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治國理政紀實】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更新時間:2023-8-5 8:21:33    來源:新華社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論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重大命題,鮮明闡釋“兩個結合”,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為建設文化強國、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重要指引。係列報道《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治國理政紀實》今天(8月4日)播出第三集《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曆史文脈如何傳承賡續?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文明如何發揚光大?帶著這樣的深邃思考,今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要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麵係統深入闡述。他鮮明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總書記發出號召: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他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總書記的深刻闡述,指引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深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把握“兩個結合”,更加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調研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5月,在山西運城博物館,總書記強調,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6月初,為了開好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考察了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曆史研究院。

  在燕山腳下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總書記說,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文明大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標誌性文化工程。

  在中國曆史研究院的中國考古博物館,總書記強調,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離不開考古學。

  7月上旬,在江蘇考察時,總書記走進蘇州古城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製作,體驗年畫印刷。

  在第二天舉行的江蘇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從必然要求到重要內容,彰顯了總書記對於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精神力量的高度重視和正確引領。

  7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展開四川、陝西跨省考察。曆史文化傳承再次成為總書記的重要關注點。

  在被譽為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四川三星堆遺址,總書記說,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考古實證。

  在展現漢王朝發祥地曆史的陝西漢中市博物館,總書記說,要守護好中華文脈,並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除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今年3月15日,全國兩會剛剛落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並發表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這是一位有著深厚天下情懷、文明情懷的大黨大國領導人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事業貢獻的又一中國方案和國際公共產品。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以來,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

  在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下,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麵豐富和人的全麵發展,正在中國大地賡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也正在為人類文明百花園繪就新的圖景。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治國理政紀實】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3-8-5 8:21:33    來源:新華社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論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重大命題,鮮明闡釋“兩個結合”,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為建設文化強國、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重要指引。係列報道《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治國理政紀實》今天(8月4日)播出第三集《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一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曆史文脈如何傳承賡續?一個民族綿延不絕的悠久文明如何發揚光大?帶著這樣的深邃思考,今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這次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重要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出全麵係統深入闡述。他鮮明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總書記發出號召: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他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總書記的深刻闡述,指引我們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深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把握“兩個結合”,更加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調研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

      5月,在山西運城博物館,總書記強調,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曆史研究引向深入。

      6月初,為了開好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先後考察了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曆史研究院。

      在燕山腳下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總書記說,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文明大國建設的基礎工程,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標誌性文化工程。

      在中國曆史研究院的中國考古博物館,總書記強調,認識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離不開考古學。

      7月上旬,在江蘇考察時,總書記走進蘇州古城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製作,體驗年畫印刷。

      在第二天舉行的江蘇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從必然要求到重要內容,彰顯了總書記對於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精神力量的高度重視和正確引領。

      7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展開四川、陝西跨省考察。曆史文化傳承再次成為總書記的重要關注點。

      在被譽為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四川三星堆遺址,總書記說,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考古實證。

      在展現漢王朝發祥地曆史的陝西漢中市博物館,總書記說,要守護好中華文脈,並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除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今年3月15日,全國兩會剛剛落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並發表題為《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強調要共同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

      這是一位有著深厚天下情懷、文明情懷的大黨大國領導人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事業貢獻的又一中國方案和國際公共產品。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以來,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

      在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下,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物的全麵豐富和人的全麵發展,正在中國大地賡續曆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也正在為人類文明百花園繪就新的圖景。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