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題:揮灑汗水,鑄就人生輝煌——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勞有所得”篇
新華社記者
【引言】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進行深刻闡述,為形成尊崇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個個通過勞動改變自身命運、推動時代進步的感人故事,串聯起人民創造曆史、勞動開創未來的生動畫卷。
【故事一】揮灑汗水,換來幸福生活
兩層小樓的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女兒的書本在桌上疊放得整整齊齊……看到這些,56歲的範勇覺得,幸福生活莫過於此。
範勇在徐州地鐵工地(7月23日攝)。新華社發
幸福源自奮鬥。從進入中鐵十四局參加工作,到參與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的修建,從普通的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逐步成長為“挑大梁”的施工隊長,13年的工地生活,對範勇來說,有辛酸也有欣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更激勵著他一路前行。
2013年2月初,春節臨近,正是舉家團圓之時。為了使地鐵8號線早日通車,範勇和大多數工友一樣放棄了回老家過年,選擇留在工地繼續奮戰。體諒他的辛苦,妻子帶著孩子從河南信陽趕來北京陪他。工地項目部特意為像他們一樣在異地團聚過年的家庭安排了帶有新被子和空調的“夫妻房”。解決了“後顧之憂”,範勇和工友們幹活的勁頭更足了。
2月8日,除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施工工地,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勞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範勇在工地上的臨時小家,關切地了解他工作、收入和生活情況。
“總書記叮囑我們一家:來一趟不容易,看看北京的景點,好好團聚一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範勇激動不已。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建設國家的重要力量,全社會一定要關心農民工、關愛農民工。”每每想到總書記這番親切的話語,範勇就覺得渾身充滿幹勁。下決心要為城市建設揮灑汗水,為美好生活奮力打拚。
2014年,範勇升任工地班長。新來的工人不熟悉工作,他手把手耐心教導。如今,帶領著一支數十人的隊伍,範勇先後參與了京沈高鐵、武漢地鐵、徐州地鐵等項目建設。走南闖北的生活不僅開拓了他的眼界,收入與6年前相比也翻了一番。
小有成就的範勇,用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在老家鎮上買了一棟二層小樓。女兒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也很懂事。範勇堅信,日子會過得越來越舒心。
【記者手記】
通過不斷奮鬥,獲得更穩定的工作,換來生活條件的改善。對範勇來說,這是他的“勞有所得”。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強調:“功崇惟誌,業廣惟勤。”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促進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等一係列舉措密集出台,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非私營、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從46769元和28752元上漲到82461元和49575元,同比名義增長近1倍;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義增長8.8%,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8793元,同比名義增長8.7%,雙雙跑贏GDP增速……
唯有奮鬥,方有所得。億萬像範勇一樣的城市建設者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開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
【故事二】用技能培訓,助力8000人成才之夢
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排頭兵”,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帶頭人”,產學研用深入融合的“頂梁柱”……見到戴著黑框眼鏡、身穿灰色工作服的王傳龍時,很難將他樸實的形象同這些讚譽相聯係。
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現代製造技術教研室主任王傳龍在指導學員實訓 (7月29日攝)。 新華社發
今年31歲的王傳龍是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現代製造技術的教研室主任。6年前,他還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實訓教師。6年間,他始終不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執著踐行“工匠精神”,業務不斷精進。
時光倒回至2013年的5月,在實訓中心先進製造加工技術實訓車間內,高端數控機床嗡嗡響動,3名學生一邊仔細聽取王傳龍對操作規範的講解,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各式原料被切削、塑造成精巧的零件。
正在天津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實訓課堂調研。看著眼前專注教學的師生,總書記沒有打斷,而是耐心等著王傳龍講完課後才來到他身邊,微笑著同師生們握手、交流。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結果還讓總書記等了那麼久,我心裏既激動又緊張。”那天的情景,王傳龍記憶猶新。
從機床的加工性能,到教學方法,再到學生的就業情況,習近平總書記細致的詢問,讓王傳龍深受鼓舞。“總書記那麼忙,問得還特別細,讓我感受到了他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視。”王傳龍回憶說。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係,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善於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總書記的話語既是關心技能人才發展的鄭重囑托,也是不斷鞭策王傳龍前行的動力源泉。
近年來,有8000多名經他培訓的院校學生、教師、企業職工走向全國各地,在不同領域和崗位發光發熱,3名學生還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的殊榮。在全國,一批像王傳龍一樣的職業技能培訓教師正加速創新實訓技術教學,為大規模開展技能人才培養打下基礎。
“未來,我一定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讓更多人能夠通過培訓掌握技術,去更為廣闊的天地闖蕩,收獲屬於他們的人生意義。”說話時,王傳龍神情堅毅,眼神明亮。
【記者手記】
依靠吃苦耐勞,不斷提升個人技能,持續培育社會英才,用持續奮鬥換來獲得感、幸福感的滿足。對王傳龍來說,這是他的“勞有所得”。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飽含熱情禮讚為幸福和夢想拚盡全力的奮鬥者,滿懷信心寄語用信心和實力勇敢踏上新征程的追夢人。
出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餘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通過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實施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為廣大勞動者依靠奮鬥開創美好生活增添助力。
勠力同心,逐夢前行。想要踏踏實實幹一輩子職業技能培訓的王傳龍雖已“桃李遍天下”,但他依然希望能夠為更多的學生帶去光和熱。
【故事三】勞動成就夢想,“大國工匠”不改初心
7月末,驕陽似火。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7200餘平方米大噸位焊接車間內,37歲的張懷紅穿著厚厚的焊接防護服,手持焊槍,豆大的汗珠不時從他臉上滑落。但他始終弓著身子,全神貫注進行焊接操作——他的身前,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最大噸位全地麵起重機徐工1600噸9橋起重機的主吊臂。
徐工集團電焊高級技師張懷紅在工作(2016年8月2日攝)。 新華社發
從1999年到徐工集團實習,到成為身懷絕技的電焊高級技師,張懷紅在電焊崗位一幹就是20年。縱然工作“苦髒累”,但能夠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能夠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再苦再髒再累,張懷紅也從無怨言。
2017年12月12日,冬日的蘇北,寒風凜冽,卻敵不過徐工集團職工們的熱情。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赴基層考察,來到江蘇徐州,調研第一站就深入徐工集團。
張懷紅永遠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廣大企業職工要增強新時代工人階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愛崗敬業、拚搏奉獻,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為實現中國夢的奮鬥中爭取人人出彩。
“總書記給我們上了一課:企業要發展,作為員工最基本的就是把本職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張懷紅說。
為了達到焊接時“做手術”般精準,張懷紅每天第一個到崗,平焊、立焊、橫焊、仰焊,一項一項地練;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地做。為了最大限度增強焊接時的穩定性,他在手臂上捆沙袋、舉磚塊,以此提高胳膊的負重能力。
不知疲倦地奮鬥與鑽研,換來的是超越他人的技能本領:2016年第三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憑借“獨門秘籍”,張懷紅一舉奪冠;在焊接徐工1600噸9橋起重機時,張懷紅的創新工藝,讓焊接時間縮短一半;他總結的分散焊新工藝,把吊臂下撓度控製在2至3毫米之間……
獲得諸多成就和榮譽,卻更加沉澱了張懷紅的品性:“我是一名普通工人,唯一堅持的就是腳踏實地把每天的工作做好,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獲得感。”
【記者手記】
鑽研攻堅業務難題,推動企業進步和國家發展,將個人價值融入時代跳動的脈搏。對張懷紅來說,這是他的“勞有所得”。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點燃了各行各業勞動者在新時代奮發向上、拚搏奮鬥的熱情,激勵著全體人民向實現中國夢的美好前景不斷進發。
審議通過《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製定《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意見》……一係列舉措密集出台,為實現勞有所得、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提供有力保障。
一個國家的非凡成就,總是由點滴平凡構成;一個國家的繁榮強大,總是建立在人民隻爭朝夕的奮鬥之上。正是因為勞動與奮鬥,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同樣依靠勞動與奮鬥,我們必將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記者:葉昊鳴、樊曦、王暉、宋瑞、陳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題:揮灑汗水,鑄就人生輝煌——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勞有所得”篇
新華社記者
【引言】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圍繞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進行深刻闡述,為形成尊崇勞動、熱愛勞動的良好氛圍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個個通過勞動改變自身命運、推動時代進步的感人故事,串聯起人民創造曆史、勞動開創未來的生動畫卷。
【故事一】揮灑汗水,換來幸福生活
兩層小樓的房間打掃得幹幹淨淨,女兒的書本在桌上疊放得整整齊齊……看到這些,56歲的範勇覺得,幸福生活莫過於此。
範勇在徐州地鐵工地(7月23日攝)。新華社發
幸福源自奮鬥。從進入中鐵十四局參加工作,到參與北京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的修建,從普通的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逐步成長為“挑大梁”的施工隊長,13年的工地生活,對範勇來說,有辛酸也有欣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更激勵著他一路前行。
2013年2月初,春節臨近,正是舉家團圓之時。為了使地鐵8號線早日通車,範勇和大多數工友一樣放棄了回老家過年,選擇留在工地繼續奮戰。體諒他的辛苦,妻子帶著孩子從河南信陽趕來北京陪他。工地項目部特意為像他們一樣在異地團聚過年的家庭安排了帶有新被子和空調的“夫妻房”。解決了“後顧之憂”,範勇和工友們幹活的勁頭更足了。
2月8日,除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鐵8號線南鑼鼓巷站施工工地,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勞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範勇在工地上的臨時小家,關切地了解他工作、收入和生活情況。
“總書記叮囑我們一家:來一趟不容易,看看北京的景點,好好團聚一下。”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範勇激動不已。
“農民工是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建設國家的重要力量,全社會一定要關心農民工、關愛農民工。”每每想到總書記這番親切的話語,範勇就覺得渾身充滿幹勁。下決心要為城市建設揮灑汗水,為美好生活奮力打拚。
2014年,範勇升任工地班長。新來的工人不熟悉工作,他手把手耐心教導。如今,帶領著一支數十人的隊伍,範勇先後參與了京沈高鐵、武漢地鐵、徐州地鐵等項目建設。走南闖北的生活不僅開拓了他的眼界,收入與6年前相比也翻了一番。
小有成就的範勇,用自己打工掙來的錢在老家鎮上買了一棟二層小樓。女兒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也很懂事。範勇堅信,日子會過得越來越舒心。
【記者手記】
通過不斷奮鬥,獲得更穩定的工作,換來生活條件的改善。對範勇來說,這是他的“勞有所得”。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強調:“功崇惟誌,業廣惟勤。”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促進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等一係列舉措密集出台,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鎮非私營、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從46769元和28752元上漲到82461元和49575元,同比名義增長近1倍;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同比名義增長8.8%,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8793元,同比名義增長8.7%,雙雙跑贏GDP增速……
唯有奮鬥,方有所得。億萬像範勇一樣的城市建設者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開拓出通往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
【故事二】用技能培訓,助力8000人成才之夢
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排頭兵”,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帶頭人”,產學研用深入融合的“頂梁柱”……見到戴著黑框眼鏡、身穿灰色工作服的王傳龍時,很難將他樸實的形象同這些讚譽相聯係。
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現代製造技術教研室主任王傳龍在指導學員實訓 (7月29日攝)。 新華社發
今年31歲的王傳龍是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現代製造技術的教研室主任。6年前,他還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實訓教師。6年間,他始終不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執著踐行“工匠精神”,業務不斷精進。
時光倒回至2013年的5月,在實訓中心先進製造加工技術實訓車間內,高端數控機床嗡嗡響動,3名學生一邊仔細聽取王傳龍對操作規範的講解,一邊目不轉睛地看著各式原料被切削、塑造成精巧的零件。
正在天津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個實訓課堂調研。看著眼前專注教學的師生,總書記沒有打斷,而是耐心等著王傳龍講完課後才來到他身邊,微笑著同師生們握手、交流。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結果還讓總書記等了那麼久,我心裏既激動又緊張。”那天的情景,王傳龍記憶猶新。
從機床的加工性能,到教學方法,再到學生的就業情況,習近平總書記細致的詢問,讓王傳龍深受鼓舞。“總書記那麼忙,問得還特別細,讓我感受到了他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視。”王傳龍回憶說。
在隨後舉行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切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搞好職業技能培訓、完善就業服務體係,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
“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善於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總書記的話語既是關心技能人才發展的鄭重囑托,也是不斷鞭策王傳龍前行的動力源泉。
近年來,有8000多名經他培訓的院校學生、教師、企業職工走向全國各地,在不同領域和崗位發光發熱,3名學生還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的殊榮。在全國,一批像王傳龍一樣的職業技能培訓教師正加速創新實訓技術教學,為大規模開展技能人才培養打下基礎。
“未來,我一定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讓更多人能夠通過培訓掌握技術,去更為廣闊的天地闖蕩,收獲屬於他們的人生意義。”說話時,王傳龍神情堅毅,眼神明亮。
【記者手記】
依靠吃苦耐勞,不斷提升個人技能,持續培育社會英才,用持續奮鬥換來獲得感、幸福感的滿足。對王傳龍來說,這是他的“勞有所得”。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飽含熱情禮讚為幸福和夢想拚盡全力的奮鬥者,滿懷信心寄語用信心和實力勇敢踏上新征程的追夢人。
出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餘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通過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實施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為廣大勞動者依靠奮鬥開創美好生活增添助力。
勠力同心,逐夢前行。想要踏踏實實幹一輩子職業技能培訓的王傳龍雖已“桃李遍天下”,但他依然希望能夠為更多的學生帶去光和熱。
【故事三】勞動成就夢想,“大國工匠”不改初心
7月末,驕陽似火。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7200餘平方米大噸位焊接車間內,37歲的張懷紅穿著厚厚的焊接防護服,手持焊槍,豆大的汗珠不時從他臉上滑落。但他始終弓著身子,全神貫注進行焊接操作——他的身前,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最大噸位全地麵起重機徐工1600噸9橋起重機的主吊臂。
徐工集團電焊高級技師張懷紅在工作(2016年8月2日攝)。 新華社發
從1999年到徐工集團實習,到成為身懷絕技的電焊高級技師,張懷紅在電焊崗位一幹就是20年。縱然工作“苦髒累”,但能夠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能夠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汗水,再苦再髒再累,張懷紅也從無怨言。
2017年12月12日,冬日的蘇北,寒風凜冽,卻敵不過徐工集團職工們的熱情。黨的十九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赴基層考察,來到江蘇徐州,調研第一站就深入徐工集團。
張懷紅永遠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廣大企業職工要增強新時代工人階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愛崗敬業、拚搏奉獻,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為實現中國夢的奮鬥中爭取人人出彩。
“總書記給我們上了一課:企業要發展,作為員工最基本的就是把本職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張懷紅說。
為了達到焊接時“做手術”般精準,張懷紅每天第一個到崗,平焊、立焊、橫焊、仰焊,一項一項地練;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地做。為了最大限度增強焊接時的穩定性,他在手臂上捆沙袋、舉磚塊,以此提高胳膊的負重能力。
不知疲倦地奮鬥與鑽研,換來的是超越他人的技能本領:2016年第三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憑借“獨門秘籍”,張懷紅一舉奪冠;在焊接徐工1600噸9橋起重機時,張懷紅的創新工藝,讓焊接時間縮短一半;他總結的分散焊新工藝,把吊臂下撓度控製在2至3毫米之間……
獲得諸多成就和榮譽,卻更加沉澱了張懷紅的品性:“我是一名普通工人,唯一堅持的就是腳踏實地把每天的工作做好,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多的貢獻。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獲得感。”
【記者手記】
鑽研攻堅業務難題,推動企業進步和國家發展,將個人價值融入時代跳動的脈搏。對張懷紅來說,這是他的“勞有所得”。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上靠勞動、靠勞動者創造。”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點燃了各行各業勞動者在新時代奮發向上、拚搏奮鬥的熱情,激勵著全體人民向實現中國夢的美好前景不斷進發。
審議通過《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製定《關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意見》……一係列舉措密集出台,為實現勞有所得、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提供有力保障。
一個國家的非凡成就,總是由點滴平凡構成;一個國家的繁榮強大,總是建立在人民隻爭朝夕的奮鬥之上。正是因為勞動與奮鬥,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同樣依靠勞動與奮鬥,我們必將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記者:葉昊鳴、樊曦、王暉、宋瑞、陳剛)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