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時政新聞眼丨在這場座談會上,習近平部署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更新時間:2023-6-7 10:57:1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三北”工程,這個涉及中國北方13個省份、輻射400多萬平方公裏國土、跨越73個年頭的國家重大戰略,已經進入工程實施的關鍵期、攻堅期。

6月5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主題就與“三北”工程密切相關。總書記看了哪些地方,提出哪些論斷,作出哪些部署?《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

1129643616_16849471122031n

△視頻丨習近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並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

01

看烏梁素海:守護好“塞外明珠”

6月5日,正值第50個世界環境日。

當天下午,總書記來到內蒙古烏梁素海——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考察調研。

△俯瞰烏梁素海。(總台記者範凱、陳曉東拍攝)

烏梁素海,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地處黃河“幾字彎”的頂部,被稱為黃河生態安全的“自然之腎”,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淨化、防淩防汛等重要功能。

△烏梁素海。(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同屬內蒙古,被稱為“一湖兩海”。過去幾年,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討論時,總書記多次談到“一湖兩海”的生態綜合治理問題。

2021年3月,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說,“烏梁素海我作過多次批示。現在看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還要久久為功。”

△烏梁素海,水天相接。(總台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通過治理,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湖區水質由劣V類提高到整體V類、局部Ⅳ類,生物多樣性持續恢複,湖區現有鳥類264種、魚類22種。

△棲息在烏梁素海的飛鳥。(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在這次實地考察中,總書記說,烏梁素海治理和保護的方向是明確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嗬護,一以貫之、久久為功。

△烏梁素海。(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隨後,總書記來到位於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考察調研。

這片示範園區核心區麵積近4000畝,主要開展鹽堿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綜合利用,種植的品種有玉米、木耳、葫蘆、小麥套種辣椒等。

△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總台央視記者趙東辰拍攝)

這個農業示範園區地處河套地區。由於黃河形成一個“幾”字形的大彎曲,被黃河“套”住的這個地區,就被形象地稱為“河套”,是重要的農產品主產區。

總書記在考察時說,河套地區條件得天獨厚,雖然不缺水,但也要節約水資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節水產業,不能搞大水漫灌。

△示範區內種植的小麥。(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02

看新華林場:“沙海林海

巴彥淖爾,既有烏梁素海,也有“林海”。

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了解“三北”防護林體係工程建設情況。

△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新華林場的前身,是一片沙丘、荒灘、鹽堿地覆蓋的“沙海”。1978年以來,林場累計造林3.9萬畝、植樹430萬株,平均每年造林800多畝。如今,林場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5%。

△新華林場內種植的旱柳。(總台央視記者賈林拍攝)

楊樹、胡楊、旱柳、檉柳,是新華林場的主要種植樹種。荒漠原生樹種造林、冷藏苗避風造林、高壓水打孔造林等技術,在這裏得到推廣運用。

高壓水打孔造林,就是用高壓水槍在沙地上打出一個坑,然後種上樹,既解決了沙土流動性強、鐵鍬難挖坑的問題,又為樹木生長提供了必需的水分。

△新華林場內種植的紫穗槐。(總台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新華林場,是內蒙古自治區292個國營林場之一,也是“三北”防護林體係裏眾多林場之一。近年來,總書記還曾到內蒙古赤峰市馬鞍山林場、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等“三北”工程林場考察調研。

△采用扡插法種植的防護林。(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在新華林場,總書記叮囑,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後代。

當天上午,總書記還來到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考察。他說,河套灌區灌溉工程是千年基業,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

△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沙盤。(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03

關鍵之時 關鍵部署

6月6日下午,在結束兩個半天的實地調研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

荒漠化、“三北”工程,是這次座談會聚焦的關鍵詞。

△巴彥淖爾。(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三北”地區——西北、華北以及東北西部地區尤為嚴重。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一度形成了萬裏風沙線。

△防沙治沙,久久為功。(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荒漠化防治,重在防沙治沙。1978年,一項與我國改革開放同齡的重大生態工程應運而生,這就是“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簡稱“三北”工程。

在6月6日的座談會上,總書記感慨地說,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喬灌草相結合的植被恢複模式。(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根據總體規劃,“三北”工程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曆時73年。其中,1978-2000年為第一階段,分三期工程;2001-2020年為第二階段,分兩期工程;2021-2050年為第三階段,分三期工程。

△巴彥淖爾,沙地上連片種植的防護林。(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2018年,“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之際,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製機製,完善政策措施,鞏固和發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

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設45周年,也是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總書記這次赴內蒙古巴彥淖爾展開實地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在關鍵之時作出關鍵部署。

△新華林場。(總台央視記者許永鬆拍攝)

04

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習近平作出這些部署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他在座談會上發出動員令: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

△防護林種植。(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如何打好這場“三北”工程攻堅戰,總書記從五個方麵作出部署:要堅持係統觀念,要突出治理重點,要堅持科學治沙,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要全麵加強組織領導。

△“綠進沙退”。(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如何堅持係統觀念?

2021年3月,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說,“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這裏要加一個‘沙’字。”一字之變,體現的是要從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

在這次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

△巴彥淖爾當地標語牌。(總台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如何突出治理重點?

總書記提出,要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也就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

從“攻堅戰”“殲滅戰”,到“阻擊戰”,瞄準的都是“硬骨頭”和戰略要點,針對的就是防沙治沙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反複性和不確定性。

總書記最後強調,實施“三北”工程是國家重大戰略,要全麵加強組織領導。

“三北”工程,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也見證強國建設的壯闊征程。在關鍵之年召開的這場重要座談會上,總書記發出號召: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

監製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劉瑞琳

記者丨張曉鵬 李晉 賈林 彭漢明 楊波 範凱 許永鬆 石丞 範一鳴 趙東辰 鬱振一 邢彬 楊立峰 李輝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編輯丨王尊

責任編輯:湯嘉銘

 
文章編輯:李潤生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時政新聞眼丨在這場座談會上,習近平部署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2023-6-7 10:57:19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三北”工程,這個涉及中國北方13個省份、輻射400多萬平方公裏國土、跨越73個年頭的國家重大戰略,已經進入工程實施的關鍵期、攻堅期。

    6月5日至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主題就與“三北”工程密切相關。總書記看了哪些地方,提出哪些論斷,作出哪些部署?《時政新聞眼》為你解讀。

    1129643616_16849471122031n

    △視頻丨習近平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並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

    01

    看烏梁素海:守護好“塞外明珠”

    6月5日,正值第50個世界環境日。

    當天下午,總書記來到內蒙古烏梁素海——黃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濕地考察調研。

    △俯瞰烏梁素海。(總台記者範凱、陳曉東拍攝)

    烏梁素海,位於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地處黃河“幾字彎”的頂部,被稱為黃河生態安全的“自然之腎”,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淨化、防淩防汛等重要功能。

    △烏梁素海。(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同屬內蒙古,被稱為“一湖兩海”。過去幾年,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討論時,總書記多次談到“一湖兩海”的生態綜合治理問題。

    2021年3月,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說,“烏梁素海我作過多次批示。現在看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還要久久為功。”

    △烏梁素海,水天相接。(總台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通過治理,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湖區水質由劣V類提高到整體V類、局部Ⅳ類,生物多樣性持續恢複,湖區現有鳥類264種、魚類22種。

    △棲息在烏梁素海的飛鳥。(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在這次實地考察中,總書記說,烏梁素海治理和保護的方向是明確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嗬護,一以貫之、久久為功。

    △烏梁素海。(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隨後,總書記來到位於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考察調研。

    這片示範園區核心區麵積近4000畝,主要開展鹽堿沙荒地改良改造和綜合利用,種植的品種有玉米、木耳、葫蘆、小麥套種辣椒等。

    △烏梁素海南岸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總台央視記者趙東辰拍攝)

    這個農業示範園區地處河套地區。由於黃河形成一個“幾”字形的大彎曲,被黃河“套”住的這個地區,就被形象地稱為“河套”,是重要的農產品主產區。

    總書記在考察時說,河套地區條件得天獨厚,雖然不缺水,但也要節約水資源,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和節水產業,不能搞大水漫灌。

    △示範區內種植的小麥。(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02

    看新華林場:“沙海林海

    巴彥淖爾,既有烏梁素海,也有“林海”。

    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了解“三北”防護林體係工程建設情況。

    △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新華林場的前身,是一片沙丘、荒灘、鹽堿地覆蓋的“沙海”。1978年以來,林場累計造林3.9萬畝、植樹430萬株,平均每年造林800多畝。如今,林場森林覆蓋率已達到65%。

    △新華林場內種植的旱柳。(總台央視記者賈林拍攝)

    楊樹、胡楊、旱柳、檉柳,是新華林場的主要種植樹種。荒漠原生樹種造林、冷藏苗避風造林、高壓水打孔造林等技術,在這裏得到推廣運用。

    高壓水打孔造林,就是用高壓水槍在沙地上打出一個坑,然後種上樹,既解決了沙土流動性強、鐵鍬難挖坑的問題,又為樹木生長提供了必需的水分。

    △新華林場內種植的紫穗槐。(總台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新華林場,是內蒙古自治區292個國營林場之一,也是“三北”防護林體係裏眾多林場之一。近年來,總書記還曾到內蒙古赤峰市馬鞍山林場、甘肅古浪縣八步沙林場、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等“三北”工程林場考察調研。

    △采用扡插法種植的防護林。(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在新華林場,總書記叮囑,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曆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後代。

    當天上午,總書記還來到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考察。他說,河套灌區灌溉工程是千年基業,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

    △河套灌區水量信息化監測中心沙盤。(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03

    關鍵之時 關鍵部署

    6月6日下午,在結束兩個半天的實地調研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

    荒漠化、“三北”工程,是這次座談會聚焦的關鍵詞。

    △巴彥淖爾。(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中“三北”地區——西北、華北以及東北西部地區尤為嚴重。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一度形成了萬裏風沙線。

    △防沙治沙,久久為功。(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荒漠化防治,重在防沙治沙。1978年,一項與我國改革開放同齡的重大生態工程應運而生,這就是“三北”防護林體係建設工程,簡稱“三北”工程。

    在6月6日的座談會上,總書記感慨地說,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喬灌草相結合的植被恢複模式。(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根據總體規劃,“三北”工程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曆時73年。其中,1978-2000年為第一階段,分三期工程;2001-2020年為第二階段,分兩期工程;2021-2050年為第三階段,分三期工程。

    △巴彥淖爾,沙地上連片種植的防護林。(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2018年,“三北”工程建設40周年之際,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持久久為功,創新體製機製,完善政策措施,鞏固和發展祖國北疆綠色生態屏障。

    今年是“三北”工程建設45周年,也是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總書記這次赴內蒙古巴彥淖爾展開實地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在關鍵之時作出關鍵部署。

    △新華林場。(總台央視記者許永鬆拍攝)

    04

    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習近平作出這些部署

    在當天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他在座談會上發出動員令: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

    △防護林種植。(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如何打好這場“三北”工程攻堅戰,總書記從五個方麵作出部署:要堅持係統觀念,要突出治理重點,要堅持科學治沙,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要全麵加強組織領導。

    △“綠進沙退”。(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如何堅持係統觀念?

    2021年3月,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說,“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這裏要加一個‘沙’字。”一字之變,體現的是要從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

    在這次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

    △巴彥淖爾當地標語牌。(總台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如何突出治理重點?

    總書記提出,要全力打好三大標誌性戰役,也就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

    從“攻堅戰”“殲滅戰”,到“阻擊戰”,瞄準的都是“硬骨頭”和戰略要點,針對的就是防沙治沙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反複性和不確定性。

    總書記最後強調,實施“三北”工程是國家重大戰略,要全麵加強組織領導。

    “三北”工程,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也見證強國建設的壯闊征程。在關鍵之年召開的這場重要座談會上,總書記發出號召:勇擔使命、不畏艱辛、久久為功,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

    監製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劉瑞琳

    記者丨張曉鵬 李晉 賈林 彭漢明 楊波 範凱 許永鬆 石丞 範一鳴 趙東辰 鬱振一 邢彬 楊立峰 李輝

    視覺丨陳括 張晶

    編輯丨王尊

    責任編輯:湯嘉銘

     

    文章編輯:李潤生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