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微鏡頭丨“我牽掛著受災的地方”
更新時間:2023-9-9 15:13:32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

“我牽掛著受災的地方”

時間:9月7日

日程: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災情嚴重的村

正是災後重建關鍵時期。

從哈爾濱市區出發,火車轉汽車,一路奔波,習近平總書記到了尚誌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

前些日子,一場超強台風登陸北上,嚴重洪澇災害侵襲京津冀和東北。雨滂沱,水肆虐,田舍受淹。習近平總書記時時牽掛。案頭每日都有災情的材料,一件件指示批示直抵一線。這次到黑龍江考察,總書記惦記著到災情嚴重的村子再去看一看。

田是糧,房是家。習近平總書記掛念著鄉親們心中最重的這兩樣,牽掛著村裏的鄉親們過得好不好。

村口的稻田望不到邊,總書記走進一塊幹枯的田。

一串稻穗躺在手心。本該飽滿的稻穗,卻幹癟成空粒。總書記神色凝重看了又看:“都快灌漿了,水給泡了。”話語中盡是惋惜。

“村子在大泥河、小泥河的河岔上,水流急,裹著泥漿就衝到了這兒。”當地的幹部群眾,說起當時來勢洶洶的汛情。

另一側的稻田地勢稍高,災情稍緩。當地人講,水一落,政府就組織用無人機噴施葉麵肥,搶回來一些稻。“能保幾成收成?”“保險理賠,政策能及時到位吧?”總書記關切著鄉親們的關切。

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保證受災學生都能按時開學返校”……20多天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這樣一件件、一樁樁地研究。一枝一葉,“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一個民族的守望相助凝聚於此,一個國家的眾誌成城傾注於此。

稻田邊的磚瓦房,施工隊幹得熱火朝天。這是廚房、臥室,那是客廳、存儲間,還有暖炕。房子衝垮了,政府補了6萬塊,一家國企又出力給建了起來。

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這樣的重建力度和速度令人感慨。習近平總書記細致詢問保溫材料、抗震級別,關心入冬前房子能不能住得上。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就在急難險重時。”

沿著村道向裏走。500多人的村,在中國最北部省份的一隅,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從災前爭分奪秒的預警、疏散、安置,到災後夜以繼日的救援、搶險、重建,這些日子,食品、藥品、機械星夜馳援,救援隊、農技專家、建築工人火速支援。

普通人的命運,標注著國家的溫度。這場抗洪救災大考,不僅有“寧可十防九空”的憂患意識,有應急管理體係和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更有“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堅定指向,有在千頭萬緒災後重建工作中的“時時放心不下”。

放心不下!7月底在四川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就要求做好防汛準備;返京途中,總書記憂心著京畿大地一再升級的暴雨預警;京郊列車被困,惦念著缺食少衣的旅客,指示“千方百計組織營救”……這次到龍王廟村,和鄉親們聊起京津冀的災情:“我牽掛著受災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後也會去看。”

龍王廟村村道邊,總書記與村民楊春貴打招呼:“老楊,這是你家吧?”

老楊家翻新的房,貼上了鋥亮的瓷磚。屋裏屋外,他像展示珍寶一般給總書記介紹。炕前,總書記描繪他家不久後的模樣:“上麵擺個小炕桌,喝個小酒吃個飯。”

“現在對災後重建還有什麼需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問。

老楊連連擺手:“黨和政府都給想到了,提前都替我們想到了。”消毒、清淤、施肥、發放重建補貼,鄉親們很踏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修好屋子備秋收。”

秋收,顆粒歸倉。災後的黑土地已經忙活起來,鄉親們憧憬著、耕耘著。

走出老楊家,陽光灑滿了黑土地。

習近平總書記和村裏的鄉親、施工人員說起一路見聞:“在咱們中國,人民群眾遇到困難,還是要發揮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國家全力支持!”

在入冬前房子都能搞好吧?抓緊修起來,老百姓冬天可不能夠挨凍。即便是投親靠友的,長期住在人家家裏也不是個事。”

“還有咱們人民群眾災後有不方便的地方,吃、喝、住、行、就業、教育、醫療防疫等,各級政府都要把這些事一一做好。黨和政府始終同大家風雨同舟、攜手同行”。

“風雨同舟、攜手同行”,樸實的承諾,重千鈞。

(人民日報記者 杜尚澤)

文章編輯:劉鳴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微鏡頭丨“我牽掛著受災的地方”
2023-9-9 15:13:32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

“我牽掛著受災的地方”

時間:9月7日

日程: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黑龍江災情嚴重的村

正是災後重建關鍵時期。

從哈爾濱市區出發,火車轉汽車,一路奔波,習近平總書記到了尚誌市老街基鄉龍王廟村。

前些日子,一場超強台風登陸北上,嚴重洪澇災害侵襲京津冀和東北。雨滂沱,水肆虐,田舍受淹。習近平總書記時時牽掛。案頭每日都有災情的材料,一件件指示批示直抵一線。這次到黑龍江考察,總書記惦記著到災情嚴重的村子再去看一看。

田是糧,房是家。習近平總書記掛念著鄉親們心中最重的這兩樣,牽掛著村裏的鄉親們過得好不好。

村口的稻田望不到邊,總書記走進一塊幹枯的田。

一串稻穗躺在手心。本該飽滿的稻穗,卻幹癟成空粒。總書記神色凝重看了又看:“都快灌漿了,水給泡了。”話語中盡是惋惜。

“村子在大泥河、小泥河的河岔上,水流急,裹著泥漿就衝到了這兒。”當地的幹部群眾,說起當時來勢洶洶的汛情。

另一側的稻田地勢稍高,災情稍緩。當地人講,水一落,政府就組織用無人機噴施葉麵肥,搶回來一些稻。“能保幾成收成?”“保險理賠,政策能及時到位吧?”總書記關切著鄉親們的關切。

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保證受災學生都能按時開學返校”……20多天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這樣一件件、一樁樁地研究。一枝一葉,“有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一個民族的守望相助凝聚於此,一個國家的眾誌成城傾注於此。

稻田邊的磚瓦房,施工隊幹得熱火朝天。這是廚房、臥室,那是客廳、存儲間,還有暖炕。房子衝垮了,政府補了6萬塊,一家國企又出力給建了起來。

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這樣的重建力度和速度令人感慨。習近平總書記細致詢問保溫材料、抗震級別,關心入冬前房子能不能住得上。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很重要的一個表現就在急難險重時。”

沿著村道向裏走。500多人的村,在中國最北部省份的一隅,各項工作井然有序。從災前爭分奪秒的預警、疏散、安置,到災後夜以繼日的救援、搶險、重建,這些日子,食品、藥品、機械星夜馳援,救援隊、農技專家、建築工人火速支援。

普通人的命運,標注著國家的溫度。這場抗洪救災大考,不僅有“寧可十防九空”的憂患意識,有應急管理體係和能力的現代化建設,更有“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堅定指向,有在千頭萬緒災後重建工作中的“時時放心不下”。

放心不下!7月底在四川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就要求做好防汛準備;返京途中,總書記憂心著京畿大地一再升級的暴雨預警;京郊列車被困,惦念著缺食少衣的旅客,指示“千方百計組織營救”……這次到龍王廟村,和鄉親們聊起京津冀的災情:“我牽掛著受災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後也會去看。”

龍王廟村村道邊,總書記與村民楊春貴打招呼:“老楊,這是你家吧?”

老楊家翻新的房,貼上了鋥亮的瓷磚。屋裏屋外,他像展示珍寶一般給總書記介紹。炕前,總書記描繪他家不久後的模樣:“上麵擺個小炕桌,喝個小酒吃個飯。”

“現在對災後重建還有什麼需求?”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問。

老楊連連擺手:“黨和政府都給想到了,提前都替我們想到了。”消毒、清淤、施肥、發放重建補貼,鄉親們很踏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修好屋子備秋收。”

秋收,顆粒歸倉。災後的黑土地已經忙活起來,鄉親們憧憬著、耕耘著。

走出老楊家,陽光灑滿了黑土地。

習近平總書記和村裏的鄉親、施工人員說起一路見聞:“在咱們中國,人民群眾遇到困難,還是要發揮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就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國家全力支持!”

在入冬前房子都能搞好吧?抓緊修起來,老百姓冬天可不能夠挨凍。即便是投親靠友的,長期住在人家家裏也不是個事。”

“還有咱們人民群眾災後有不方便的地方,吃、喝、住、行、就業、教育、醫療防疫等,各級政府都要把這些事一一做好。黨和政府始終同大家風雨同舟、攜手同行”。

“風雨同舟、攜手同行”,樸實的承諾,重千鈞。

(人民日報記者 杜尚澤)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