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一見·這場座談會,總書記強調三個“事關”
更新時間:2023-6-10 9:58:13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芒種時節,一場聚焦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座談會召開。

解剖麻雀為全局。這場座談會開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著眼的是全國生態、強國建設、民族賡續的宏闊視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

三個“事關”,內涵豐富,意義深遠。

zsj.png?x-oss-process=style/w10

事關我國生態安全

荒漠化是全球麵臨的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麵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

“三北”,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內蒙古橫跨“三北”,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荒漠化綜合防治。在“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三北地區考察;強調傳承好塞罕壩精神;連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

2021年全國兩會,總書記在談到要保護好內蒙古生態環境,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時,語重心長:“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這裏要加一個‘沙’字。”也是這次“下團組”,總書記叮囑內蒙古要“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把生態環境放在國家戰略的大格局下去掂量。

翻看“三北”工程發展史,我們就能理解荒漠化綜合防治對全國生態安全的意義。

20世紀70年代,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5.05%,每年風沙天數超80天,甚至在70年代末形成了一條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萬裏風沙線。

“三北”工程自1978年開啟,至今已進入六期工程建設階段,累計完成營造林保存麵積3200萬公頃,三北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拿內蒙古來說,昔日“沙進人退”,如今是“北方防沙帶”主要組成部分,是三北地區乃至全國的“擋沙牆”。再看塞罕壩,用半個多世紀將“黃沙遮天日”的沙地“染”出濃濃的綠。

這次在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考察時,總書記再次發出動員令: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事關強國建設

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重要特征之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應有之義。而荒漠化綜合防治開展得好壞,就是評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與否的重要標尺。

沙進人退,往事唏噓。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回憶,為躲風沙,他曾搬家9次。

荒漠化綜合防治,關乎強國建設。幹不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打折扣,中國式現代化就受影響,強國建設就仍在路上。

荒漠化綜合防治,底色是生態文明建設。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說到生態文明建設,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個詞,“國之大者”。從黃沙漫天到漫山青綠,從霧霾天數到“藍天日記”……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大成效,背後是大決心。

“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加強汙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用3個“全力以赴”,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

事關強國建設的每個舉措,中國都全力以赴,都走自己的路。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長江浩蕩,黃河奔湧,一部中華文明史未曾斷流。

不滅的火種更珍貴。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肩頭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座談會前的考察首站,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黃河“幾字彎”頂部的烏梁素海,要求當地守護好這顆“塞外明珠”,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山青、水秀、空氣新的美麗家園。烏梁素海曾為城鎮汙水、工業廢水、農田退水所汙染,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近年通過全流域、全要素綜合治理,流域生態環境才得到改善。

再到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總書記強調,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後代。國營新華林場在1960年建場前,地貌以沙丘、荒灘、鹽堿地為主,植被稀疏。1978年起,林場大力治理耕地鹽堿化造成的土地沙化問題,目前林場森林覆蓋率已達65%。

永續發展,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

“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

…………

理念形成於長期的實踐。

在福建工作期間,一次赴平潭調研,途經一個村子時,習近平同誌跟隨行同誌談起一段曆史:乾隆年間,當地發生了“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慘劇。“我們應該在這裏建立一個生態環保的反麵教育基地,讓子孫後代都明白生態保護就是我們的生命線。”習近平同誌見微知著。

理念從實踐中來,落點在製度施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荒漠化防治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2016—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等重大規劃相繼出台。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國家。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探索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步履鏗鏘。

文章編輯:劉鳴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一見·這場座談會,總書記強調三個“事關”
    2023-6-10 9:58:13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芒種時節,一場聚焦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座談會召開。

    解剖麻雀為全局。這場座談會開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著眼的是全國生態、強國建設、民族賡續的宏闊視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深入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事關我國生態安全、事關強國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

    三個“事關”,內涵豐富,意義深遠。

    zsj.png?x-oss-process=style/w10

    事關我國生態安全

    荒漠化是全球麵臨的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麵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

    “三北”,我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內蒙古橫跨“三北”,其在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荒漠化綜合防治。在“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三北地區考察;強調傳承好塞罕壩精神;連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

    2021年全國兩會,總書記在談到要保護好內蒙古生態環境,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時,語重心長:“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這裏要加一個‘沙’字。”也是這次“下團組”,總書記叮囑內蒙古要“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把生態環境放在國家戰略的大格局下去掂量。

    翻看“三北”工程發展史,我們就能理解荒漠化綜合防治對全國生態安全的意義。

    20世紀70年代,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5.05%,每年風沙天數超80天,甚至在70年代末形成了一條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萬裏風沙線。

    “三北”工程自1978年開啟,至今已進入六期工程建設階段,累計完成營造林保存麵積3200萬公頃,三北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拿內蒙古來說,昔日“沙進人退”,如今是“北方防沙帶”主要組成部分,是三北地區乃至全國的“擋沙牆”。再看塞罕壩,用半個多世紀將“黃沙遮天日”的沙地“染”出濃濃的綠。

    這次在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考察時,總書記再次發出動員令: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事關強國建設

    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唯一正確道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重要特征之一。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應有之義。而荒漠化綜合防治開展得好壞,就是評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與否的重要標尺。

    沙進人退,往事唏噓。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回憶,為躲風沙,他曾搬家9次。

    荒漠化綜合防治,關乎強國建設。幹不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就打折扣,中國式現代化就受影響,強國建設就仍在路上。

    荒漠化綜合防治,底色是生態文明建設。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說到生態文明建設,總書記多次強調一個詞,“國之大者”。從黃沙漫天到漫山青綠,從霧霾天數到“藍天日記”……新時代生態文明的大成效,背後是大決心。

    “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全力以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以赴加強汙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產生活環境。”在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用3個“全力以赴”,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

    事關強國建設的每個舉措,中國都全力以赴,都走自己的路。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長江浩蕩,黃河奔湧,一部中華文明史未曾斷流。

    不滅的火種更珍貴。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肩頭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座談會前的考察首站,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黃河“幾字彎”頂部的烏梁素海,要求當地守護好這顆“塞外明珠”,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山青、水秀、空氣新的美麗家園。烏梁素海曾為城鎮汙水、工業廢水、農田退水所汙染,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近年通過全流域、全要素綜合治理,流域生態環境才得到改善。

    再到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總書記強調,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後代。國營新華林場在1960年建場前,地貌以沙丘、荒灘、鹽堿地為主,植被稀疏。1978年起,林場大力治理耕地鹽堿化造成的土地沙化問題,目前林場森林覆蓋率已達65%。

    永續發展,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

    “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

    …………

    理念形成於長期的實踐。

    在福建工作期間,一次赴平潭調研,途經一個村子時,習近平同誌跟隨行同誌談起一段曆史:乾隆年間,當地發生了“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慘劇。“我們應該在這裏建立一個生態環保的反麵教育基地,讓子孫後代都明白生態保護就是我們的生命線。”習近平同誌見微知著。

    理念從實踐中來,落點在製度施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荒漠化防治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2016—2025年)》《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複製度方案》等重大規劃相繼出台。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的國家。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在探索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步履鏗鏘。

    文章編輯:劉鳴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