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和科技小院結緣5年的郝展宏說。

      2009年,中國農業大學在曲周縣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截至目前,各地已建立1048個科技小院,覆蓋31個省份。

      國慶前夕,白天下地幹活,晚上組織培訓、傳播農業技術,師生們絲毫沒有休息的意思。餓了,就蹲在田埂上,卷著大蔥吃大餅;個個曬得黝黑,幹起活來如同“老把式”;培訓老鄉時,沒有了文縐縐的專業術語,都是接地氣的家常話。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麵是難以成大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化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前進道路上,沒有一帆風順,隻有風雨兼程。

      新灶台、新火炕、新油煙機一應俱全……看著災後曾積滿汙泥、間牆開裂的老屋煥然一新,村民楊春貴喜笑顏開,“政府給了補助,現在一切都是新的。咱好好幹,用流行的話來講,未來可期。”

      8月初,黑龍江尚誌市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楊春貴所在的老街基鄉龍王廟村受災嚴重。

      “我一直牽掛受災群眾”。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看望慰問受災群眾。總書記走進楊春貴家中,看到房屋修繕即將完畢、生產生活都有安排,感到很欣慰。

      楊春貴回憶,危急時刻處處英雄。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子弟兵冒滂沱大雨、戰滔滔洪水;洪水一退,工作隊清淤泥、除垃圾、搶排積水,送被褥、送食品、確定補助,還有無人機增施葉麵肥,全力挽回受災農作物損失……

      如今,災後的黑土地一派繁忙建設景象,“修好屋子備秋收”,楊春貴和鄉親們信心滿懷,“有總書記和黨中央的關懷,我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努力建設美好家園,相信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

      “實踐表明,隻要黨和人民始終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任何風浪都動搖不了我們的鋼鐵意誌,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的鏗鏘步伐。”2023年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氣堅定。

      為偉大任務而振奮——

      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

      “讓我們踏上新征程,向著新的奮鬥目標,出發!”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延安,發出偉大號召。

      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並明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戰略基點、必然要求、最終目的等。

      “總書記來到我們總裝車間的時候,我們生產線每60秒一台新能源汽車下線。這幾個月我們完成了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現在隻需53秒!”在熱火朝天的總裝車間,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總裝車間工程師張自初興奮地說,“不要小看這7秒時間,這意味著生產效率又提升了一大截!”

      今年4月,全國兩會後的第一次外出考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東。“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係”……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紮實推進,一係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令人振奮。安徽合肥,“人造太陽”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迎來重大突破;江西萬安,自主育種研發的油菜新品種“中油早1號”創造了新的高產紀錄……

      創新驅動活力奔湧,新產業新產品增勢良好,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首飛,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並網發電,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一係列新發明、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成為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重要驅動力量。

      “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總書記的這個重大判斷,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緊緊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穩步提升,中國經濟動能澎湃。

      北京向南百餘公裏,河北雄安新區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帶領人民建造一座未來之城。

      “著力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考察雄安,寄予厚望。

      “這個工地目前每天有1000多人24小時晝夜不停施工。”在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項目施工現場,雄安集團雄商公司總經理助理、昝崗管委會黨組成員羅爽親眼見證了這座承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使命的新城拔節生長:“上百個建設項目壓茬推進,10萬名建設者不舍晝夜,齊心協力打造一個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樹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透過日新月異的雄安,可以感受新時代奮鬥者的精神狀態,可以瞭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更為絢麗的前景。

      “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習近平總書記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國區域發展差距較大,如何一盤棋布局、一體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關於京津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今年以來,在各地考察調研或召開會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區域發展戰略作出針對性安排,對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戰略性部署。

      在廣東,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在山西,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黃河流域各省區“堅持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

      在四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川“在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要求“加強成渝區域協同發展”;

      在新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使新疆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

      在黑龍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強化東北的戰略支撐作用”;

      在浙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聚焦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新時代全麵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始終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浙江新篇章”;

      …………

      廣袤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東西互濟,南北協同,陸海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紮實推進,“全國一盤棋”漸入佳境。

      滔滔黃河,滋養河套腹地;千裏林場,扮靚祖國北疆。

      “造林治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要想‘綠進沙退’,就得一茬接著一茬幹!”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林場黨支部書記、場長杜文化一邊查看樹苗,一邊述說著林場不凡的過往: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25.6%增加到65%,沙地麵積由上世紀60年代的2.15萬畝縮小到0.5萬畝。

      “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後代。”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巴彥淖爾市考察,勉勵大家。

      “林場裏,三分種、七分管,管護是重中之重。”茫茫林海裏,90後林場職工鍾方帥正利用“天眼”係統進行巡林,依托北鬥導航,隻需指尖輕輕一點,就能對森林資源進行巡邏監控,同時方便科學規劃設計。“作為林場人,守護好北疆綠色長城、築牢生態安全屏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鍾方帥堅定地說。

      7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突出位置”“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山水林田湖草沙,時時牽掛,放心不下。看待生態文明這篇大文章,習近平總書記總是著眼大曆史觀、著眼子孫後代。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新時代的發展答卷,綠色成為鮮明底色。

      今年上半年,我國整體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較高水平;水質優良斷麵比例同比上升2.1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發展的“含綠量”更高,萬裏河山,錦繡中華,美麗中國的畫卷徐徐打開。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山東棗莊市是我國石榴集中連片種植麵積最大、品種最多、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

      9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棗莊市嶧城區的冠世榴園石榴種質資源庫考察。

      得知當地大力發展石榴深加工和石榴盆栽培育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習近平總書記很高興。總書記指出,人們生活水平在提高,優質特產市場需求在增長,石榴產業有發展潛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祝鄉親們生活像石榴果一樣紅紅火火。

      昔日駝鈴陣陣,今日汽笛聲聲。在陝西西安國際港站,一列列滿載著汽車、機械設備、日用百貨等貨物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整裝待發,即將開往中亞、歐洲。

      “平均每天有約15列‘長安號’在這裏始發和到達,中歐班列‘長安號’在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穩、更遠。”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小軍自豪地說,中哈(西安)商貿物流基地項目即將在年底建成,屆時中國與中亞各國的物流往來將又多一個“大本營”。

      “更加主動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在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中強動力、增活力,打開發展新天地。”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強調。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開越大。”

      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步履鏗鏘,“朋友圈”越來越大。空客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寶馬持續在華增資,西門子數控項目落子南京,阿斯利康在青島設立區域總部……在全球跨境投資低迷的背景下,我國市場“磁力”越來越強,持續成為吸引全球投資的熱土。

      為偉大文明而驕傲——

      從傳承與發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曆史。”

      這是習近平同誌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的一段深情告白。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2日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作出的重大判斷。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曆史文脈如何傳承賡續?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文明如何發揚光大?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重大問題的深邃思考一以貫之。

      深刻論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重大命題,鮮明闡釋“兩個結合”,精準提煉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在這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要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麵係統深入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闡述,指引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深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把握“兩個結合”,更加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紹興城西,浙東古運河碧波蕩漾,流淌著一段2500多年的水運史和綿綿不絕的中華文脈。

      9月20日下午,正在浙江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步行察看古運河河道和周邊曆史文化遺存,詳細了解浙東運河發展演變史和當地合理利用水資源、推進大運河保護等情況。

      治水關乎治國,水脈連著文脈。在總書記心中,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

      “把大運河這篇文章做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探尋中華文明、守護中華文化始終飽含深情、念茲在茲。

      河南安陽西北郊,洹河靜靜流過殷墟。刀筆留痕,甲骨呈奇,印證數千年信史,記錄方塊字源頭。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黨的二十大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就來到這裏考察,強調“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守護好中華文脈,考古工作者大有可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說,“我們不斷有新發現,相關研究與甲骨文所記錄的大邑商逐步印證,進一步揭示、呈現、還原出全麵鮮活的商代文明。”

      開局之年,萬象更新。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傳承的戰略高度,就弘揚和發展中華文化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論述,指引我們從傳承與發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5月,在山西運城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6月初,在燕山腳下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文明大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標誌性文化工程。”

      7月下旬,在四川三星堆遺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展現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相互影響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考古實證。”在陝西漢中市博物館,總書記強調:“守護好中華文脈,並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一架繡繃、一縷絲線、一枚鋼針,在蘇州古城平江曆史文化街區的一家小店裏,蘇繡代表性傳承人盧建英埋首錦緞之上,巧手翻飛。許多遊客駐足,被精致的蘇繡折服,為精湛的技藝喝彩。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裏,見到了盧建英。從祖母、母親到她和女兒,蘇繡這門技藝,在這個家庭已傳承四代。

      習近平總書記深有感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當時我正在繡製新作品《桃花太平鳥圖》,想傳遞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這種精神同樣體現在我們蘇繡工藝上,隻有持之以恒,才能創作出一幅幅優秀作品。”盧建英說,“我將繼續研習蘇繡技藝,並帶動更多年輕人加入傳承隊伍,讓傳統文化綻放更多榮光。”

      多彩非遺,提升生活品質,彰顯文明特色;代代傳承,綿延不絕,凝聚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國慶前夕,廣大非遺傳承人忙著搞創作、做文創,籌備著進景區、到線上。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流行的交融互動,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14億中國人民凝聚力這麼強,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精神,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凝結著我們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厚植家國情懷。

      “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氣質與文化品格中,養成昂揚向上的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9月14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開幕。當晚,永定河畔首鋼園內,在見證了北京冬奧會榮光的首鋼大跳台前,一場文藝晚會驚豔亮相。

      “詩在,精神之風骨就在,時代之朝氣就在,中華之文脈就在,我們就在!”情景表演《雅集》演繹了李白、杜甫等5位詩人的一次聚會,當他們吟誦出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詩句時,引發了觀眾齊聲跟誦,許多人熱淚盈眶。

      “當一句句唐詩脫口而出時,我意識到詩詞流淌在中國人血液裏、跳動在基因裏。做中國人,自豪!”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曾宇昕感慨萬千,在日記本裏一筆一畫寫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曆史的天空,群星閃耀;浩瀚的典籍,氣象萬千。厚重瑰麗的中華文化,激蕩蓬勃昂揚的文化自信。

      在昆劇《牡丹亭》裏體驗青春與愛情;在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裏感悟東方美學;在電影《長安三萬裏》裏走進一個詩意的國度;從精彩絕倫的北京冬奧會、成都大運會開閉幕式和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中讀懂“美美與共”的大同理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曆史方位,以堅定的文化自覺、宏闊的曆史視野、深遠的戰略考量,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曆久彌新,有力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潑潑地融入時代,文化創造便汩汩而出。浸潤著中華文化、飽蘸著中國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帶領人們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文化自信蓬勃昂揚,前進定力無比強大。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高度,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麵,“走自己的路”因而有了強大底氣,煥發出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

      團結奮鬥,是新時代一以貫之的主基調,也是中國人民創造曆史偉業的必由之路。

      邁步新征程,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全國人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康莊大道闊步前行,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必將蹚出一條人類走向美好未來的文明新路!

      (本報記者丁雅誦、亓玉昆、朱佩嫻、龔仕建、李剛、張騰揚、張棖參與采寫)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