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習語品讀|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更新時間:2023-8-14 8:00:36    來源:央視網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將這一天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寓意深遠

18年前,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安吉餘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18年來,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時代以來,一係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陸續提出並落地生根,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強調:“我們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這段闡述言語質樸,但哲理深刻,彰顯出“天人合一”的中華智慧與兼濟天下的中國擔當,給人以深刻啟迪。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開宗明義,闡明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每個人既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也是受益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陝西延安梁家河的生態環境曾因過度開發而受到嚴重破壞,老百姓生活也陷於貧困,讓“我從那時起就認識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己”。

“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闡明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發展的基礎,同時也蘊含發展的機遇,兩者相輔相成。

在福建工作期間,五赴長汀調研,持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成為習近平一貫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到中央工作後,習近平又兩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推動長汀縣完成了從“火焰山”到“花果山”的蝶變,構築了當地水果種植的優越生態條件。

“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闡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並非對立關係,不能因為保護自然就放棄發展。

在浙江安吉餘村,習近平首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指引餘村的綠色發展步入“快車道”,繪就了“人在餘村走、就是畫中遊”的清新場景,而村民們也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富了起來。事實證明,保護生態就是保護民生,改善環境就是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生態環境保護是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問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曆來看得很重”的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成為執政理念,我國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重汙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麵比例升至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4.02%,綠意裝點著山川大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既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更是中國主張和中國擔當。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郝鳳林

  校 對丨李丹 蔡純琳 梁雅琴 婁郝 宋春燕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習語品讀|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2023-8-14 8:00:36    來源:央視網

    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將這一天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寓意深遠

    18年前,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安吉餘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18年來,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時代以來,一係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陸續提出並落地生根,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強調:“我們要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

    這段闡述言語質樸,但哲理深刻,彰顯出“天人合一”的中華智慧與兼濟天下的中國擔當,給人以深刻啟迪。

    “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開宗明義,闡明人與自然的關係,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每個人既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也是受益者,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陝西延安梁家河的生態環境曾因過度開發而受到嚴重破壞,老百姓生活也陷於貧困,讓“我從那時起就認識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己”。

    “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闡明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強調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發展的基礎,同時也蘊含發展的機遇,兩者相輔相成。

    在福建工作期間,五赴長汀調研,持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成為習近平一貫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到中央工作後,習近平又兩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推動長汀縣完成了從“火焰山”到“花果山”的蝶變,構築了當地水果種植的優越生態條件。

    “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雙贏”闡明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並非對立關係,不能因為保護自然就放棄發展。

    在浙江安吉餘村,習近平首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指引餘村的綠色發展步入“快車道”,繪就了“人在餘村走、就是畫中遊”的清新場景,而村民們也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富了起來。事實證明,保護生態就是保護民生,改善環境就是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生態環境保護是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需求最迫切的問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曆來看得很重”的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成為執政理念,我國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重汙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麵比例升至87.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4.02%,綠意裝點著山川大地。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既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更是中國主張和中國擔當。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製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璿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郝鳳林

      校 對丨李丹 蔡純琳 梁雅琴 婁郝 宋春燕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