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航天新征程|打造太空家園
更新時間:2022-12-12 13:00:06    來源:新華網

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順利入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會師”太空。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創造了中國空間站訪客新紀錄,同時也對空間站的環境控製與生命保障係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周,《麵對麵》專訪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卞強。

航天員的“保護傘”

距離中國空間站約400公裏的中國航天員中心,與空間站組合體1:1大小的地麵伴飛艙裏,環控生保團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模擬6名航天員的在軌活動,團隊需要對艙內的氧氣、二氧化碳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

記者:為什麼伴飛艙你們也要密切關注它們的數據變化?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因為天上的這套係統運行時間長了之後,我們不知道它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在地麵這套模擬係統的時候,我們會比天上提前一到兩天,程序要提前一到兩天。

記者:什麼叫提前一到兩天?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如果說明天要幹的事情,我今天就給它幹了。比如說像乘員輪換6個人的係統,馬上要進6個人了,我會在提前一到兩天的時候,把地麵的代謝模擬係統調成6個人的狀態,我要看看我這個環境控製能力,在什麼時間會達到最高點,在什麼時間平衡濃度會有可能超限,會啟動非再生功能。



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5天,驗證空間站係統航天員在軌輪換保障能力。

記者:能保障他們幾天,最大值?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十天。

記者:這十天再往上還有可能嗎?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有可能。工程上給我們提的要求最大是十天,其實從目前這個係統狀態來看,長期六個人也是有可能的。

記者:你說的長期是多久?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十五年。我們不光在核心艙有,在問天艙還有一套再生生保係統,這兩套係統是備份關係,核心艙壞了用問天艙的,如果兩套全壞,我還有一套非再生係統去保底。有這三套係統在天上,我們可以短時保證六個人十天,如果工程上有需要,六個人長期在軌,我們也可以通過工作模式去設計。



國際空間站20年的運行經驗表明,環控生保係統在軌故障率高,平均每年22起。卞強和他的團隊也麵臨著同樣的風險和挑戰。要攻克難關,更要杜絕隱患。為了保證安全,團隊工作人員不僅要在各階段全方位排查故障,還要經過高強度、多批次試驗,讓隱患暴露出來,讓產品不帶任何隱患上天。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某一次任務發射之前,有一個產品到我們手裏麵,我們一個設計師發現在運行過程中就是有一個微小的噪聲。其實所有的指標都是正常的,它的噪聲水平也是正常的,但是從聽覺上我們感覺,這裏麵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我們就果斷地把這個產品叫停了,最後拆解發現果真是在軸承上有一個細微的裂紋。

記者:如果沒發現會怎樣?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沒發現帶上天,帶上天之後係統運行就會有安全性問題。本來我規劃運行兩年或者是三年,我沒有帶相應的備件的話在一年半它壞了,它的故障就有可能導致某一個係統的失效,可能這個任務就得提前結束,為了保證航天員安全,咱們可能就會提前返回。

在攻克15項關鍵技術和11個技術難點後,2020年3月底,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終於完成正樣飛天產品交付,實現了由“補給式”向“再生式”的重大跨越。

打造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

在以往的短期載人飛行任務中,航天員在太空生存所需的氧氣和水都從地麵攜帶,即消耗式的非再生技術,但如果在軌時長超過3個月,僅靠地麵補給代價過於沉重。空間站任務啟動時,再生式環控生保被列為空間站重大關鍵技術之一,即運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對航天員產生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尿等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實現空間站大氣、水等物資的循環再生。



記者:再生生保就是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再變成氧氣,把廢水變成可以利用的純淨水,這個理論上你們認識到把它實現,難不難?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最底層的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真真正正地要去實現,把這個化學方程式在天上去實現,它必須走完從理論到技術,從技術到工程的過程,其實就是把一個小型的化工廠搬到了天上。

記者:核心艙應當說是寸土寸金,那一定是給你們有限的空間?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整個工程研製之初,它已經把地方給你分配好了,這個大概是1.5個立方,就這麼大。

記者:就這麼點地,要帶一個化工廠上去,怎麼弄?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通過高效的地麵集成,係統集成技術。我們自己做了一套係統,就是翻轉式維修的一套係統,這套係統不僅正麵可以裝設備,反麵也可以裝設備。

記者:如果想再升級怎麼辦呢?總不能說是在家拆了裝修重來?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其實係統在設計之初的時候,我們就預留了一些可供升級的接口,包括安裝位置、供電接口、信息傳送接口,後續如果係統還有一些局部上升級的話,我們會通過備件更換的方式實現係統升級。



設計初期,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包括五個子係統:電解製氧子係統、二氧化碳去除子係統、微量有害氣體去除子係統、尿處理子係統和水處理子係統。雖然原理簡單,但如何從技術到工程突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其中,尿處理係統是讓卞強費神多的。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尿液當中雜質很多,要想提取水,就必須對它進行預處理。預處理後的尿液是一種強酸強氧化性的東西,和它接觸的東西都必須耐酸,還要旋轉耐磨,這個難度比較大,尿處理係統裏麵用了一個軸承,就這一個軸承我們整整幹了五六年。

記者:如果說這個問題不解決,那它帶來的影響又是什麼?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這個產品壽命就會非常短,有的甚至於幾百個小時它就壞了,如果說十幾天、二十天、幾十天就換一個東西的話,你回收回來水的代價還不如你更換這個產品的代價,那就得不償失了。



太空中的這套裝置沒有現成產品,國際上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團隊必須根據自身產品特點自主研發。由於經不起技術上的反複,他們采取了多方案並行的方式,從中選擇成功率較大的方案繼續推進,直到產品滿足使用壽命要求。



空間站尿箱的設計容量為22升,尿液在衛生區經過預處理後,由航天員搬運轉移至尿處理係統。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卞強:我們有一套係統,尿收滿了之後會自動提醒航天員這地方尿箱滿了,可以處理了。

記者:22升尿液收集起來了在尿箱裏麵,它能產生多少飲用水?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這個效率應該是在83%左右。18公斤,22升的尿液進入這個水箱之後,它要進水處理係統,水處理係統之後,最終的成品水都是裝在這個裏麵,尿的再生水和汗液的再生水是混著的。大概是一箱尿再生水和一箱汗再生水,混成一個軟水箱,搬到飲水機那塊供航天員日常生活使用,不光是喝。

記者:22升要處理完了,要處理成可食用的純淨水要花多久?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尿處理係統對這個22升的尿液進行處理的話,大概需要12個小時左右,這隻是中水,再用不到12個小時的時間,就會把它處理成純淨水。

讓太空家園更宜居

除了保障係統的功能性,環控生保團隊也會充分考慮航天員在軌生活的便利和舒適性。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我們盡量去讓航天員有一種家的感覺,設計的時候我們會盡量去參考我們家裏麵衛生間使用的方式。

記者:我們在地球上是有重力的,你排出來是往下,但是在天上它會飛,你怎麼把它給逮起來?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我們做了一套引流係統,大風量地去吸。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升空,與2021年4月29日發射入軌的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成為進駐中國空間站的第一批太空訪客。3個月的“太空出差”,他們首次在軌驗證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的全部功能。



當航天員把地球的生活搬上了太空,環控生保團隊也把航天員的太空生活搬進了空間站地麵伴飛艙。同時,在航天員支持中心監控大廳,環控生保團隊也對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及空間站組合體實施24小時不間斷跟蹤測控,並根據下行參數對係統作故障判斷和健康管理。

記者:你們作為生保係統的科研人員的話,最關注天上的哪一塊?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其實我們更關注的是大小便處理這一塊。

記者:為什麼?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因為隻要這個係統出現故障,留給我們的處理時間非常短。舉一個例子,如果電解製氧處理係統故障,整個空間站裏麵有一定的氧氣,它可以供航天員維持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可能會達到一天兩天或者兩天三天都有可能。但是大小便係統出現故障之後,留給我們的處理時間非常短。

記者:為什麼這麼說?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人有三急。

記者:有堵的時候沒有?



航天員 湯洪波:沒有完全堵上,但是就是那個管路內的壓力會特別大,那個液體它就不容易在整個係統裏麵循環起來,大概20升左右的尿液要處理十七八個小時,二十個小時左右,要處理很長時間,地麵監測就發現這個處理時間超時了。



中國空間站成為宜居的“太空家園”,這背後,是當年那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科研團隊,他們用10年的時間將他們的產品送上天。



如今,6名航天員在軌輪換進一步驗證了環控生保係統的保障能力,這群在航天員身後默默托舉他們飛天的人,用前後數十年的艱辛付出和24小時不間斷的日夜守護為他們一路保駕護航。然而,卞強和他的團隊目標不止於此。

在攻克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時,團隊也同步開展受控生態環控生保技術的積累和研究,即生物再生式技術,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實現氧氣、水和食物的循環利用,並成功實施了“綠航星際”4人180天受控生態生保係統集成試驗,為未來人類長期太空飛行,駐留月球、飛向火星的預先研究打開了新局麵。


文章編輯:石媛媛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航天新征程|打造太空家園
2022-12-12 13:00:06    來源:新華網

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順利入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會師”太空。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創造了中國空間站訪客新紀錄,同時也對空間站的環境控製與生命保障係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周,《麵對麵》專訪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卞強。

航天員的“保護傘”

距離中國空間站約400公裏的中國航天員中心,與空間站組合體1:1大小的地麵伴飛艙裏,環控生保團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模擬6名航天員的在軌活動,團隊需要對艙內的氧氣、二氧化碳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

記者:為什麼伴飛艙你們也要密切關注它們的數據變化?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因為天上的這套係統運行時間長了之後,我們不知道它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在地麵這套模擬係統的時候,我們會比天上提前一到兩天,程序要提前一到兩天。

記者:什麼叫提前一到兩天?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如果說明天要幹的事情,我今天就給它幹了。比如說像乘員輪換6個人的係統,馬上要進6個人了,我會在提前一到兩天的時候,把地麵的代謝模擬係統調成6個人的狀態,我要看看我這個環境控製能力,在什麼時間會達到最高點,在什麼時間平衡濃度會有可能超限,會啟動非再生功能。



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5天,驗證空間站係統航天員在軌輪換保障能力。

記者:能保障他們幾天,最大值?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十天。

記者:這十天再往上還有可能嗎?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有可能。工程上給我們提的要求最大是十天,其實從目前這個係統狀態來看,長期六個人也是有可能的。

記者:你說的長期是多久?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十五年。我們不光在核心艙有,在問天艙還有一套再生生保係統,這兩套係統是備份關係,核心艙壞了用問天艙的,如果兩套全壞,我還有一套非再生係統去保底。有這三套係統在天上,我們可以短時保證六個人十天,如果工程上有需要,六個人長期在軌,我們也可以通過工作模式去設計。



國際空間站20年的運行經驗表明,環控生保係統在軌故障率高,平均每年22起。卞強和他的團隊也麵臨著同樣的風險和挑戰。要攻克難關,更要杜絕隱患。為了保證安全,團隊工作人員不僅要在各階段全方位排查故障,還要經過高強度、多批次試驗,讓隱患暴露出來,讓產品不帶任何隱患上天。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某一次任務發射之前,有一個產品到我們手裏麵,我們一個設計師發現在運行過程中就是有一個微小的噪聲。其實所有的指標都是正常的,它的噪聲水平也是正常的,但是從聽覺上我們感覺,這裏麵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我們就果斷地把這個產品叫停了,最後拆解發現果真是在軸承上有一個細微的裂紋。

記者:如果沒發現會怎樣?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沒發現帶上天,帶上天之後係統運行就會有安全性問題。本來我規劃運行兩年或者是三年,我沒有帶相應的備件的話在一年半它壞了,它的故障就有可能導致某一個係統的失效,可能這個任務就得提前結束,為了保證航天員安全,咱們可能就會提前返回。

在攻克15項關鍵技術和11個技術難點後,2020年3月底,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終於完成正樣飛天產品交付,實現了由“補給式”向“再生式”的重大跨越。

打造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

在以往的短期載人飛行任務中,航天員在太空生存所需的氧氣和水都從地麵攜帶,即消耗式的非再生技術,但如果在軌時長超過3個月,僅靠地麵補給代價過於沉重。空間站任務啟動時,再生式環控生保被列為空間站重大關鍵技術之一,即運用物理化學的方法,對航天員產生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尿等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實現空間站大氣、水等物資的循環再生。



記者:再生生保就是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再變成氧氣,把廢水變成可以利用的純淨水,這個理論上你們認識到把它實現,難不難?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最底層的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真真正正地要去實現,把這個化學方程式在天上去實現,它必須走完從理論到技術,從技術到工程的過程,其實就是把一個小型的化工廠搬到了天上。

記者:核心艙應當說是寸土寸金,那一定是給你們有限的空間?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整個工程研製之初,它已經把地方給你分配好了,這個大概是1.5個立方,就這麼大。

記者:就這麼點地,要帶一個化工廠上去,怎麼弄?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通過高效的地麵集成,係統集成技術。我們自己做了一套係統,就是翻轉式維修的一套係統,這套係統不僅正麵可以裝設備,反麵也可以裝設備。

記者:如果想再升級怎麼辦呢?總不能說是在家拆了裝修重來?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其實係統在設計之初的時候,我們就預留了一些可供升級的接口,包括安裝位置、供電接口、信息傳送接口,後續如果係統還有一些局部上升級的話,我們會通過備件更換的方式實現係統升級。



設計初期,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包括五個子係統:電解製氧子係統、二氧化碳去除子係統、微量有害氣體去除子係統、尿處理子係統和水處理子係統。雖然原理簡單,但如何從技術到工程突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其中,尿處理係統是讓卞強費神多的。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尿液當中雜質很多,要想提取水,就必須對它進行預處理。預處理後的尿液是一種強酸強氧化性的東西,和它接觸的東西都必須耐酸,還要旋轉耐磨,這個難度比較大,尿處理係統裏麵用了一個軸承,就這一個軸承我們整整幹了五六年。

記者:如果說這個問題不解決,那它帶來的影響又是什麼?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這個產品壽命就會非常短,有的甚至於幾百個小時它就壞了,如果說十幾天、二十天、幾十天就換一個東西的話,你回收回來水的代價還不如你更換這個產品的代價,那就得不償失了。



太空中的這套裝置沒有現成產品,國際上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團隊必須根據自身產品特點自主研發。由於經不起技術上的反複,他們采取了多方案並行的方式,從中選擇成功率較大的方案繼續推進,直到產品滿足使用壽命要求。



空間站尿箱的設計容量為22升,尿液在衛生區經過預處理後,由航天員搬運轉移至尿處理係統。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卞強:我們有一套係統,尿收滿了之後會自動提醒航天員這地方尿箱滿了,可以處理了。

記者:22升尿液收集起來了在尿箱裏麵,它能產生多少飲用水?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這個效率應該是在83%左右。18公斤,22升的尿液進入這個水箱之後,它要進水處理係統,水處理係統之後,最終的成品水都是裝在這個裏麵,尿的再生水和汗液的再生水是混著的。大概是一箱尿再生水和一箱汗再生水,混成一個軟水箱,搬到飲水機那塊供航天員日常生活使用,不光是喝。

記者:22升要處理完了,要處理成可食用的純淨水要花多久?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尿處理係統對這個22升的尿液進行處理的話,大概需要12個小時左右,這隻是中水,再用不到12個小時的時間,就會把它處理成純淨水。

讓太空家園更宜居

除了保障係統的功能性,環控生保團隊也會充分考慮航天員在軌生活的便利和舒適性。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我們盡量去讓航天員有一種家的感覺,設計的時候我們會盡量去參考我們家裏麵衛生間使用的方式。

記者:我們在地球上是有重力的,你排出來是往下,但是在天上它會飛,你怎麼把它給逮起來?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我們做了一套引流係統,大風量地去吸。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升空,與2021年4月29日發射入軌的天和核心艙成功對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成為進駐中國空間站的第一批太空訪客。3個月的“太空出差”,他們首次在軌驗證再生式環控生保係統的全部功能。



當航天員把地球的生活搬上了太空,環控生保團隊也把航天員的太空生活搬進了空間站地麵伴飛艙。同時,在航天員支持中心監控大廳,環控生保團隊也對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及空間站組合體實施24小時不間斷跟蹤測控,並根據下行參數對係統作故障判斷和健康管理。

記者:你們作為生保係統的科研人員的話,最關注天上的哪一塊?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其實我們更關注的是大小便處理這一塊。

記者:為什麼?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因為隻要這個係統出現故障,留給我們的處理時間非常短。舉一個例子,如果電解製氧處理係統故障,整個空間站裏麵有一定的氧氣,它可以供航天員維持一段時間,這個時間可能會達到一天兩天或者兩天三天都有可能。但是大小便係統出現故障之後,留給我們的處理時間非常短。

記者:為什麼這麼說?

中國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 卞強:人有三急。

記者:有堵的時候沒有?



航天員 湯洪波:沒有完全堵上,但是就是那個管路內的壓力會特別大,那個液體它就不容易在整個係統裏麵循環起來,大概20升左右的尿液要處理十七八個小時,二十個小時左右,要處理很長時間,地麵監測就發現這個處理時間超時了。



中國空間站成為宜居的“太空家園”,這背後,是當年那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科研團隊,他們用10年的時間將他們的產品送上天。



如今,6名航天員在軌輪換進一步驗證了環控生保係統的保障能力,這群在航天員身後默默托舉他們飛天的人,用前後數十年的艱辛付出和24小時不間斷的日夜守護為他們一路保駕護航。然而,卞強和他的團隊目標不止於此。

在攻克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時,團隊也同步開展受控生態環控生保技術的積累和研究,即生物再生式技術,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和微生物分解作用,實現氧氣、水和食物的循環利用,並成功實施了“綠航星際”4人180天受控生態生保係統集成試驗,為未來人類長期太空飛行,駐留月球、飛向火星的預先研究打開了新局麵。


文章編輯:石媛媛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