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第一觀察丨總書記首提全球文明倡議意義非凡
更新時間:2023-3-18 19:53:44    來源:新華社

  在3月15日晚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麵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共同倡導”對全球文明倡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中國方案。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前提條件;“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各方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是文明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構建方式路徑。

  不難看出,這四個方麵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全球文明倡議這一具有高度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倡議。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從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場合深刻闡釋中國的文明觀,到出訪期間身體力行促進文化交流,再到親自倡議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親力親為,推動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

  全球文明倡議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後,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

  2021年9月,為破解發展難題,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2022年4月,麵對國際安全局勢持續複雜變化,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這兩大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一經提出就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表示讚賞支持全球安全倡議,今年3月10日,中國、沙特、伊朗三方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複外交關係,更是成為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此時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又有怎樣的考量?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並發表主旨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複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冷戰思維陰魂不散,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曆史的十字路口。與此同時,國際輿論場上“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等雜音不絕於耳。

  主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述文明與現代化之間的內在邏輯——

  “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於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

  “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並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

  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為人類社會何去何從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啟迪。

  高層對話會上,多位外方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對這一重大倡議表示認同和支持。蒙古人民黨主席、蒙古國政府總理奧雲額爾登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國際地區和平合作倡議,蒙方對此表示支持。互信、對話、合作是全人類的共同期盼和世界前途所在。

  從全球發展倡議,到全球安全倡議,再到全球文明倡議,不難看出,這三大倡議的提出,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理念也是一脈相承的,蘊含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15日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將致力於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發展繁榮;致力於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致力於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致力於加強政黨交流合作,攜手共行天下大道。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傳遞信心與力量:“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相信,隻要各國攜手並進,就一定能夠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第一觀察丨總書記首提全球文明倡議意義非凡
2023-3-18 19:53:44    來源:新華社

  在3月15日晚舉行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麵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用四個“共同倡導”對全球文明倡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中國方案。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的前提條件;“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各方提供了根本遵循;“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是文明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不同文明相遇相知構建方式路徑。

  不難看出,這四個方麵環環相扣、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全球文明倡議這一具有高度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倡議。

  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從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場合深刻闡釋中國的文明觀,到出訪期間身體力行促進文化交流,再到親自倡議舉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親力親為,推動各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

  全球文明倡議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後,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

  2021年9月,為破解發展難題,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首次提出全球發展倡議;2022年4月,麵對國際安全局勢持續複雜變化,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這兩大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支撐,一經提出就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全球發展倡議,近70個國家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表示讚賞支持全球安全倡議,今年3月10日,中國、沙特、伊朗三方簽署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沙伊雙方同意恢複外交關係,更是成為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此時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又有怎樣的考量?

  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並發表主旨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

  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複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冷戰思維陰魂不散,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曆史的十字路口。與此同時,國際輿論場上“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等雜音不絕於耳。

  主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述文明與現代化之間的內在邏輯——

  “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於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

  “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並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

  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為人類社會何去何從提供更多思想指引和啟迪。

  高層對話會上,多位外方政黨和政治組織領導人對這一重大倡議表示認同和支持。蒙古人民黨主席、蒙古國政府總理奧雲額爾登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國際地區和平合作倡議,蒙方對此表示支持。互信、對話、合作是全人類的共同期盼和世界前途所在。

  從全球發展倡議,到全球安全倡議,再到全球文明倡議,不難看出,這三大倡議的提出,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理念也是一脈相承的,蘊含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15日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將致力於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發展繁榮;致力於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致力於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致力於加強政黨交流合作,攜手共行天下大道。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傳遞信心與力量:“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相信,隻要各國攜手並進,就一定能夠繪就百花齊放的人類社會現代化新圖景!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