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赴湛江考察,承載哪些戰略考量?
更新時間:2023-4-11 22:44:54    來源:新華社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首站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湛江。

五年前,總書記赴廣東考察時,要求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這次在湛江,總書記考察了4個地方,從海洋漁業、生態保護,到港口運營、水資源配置,從耕海牧漁,到調豐補缺,每一處都事關民生福祉,每一處都承載戰略考量。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在廣東考察調研

△4月10日考察點示意圖

01

看基地:向海洋要食物 關注種業振興

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首站來到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

△浮筒式池塘網箱。(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這個基地是集水產飼料、種苗、養殖等為一體的綜合研發平台。涉及的水產品類包括南美白對蝦、金鯧魚、石斑魚等。

△浮筒式池塘網箱。(總台央視記者劉琦拍攝)

發展海洋漁業,既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一環,也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在2017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在去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吃飯”不僅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要推進陸基和深遠海養殖漁場建設,拓寬農業生產空間領域。

△南美白對蝦。(總台央視記者李煒拍攝)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總書記當天看的這個基地,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種子工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也就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總書記在去年同一天開啟海南考察,第一站也是看種子。在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總書記指出,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集中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養殖東星斑。(總台央視記者王萌萌拍攝)

△當地踐行“大食物觀”,打造“粵海糧倉”。(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從去年到三亞看南繁科研育種,到這次到湛江看海水養殖育種,傳遞了總書記對種業振興的殷殷關切。

△考察地航拍。(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02

看紅樹林:保護珍稀植物 調節海洋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湛江之行的第二站,是位於麻章區湖光鎮的金牛島紅樹林片區。

△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航拍。(總台央視記者吳穗斌拍攝)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因紅樹樹皮中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割開紅樹植物表皮,單寧氧化變紅,樹皮和刀口呈現紅色,所以得名“紅樹”。

湛江有“紅樹林之城”的稱號。坐落於此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麵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

△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總書記當天看的紅樹林片區,位於自然保護區東部。考察過程中,總書記重點關注加強紅樹林保護的相關情況。

紅樹林麵積雖然不到全球熱帶森林的1%,卻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係統之一,也是生態服務功能最高的生態係統之一,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之稱。

△紅樹林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之稱。(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2017年4月,總書記赴廣西考察時,就曾踏著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他強調,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金海灣紅樹林。

1992年,中國加入《濕地公約》。在全球紅樹林麵積減少的趨勢下,中國紅樹林麵積不降反增。

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紅樹林麵積2.71萬公頃,較2001年增加了近5000公頃。

△紅樹林中的秋茄樹。(總台央視記者鄂介甫拍攝)

去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在武漢舉行。總書記在視頻致辭時說,中國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

從一片紅樹林,到一個國際合作平台,彰顯著中國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決心和擔當。

△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總台央視記者姚瑤拍攝)

03

看徐聞港:與世界相交 與時代相通

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聞港考察。

徐聞港地處瓊州海峽黃金通道大陸端咽喉,是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年吞吐能力為車輛約320萬輛次、旅客約1730萬人次,實現水路、陸路、鐵路、城市公交無縫對接。2020年開港以來,新航線直對海南省海口市新海港。從這裏出發,粵瓊兩地海上航程縮短一半,能更好地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

△徐聞港。(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舟楫相通,古已有之。徐聞古港,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從徐聞等地出發,來回全程一萬多海裏,沿途經過17個國家,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上交通線之一。徐聞城因港而興,盛極一時。

△航拍徐聞港。(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港口,是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總書記曾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在以往的國內考察中,他多次看港口。2017年,在廣西北海市的鐵山港考察時,總書記強調,寫好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設和港口經濟很重要。

△車輛登船。(總台央視記者鄧裕達拍攝)

徐聞港,是推動廣東海南相向發展、“雙向奔赴”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連接點。一個港口,既牽係重大國家戰略,也承載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徐聞港,總書記重點關注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的情況。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徐聞港。(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04

看水庫:堅持全國一盤棋 優化水資源配置

習近平總書記湛江之行的最後一站,是徐聞縣城東邊的大水橋水庫。

大水橋原名大水溪,水勢洪大,湍急無比。為防止汛期給沿岸帶來壓力,當地截堵大水溪蓄水,在徐聞縣城東麵建起大水橋水庫,1958年7月竣工,最大壩高27米,總庫容1.27億立方米。

△水庫沿岸。(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大水橋水庫,是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引調水向南輸水的終點站。

長期以來,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是全國聞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調蓄能力弱,豐枯變化大,水資源短缺問題困擾當地人民。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從西江幹流取水,通過泵站加壓提水,穿過雲開大山,聯通10座水庫,調水至雷州半島,輸水線路近500公裏,供水範圍包括雲浮、茂名、陽江、湛江四市,覆蓋人口超過1800萬人。工程於去年8月開工建設,總投資超600億元。

△水庫沿岸。(總台央視記者鍾信偉拍攝)

總書記高度重視水利工作。2014年3月,他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新時代解決新老水問題、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5月,總書記在河南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水庫沿岸的城市。(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這次在大水橋水庫考察,總書記重點了解當地優化水資源配置等情況。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資源的戰略意義不容小覷。正如總書記所說,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

△水庫與沿岸城市航拍。(總台央視記者鄧裕達拍攝)

05

從湛江之行領略廣東考察的深意

這次到廣東,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首次國內考察。在《時政新聞眼》看來,總書記的廣東之行至少承載著三個層次的戰略考量。

△湛江航拍。(總台央視記者趙晨拍攝)

考量之一:再次宣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總書記就來到廣東,發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動員令。此後,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2018年和慶祝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2020年,他又兩次來到廣東考察。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再赴改革開放重要地標,是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徐聞港。

考量之二:以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廣東是舉足輕重的經濟大省。五年前,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要求廣東在四個方麵走在全國前列,其中第一個就是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製機製。黨的二十大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是總書記此次赴廣東考察的題中應有之義。

△海上牧場。

考量之三:大興調查研究。

從本月開始,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此次考察前夕,總書記出席主題教育工作會議,重點部署這件事關全局的大事。這次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並且要求領導幹部帶頭開展調查研究。總書記廣東之行,是以實際行動以上率下、作出示範。

總書記的廣東之行,還將去往哪些地方,關注哪些重點,《時政新聞眼》持續為你關注。

△時政微視頻丨瞰廣東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赴湛江考察,承載哪些戰略考量?
2023-4-11 22:44:54    來源:新華社

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首站是我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湛江。

五年前,總書記赴廣東考察時,要求把汕頭、湛江作為重要發展極,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這次在湛江,總書記考察了4個地方,從海洋漁業、生態保護,到港口運營、水資源配置,從耕海牧漁,到調豐補缺,每一處都事關民生福祉,每一處都承載戰略考量。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在廣東考察調研

△4月10日考察點示意圖

01

看基地:向海洋要食物 關注種業振興

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首站來到位於湛江市東海島的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

△浮筒式池塘網箱。(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這個基地是集水產飼料、種苗、養殖等為一體的綜合研發平台。涉及的水產品類包括南美白對蝦、金鯧魚、石斑魚等。

△浮筒式池塘網箱。(總台央視記者劉琦拍攝)

發展海洋漁業,既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一環,也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在2017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

在去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吃飯”不僅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樣樣都是美食。要推進陸基和深遠海養殖漁場建設,拓寬農業生產空間領域。

△南美白對蝦。(總台央視記者李煒拍攝)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也是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總書記當天看的這個基地,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範場,種子工程項目被列入國家863計劃,也就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總書記在去年同一天開啟海南考察,第一站也是看種子。在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總書記指出,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集中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養殖東星斑。(總台央視記者王萌萌拍攝)

△當地踐行“大食物觀”,打造“粵海糧倉”。(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從去年到三亞看南繁科研育種,到這次到湛江看海水養殖育種,傳遞了總書記對種業振興的殷殷關切。

△考察地航拍。(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02

看紅樹林:保護珍稀植物 調節海洋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湛江之行的第二站,是位於麻章區湖光鎮的金牛島紅樹林片區。

△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航拍。(總台央視記者吳穗斌拍攝)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因紅樹樹皮中含有豐富的單寧酸,割開紅樹植物表皮,單寧氧化變紅,樹皮和刀口呈現紅色,所以得名“紅樹”。

湛江有“紅樹林之城”的稱號。坐落於此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麵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護區。

△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總書記當天看的紅樹林片區,位於自然保護區東部。考察過程中,總書記重點關注加強紅樹林保護的相關情況。

紅樹林麵積雖然不到全球熱帶森林的1%,卻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和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係統之一,也是生態服務功能最高的生態係統之一,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之稱。

△紅樹林有“海岸衛士”“海洋綠肺”之稱。(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2017年4月,總書記赴廣西考察時,就曾踏著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保護區。他強調,保護珍稀植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一定要尊重科學、落實責任,把紅樹林保護好。

△金海灣紅樹林。

1992年,中國加入《濕地公約》。在全球紅樹林麵積減少的趨勢下,中國紅樹林麵積不降反增。

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中國紅樹林麵積2.71萬公頃,較2001年增加了近5000公頃。

△紅樹林中的秋茄樹。(總台央視記者鄂介甫拍攝)

去年11月,《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開幕式在武漢舉行。總書記在視頻致辭時說,中國將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國際紅樹林中心”。

從一片紅樹林,到一個國際合作平台,彰顯著中國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決心和擔當。

△麻章區湖光鎮金牛島紅樹林片區。(總台央視記者姚瑤拍攝)

03

看徐聞港:與世界相交 與時代相通

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聞港考察。

徐聞港地處瓊州海峽黃金通道大陸端咽喉,是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年吞吐能力為車輛約320萬輛次、旅客約1730萬人次,實現水路、陸路、鐵路、城市公交無縫對接。2020年開港以來,新航線直對海南省海口市新海港。從這裏出發,粵瓊兩地海上航程縮短一半,能更好地對接海南自由貿易港。

△徐聞港。(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舟楫相通,古已有之。徐聞古港,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從徐聞等地出發,來回全程一萬多海裏,沿途經過17個國家,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海上交通線之一。徐聞城因港而興,盛極一時。

△航拍徐聞港。(總台央視記者範凱拍攝)

港口,是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總書記曾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在以往的國內考察中,他多次看港口。2017年,在廣西北海市的鐵山港考察時,總書記強調,寫好海上絲綢之路新篇章,港口建設和港口經濟很重要。

△車輛登船。(總台央視記者鄧裕達拍攝)

徐聞港,是推動廣東海南相向發展、“雙向奔赴”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連接點。一個港口,既牽係重大國家戰略,也承載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徐聞港,總書記重點關注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的情況。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強交通、能源、水利、農業、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

△徐聞港。(總台央視記者範一鳴拍攝)

04

看水庫:堅持全國一盤棋 優化水資源配置

習近平總書記湛江之行的最後一站,是徐聞縣城東邊的大水橋水庫。

大水橋原名大水溪,水勢洪大,湍急無比。為防止汛期給沿岸帶來壓力,當地截堵大水溪蓄水,在徐聞縣城東麵建起大水橋水庫,1958年7月竣工,最大壩高27米,總庫容1.27億立方米。

△水庫沿岸。(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大水橋水庫,是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引調水向南輸水的終點站。

長期以來,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是全國聞名的苦旱之地,自然調蓄能力弱,豐枯變化大,水資源短缺問題困擾當地人民。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從西江幹流取水,通過泵站加壓提水,穿過雲開大山,聯通10座水庫,調水至雷州半島,輸水線路近500公裏,供水範圍包括雲浮、茂名、陽江、湛江四市,覆蓋人口超過1800萬人。工程於去年8月開工建設,總投資超600億元。

△水庫沿岸。(總台央視記者鍾信偉拍攝)

總書記高度重視水利工作。2014年3月,他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係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為新時代解決新老水問題、保障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5月,總書記在河南南陽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指出,要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為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水庫沿岸的城市。(總台央廣記者潘毅拍攝)

這次在大水橋水庫考察,總書記重點了解當地優化水資源配置等情況。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水資源的戰略意義不容小覷。正如總書記所說,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和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促進南北方協調發展,需要水資源的有力支撐。

△水庫與沿岸城市航拍。(總台央視記者鄧裕達拍攝)

05

從湛江之行領略廣東考察的深意

這次到廣東,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首次國內考察。在《時政新聞眼》看來,總書記的廣東之行至少承載著三個層次的戰略考量。

△湛江航拍。(總台央視記者趙晨拍攝)

考量之一:再次宣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2012年12月,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總書記就來到廣東,發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動員令。此後,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2018年和慶祝深圳等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2020年,他又兩次來到廣東考察。今年是改革開放45周年,再赴改革開放重要地標,是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徐聞港。

考量之二:以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廣東是舉足輕重的經濟大省。五年前,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要求廣東在四個方麵走在全國前列,其中第一個就是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製機製。黨的二十大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是總書記此次赴廣東考察的題中應有之義。

△海上牧場。

考量之三:大興調查研究。

從本月開始,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此次考察前夕,總書記出席主題教育工作會議,重點部署這件事關全局的大事。這次主題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並且要求領導幹部帶頭開展調查研究。總書記廣東之行,是以實際行動以上率下、作出示範。

總書記的廣東之行,還將去往哪些地方,關注哪些重點,《時政新聞眼》持續為你關注。

△時政微視頻丨瞰廣東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