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又到中秋佳節。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中秋佳節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寄托著億萬家庭對團圓和睦的美好追求,更蘊含著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杭州亞運會開幕前,總書記到浙江考察調研。在聽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總書記提出了“賡續曆史文脈,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明確要求。
△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紹興市浙東運河文化園考察。
杭州,曆史文化積澱深厚,是傳承千年文化的中國古都之一。“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以文化為底色,繪出一幅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意韻的動人畫卷。
開幕式上,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多次亮相。在迎賓表演《水潤秋輝》中,演員們所擊之鼓以良渚玉琮為原型,傳遞來自遠古的呼喚,以良渚之光交映秋分之輝。在短片《相約杭州》中,“良渚少女”與現代少年跨越時空同頻共振,展現出“愛達未來”的古今相融瞬間。
△9月23日,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迎賓表演《水潤秋輝》。
在浙江任職期間,習近平就叮囑當地幹部:“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
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前,習近平兩次到良渚調研,七次就良渚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6年,四位考古學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希望促成良渚遺址早日申遺。總書記十分重視,專門作出批示:“要加強古代遺址的有效保護,有重點地進行係統考古發掘,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曆史和寶貴價值的認識。”
三年後,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證據,從此受到國際社會更為廣泛的關注。
不僅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還有西湖綜合保護工程、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的保護、大運河綜合保護利用……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對保護文物古跡、守護文化根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西湖一景
2002年11月28日,習近平履新浙江考察杭州的第一站,就來到西湖。他對大家說,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靈魂”,西湖是杭州的“生命線”。西湖綜合保護工程是德政善舉、得民心之舉。
第二年的9月,習近平視察西湖綜合保護工程。他明確指出:“要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對西湖風景名勝區內的生態環境、自然景觀、文物古跡等盡最大努力予以保護。”
從那時起,習近平就將西湖的保護與開發提升至“世界文化遺產”的高度。他的理念與要求,為日後西湖的申遺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9月23日,杭州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現場的拱宸橋形象。
杭州亞運會三個吉祥物之一的“宸宸”,設計靈感來源於大運河杭州段的標誌性建築拱宸橋。在亞運會開幕式上,作為中國大運河遺產點的拱宸橋形象向世人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印記。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習近平一直念茲在茲。
2006年的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登上杭州水上巴士“西湖”號。從拱宸橋到艮山門碼頭,行船中,習近平仔細詢問運河的保護和建設情況。結束水上巴士的考察時,他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厲,繼續做好運河綜合保護工作,使城市的經濟和自然環境和諧發展。
按照習近平的指示,當地精心保護、管理運河,不斷挖掘、保護沿線遺址遺跡。2014年,浙東運河與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共同組成“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千年水脈,在一代代人的持續嗬護和接續建設下流淌至今,綿綿不絕。
今年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東運河文化園。拾級登上園內高拱石橋,總書記感歎道:“在這裏可以暢想一下古今滄桑。”
走進浙東運河博物館,總書記詳細了解這段綿延千年的“運河史話”。“把大運河這篇文章做好。”總書記專門叮囑要好好挖掘大運河文化,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治水關乎治國,水脈連著文脈。在總書記心中,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
△從杭州西興老街流淌而過的浙東運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杭州亞運會期間恰逢中秋佳節,亞運村準備了“遇見中秋”“遇見江南”等主題文藝演出,讓運動健兒在賽事之餘沉浸式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一個日新月異的中國,正向世界娓娓講述著亙古亙今、推陳出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著兼收並蓄、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的文化在這裏啊!是非常文明的、進步的、先進的。將來傳下去,還要傳五千年,還不止五千年。”
《時政微觀察》近期內容>>
監製丨耿誌民
製片人丨興來
主編丨寧黎黎
執筆丨欒熙彥
視覺丨江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