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天天學習 | 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存史啟智
更新時間:2023-8-29 17:03:38    來源:央視網


【編者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所思所行。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特別策劃《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係列稿件,與您一起感受總書記傳承中華文明、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


天天學習2022年9月至12月,一場國家級展覽——“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引發參觀熱潮。

在圖片、視頻、實物、模型等6000多項展覽要素中,一部體量巨大的圖書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僅是完成出版、展出的三編,就達到了37卷、195冊,共計6190萬字。

這部堪稱皇皇巨著的圖書,就是大型曆史文獻叢書《複興文庫》。

習近平總書記為《複興文庫》作題為《在複興之路上堅定前行》的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為《複興文庫》作題為《在複興之路上堅定前行》的序言。

翻開這部鴻篇巨製的扉頁,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序言《在複興之路上堅定前行》映入眼簾:“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這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一個傳統。”

國運興,史學興。作為新時代的重大文化工程,《複興文庫》的出版恰逢其時。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下,中華文明在賡續傳承中不斷發揚光大,曆史華章煥發出奪目光彩。“盛世修史”就像一支火炬,讓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穿越古今,照亮前路。

2019年1月,作為黨中央批準實施的重大文化戰略工程,《複興文庫》編纂工作全麵啟動。全書以中華民族在近現代曆史中一百多年的奮進曆程和光輝成就為基本內容,將180餘年的翻天巨變、100餘年的艱苦奮鬥、10年的踔厲奮發凝結於一部當代巨著,思接百年,鑒往知來。

翻開《複興文庫》已經出版的書稿,自《開眼看世界》《新文化運動》起,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鬥》,鐫刻出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最為波瀾壯闊的曆史篇章。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複興文庫》序言中所強調,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鑒、察往知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研究曆史、借鑒曆史,總書記多次用“一麵鏡子”“一位智者”“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營養劑”等生動的比喻,來形容曆史的價值。

2019年1月,國內頂級曆史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曆史研究院成立。

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了一封賀信,既滿懷期許,又諄諄叮囑:“當代中國是曆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係統研究中國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曆史規律,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總書記還希望全國廣大曆史研究工作者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調研,沿“曆史大道”前行,仔細詢問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護情況,並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總書記指出:“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字字千鈞,指引未來。總書記“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的思想,一脈相承,初心不變。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策   劃丨李珊珊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陳騰

校   對丨孫潔 宋春燕 閆田田 範立君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天天學習 | 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存史啟智
    2023-8-29 17:03:38    來源:央視網


    【編者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所思所行。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特別策劃《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係列稿件,與您一起感受總書記傳承中華文明、守護文化根脈的赤子之心。


    天天學習2022年9月至12月,一場國家級展覽——“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引發參觀熱潮。

    在圖片、視頻、實物、模型等6000多項展覽要素中,一部體量巨大的圖書吸引眾多觀眾駐足觀看——僅是完成出版、展出的三編,就達到了37卷、195冊,共計6190萬字。

    這部堪稱皇皇巨著的圖書,就是大型曆史文獻叢書《複興文庫》。

    習近平總書記為《複興文庫》作題為《在複興之路上堅定前行》的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為《複興文庫》作題為《在複興之路上堅定前行》的序言。

    翻開這部鴻篇巨製的扉頁,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序言《在複興之路上堅定前行》映入眼簾:“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這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一個傳統。”

    國運興,史學興。作為新時代的重大文化工程,《複興文庫》的出版恰逢其時。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下,中華文明在賡續傳承中不斷發揚光大,曆史華章煥發出奪目光彩。“盛世修史”就像一支火炬,讓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穿越古今,照亮前路。

    2019年1月,作為黨中央批準實施的重大文化戰略工程,《複興文庫》編纂工作全麵啟動。全書以中華民族在近現代曆史中一百多年的奮進曆程和光輝成就為基本內容,將180餘年的翻天巨變、100餘年的艱苦奮鬥、10年的踔厲奮發凝結於一部當代巨著,思接百年,鑒往知來。

    翻開《複興文庫》已經出版的書稿,自《開眼看世界》《新文化運動》起,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鬥》,鐫刻出中華民族發展進程中最為波瀾壯闊的曆史篇章。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複興文庫》序言中所強調,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鑒、察往知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研究曆史、借鑒曆史,總書記多次用“一麵鏡子”“一位智者”“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營養劑”等生動的比喻,來形容曆史的價值。

    2019年1月,國內頂級曆史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曆史研究院成立。

    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了一封賀信,既滿懷期許,又諄諄叮囑:“當代中國是曆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係統研究中國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類發展曆史規律,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來。”總書記還希望全國廣大曆史研究工作者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曆史研究院考察調研,沿“曆史大道”前行,仔細詢問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護情況,並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總書記指出:“對曆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字字千鈞,指引未來。總書記“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的思想,一脈相承,初心不變。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策   劃丨李珊珊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陳騰

    校   對丨孫潔 宋春燕 閆田田 範立君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