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本報記者 王水濤 翻拍 |
新華社《半月談》連續三期報道焦作
編者按 歲末年初,新華社《半月談》雜誌聚焦焦作,2016年第二十四期刊發《政府不再“大包大攬” 居民自願“共建共享”——河南焦作解放區舊老樓院煥發新光彩》,2017年第一期刊發《河南莫溝為中國新農村建設探路》,2017年第二期刊發《河南焦作:百年煤城轉型記》,連續報道我市方方麵麵的典型經驗。今日本報特別轉發《河南焦作:百年煤城轉型記》,敬請關注。
焦作,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燒煤炭的小作坊”。這是一座因煤而生、以礦起家的城市。作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河南焦作市經濟發展衝破了資源枯竭的重重羈絆,錨定經濟轉型升級。
歲末年初,焦作的千餘名縣鄉幹部、企業家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一場場思想解放大辯論。“轉型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還是務實重幹?”“快速增大經濟總量關鍵是發展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還是挖潛傳統資源型產業?”……近700場辯論吹響了“百年煤城”轉型發展“二次創業”的號角。站在新的曆史坐標上,這座城市的企業家們、領導幹部們又會用怎樣的實踐回答這些時代命題?半月談記者走進工廠企業、田間地頭進行了調查。
傳統產業:
向科技創新要潛力,向資本市場要動力
半月談記者在辯論賽現場發現,一家名為“多氟多”的企業,名字被頻頻提及。帶著好奇,半月談記者走進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創辦於上世紀90年代的企業,如今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無機氟化工企業。它的故事很好地詮釋了傳統工業同樣可以迸發無限潛能。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董事長李世江帶領他的研究團隊經過8年多的科研攻關,打破日本等國外壟斷,突破了化工產業鏈上的關鍵性技術——六氟磷酸鋰。這一技術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鋰電池,被稱為“鋰電池的血液”。“如今我們在技術上世界領先,不僅自己的產品變成論斤、論克賣,還憑借技術優勢將產品賣到日本等國。”李世江眼裏閃著光,頗為自豪。
多氟多公司是焦作眾多工業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焦作因煤而興,但現在作為一個煤炭枯竭型城市,擺在前麵的路隻有一條:轉型發展。
如何轉型?“焦作過去靠工業起家,現在靠工業當家,將來還得靠工業發家。”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說。
傳統工業企業如何擔起這個使命?首先,它們向技術創新要潛力。位於孟州的中原內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成為國內唯一批量生產歐V以上排放發動機氣缸套的企業。其次,它們向資本市場要動力。除了從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它們還通過與一些行業龍頭企業采取戰略合作、兼並重組、並購等形式,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
2016年以來,焦作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攻城略地”,表現搶眼。2016年10月,河南佰利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四川龍蟒鈦業,實現鈦白粉年產能60萬噸,成為行業亞洲第一。2016年8月,多氟多公司收購河北紅星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產業。根據焦作市提出的發展目標,未來5年,焦作全市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企業將超過10家、50億元以上企業將超過20家。“隻有做大才有話語權、定價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李世江說。
新興動能:
以新理念、新業態拓展發展新空間
在用技術和資本激活存量的同時,焦作著重培育一批新產業,通過發展新理念、新業態為焦作經濟轉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旅遊業正是新動能裏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焦作山水”已蜚聲海內外,但依然麵臨著旅遊產品鏈條短、新業態旅遊產品缺乏等短板。為此,2016年以來,焦作旅遊業掀起“二次創業”高潮。焦作市委提出,旅遊業“二次創業”的目標,即以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為重點,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圍繞太極文化開發,加快養生產業發展,將焦作打造成“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這一國際旅遊名城。
焦作借助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的東風加快發展,一批傳統村落正相繼揭開神秘麵紗。一鬥水村,一個隻有3個自然村200多口人的小村,沿著狹窄的豫晉古商道山路分布,保存著比較完整的明清風格的石頭房子。馬幫商路衰落後,小村也日益貧窮。如今,石屋被改造成民宿,住在民宿裏,品嚐農家菜,看神奇的一鬥水泉,貧窮小山村成了眾多遊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縣域經濟方麵,也呈現出明爭暗賽的態勢,如博愛縣正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地域特點的內生型電商之路,著重培育了一支以“山藥哥”“丸子姐”“澡巾王”等為代表的跑不了、趕不走、能紮根縣域土壤的本土電商隊伍。數據顯示,2016年博愛電商交易額15.74億元,網絡零售額4.48億元。
“博愛將電商定位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支點,也是希望以此構建起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動力體係。”博愛縣委書記張建說。
生態立市:
從“黑色印象”到“綠色空間”
焦作這座因煤而興的重工業新興城市,曾以“黑色印象”出現在人們麵前。生態環境是產業長遠發展、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保障,更是經濟社會成功轉型的重要支撐。焦作市委提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生態立市戰略。
王小平這樣描述焦作未來城市的樣子——“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山城一體”,要讓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讓城市有根有魂、有活力有魅力。
焦作北山的縫山公園、龍翔礦山公園等如今成為市民近郊遊的好去處。然而就在一年多前,北山因長期大規模礦山開發而遍體鱗傷。
為給大山“療傷”,焦作打響生態會戰,全市413家非法采礦點、1028個非法礦產品經營加工點被取締。與此同時,大山的“傷口”被18公裏長、4000餘畝遍植綠樹的山地礦山公園取而代之,環城森林體係初見雛形。未來5年,焦作力爭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5%以上,城市綠地率在36.5%以上。
就在城市“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局麵拉開的同時,在農村,一場關於農村生態修複的實驗也正在探索。
泥土垛牆、青磚瓦房、狗頭門樓,還有麥秸垛、玉米穗,營造出的農家溫馨讓人流連忘返。隨處可見的農家樂、茶館又為村莊增添幾許田園情趣。這是半月談記者在孟州市莫溝村走訪時看到的景象。
這個原本日漸衰落的北方小村落,緣何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又“活”了過來?改變源於一場新農村的建設實驗。“當前不少農村存在生態失衡、城鄉差別、貧富差距、精神缺失四大問題。”孟州市委書記李英傑告訴半月談記者,“為此,莫溝重建的內在思路是修複鄉村生態,同時實現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回歸。”
莫溝的實踐顯示了重建鄉村生態對農村複興的巨大價值。目前,焦作正部署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廣莫溝經驗,修複鄉村生態,建成一批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生活美的“四美”鄉村。王小平說,通過城鄉統籌,生態共建,最終要在焦作的廣闊土地上,打造出一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綠色生態空間。半月談記者 孫誌平 李鈞德 甘 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本報記者 王水濤 翻拍 |
新華社《半月談》連續三期報道焦作
編者按 歲末年初,新華社《半月談》雜誌聚焦焦作,2016年第二十四期刊發《政府不再“大包大攬” 居民自願“共建共享”——河南焦作解放區舊老樓院煥發新光彩》,2017年第一期刊發《河南莫溝為中國新農村建設探路》,2017年第二期刊發《河南焦作:百年煤城轉型記》,連續報道我市方方麵麵的典型經驗。今日本報特別轉發《河南焦作:百年煤城轉型記》,敬請關注。
焦作,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燒煤炭的小作坊”。這是一座因煤而生、以礦起家的城市。作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河南焦作市經濟發展衝破了資源枯竭的重重羈絆,錨定經濟轉型升級。
歲末年初,焦作的千餘名縣鄉幹部、企業家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一場場思想解放大辯論。“轉型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還是務實重幹?”“快速增大經濟總量關鍵是發展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還是挖潛傳統資源型產業?”……近700場辯論吹響了“百年煤城”轉型發展“二次創業”的號角。站在新的曆史坐標上,這座城市的企業家們、領導幹部們又會用怎樣的實踐回答這些時代命題?半月談記者走進工廠企業、田間地頭進行了調查。
傳統產業:
向科技創新要潛力,向資本市場要動力
半月談記者在辯論賽現場發現,一家名為“多氟多”的企業,名字被頻頻提及。帶著好奇,半月談記者走進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創辦於上世紀90年代的企業,如今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無機氟化工企業。它的故事很好地詮釋了傳統工業同樣可以迸發無限潛能。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董事長李世江帶領他的研究團隊經過8年多的科研攻關,打破日本等國外壟斷,突破了化工產業鏈上的關鍵性技術——六氟磷酸鋰。這一技術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鋰電池,被稱為“鋰電池的血液”。“如今我們在技術上世界領先,不僅自己的產品變成論斤、論克賣,還憑借技術優勢將產品賣到日本等國。”李世江眼裏閃著光,頗為自豪。
多氟多公司是焦作眾多工業企業轉型的一個縮影。焦作因煤而興,但現在作為一個煤炭枯竭型城市,擺在前麵的路隻有一條:轉型發展。
如何轉型?“焦作過去靠工業起家,現在靠工業當家,將來還得靠工業發家。”焦作市委書記王小平說。
傳統工業企業如何擔起這個使命?首先,它們向技術創新要潛力。位於孟州的中原內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成為國內唯一批量生產歐V以上排放發動機氣缸套的企業。其次,它們向資本市場要動力。除了從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它們還通過與一些行業龍頭企業采取戰略合作、兼並重組、並購等形式,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
2016年以來,焦作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攻城略地”,表現搶眼。2016年10月,河南佰利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四川龍蟒鈦業,實現鈦白粉年產能60萬噸,成為行業亞洲第一。2016年8月,多氟多公司收購河北紅星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產業。根據焦作市提出的發展目標,未來5年,焦作全市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企業將超過10家、50億元以上企業將超過20家。“隻有做大才有話語權、定價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李世江說。
新興動能:
以新理念、新業態拓展發展新空間
在用技術和資本激活存量的同時,焦作著重培育一批新產業,通過發展新理念、新業態為焦作經濟轉型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旅遊業正是新動能裏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焦作山水”已蜚聲海內外,但依然麵臨著旅遊產品鏈條短、新業態旅遊產品缺乏等短板。為此,2016年以來,焦作旅遊業掀起“二次創業”高潮。焦作市委提出,旅遊業“二次創業”的目標,即以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為重點,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圍繞太極文化開發,加快養生產業發展,將焦作打造成“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這一國際旅遊名城。
焦作借助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的東風加快發展,一批傳統村落正相繼揭開神秘麵紗。一鬥水村,一個隻有3個自然村200多口人的小村,沿著狹窄的豫晉古商道山路分布,保存著比較完整的明清風格的石頭房子。馬幫商路衰落後,小村也日益貧窮。如今,石屋被改造成民宿,住在民宿裏,品嚐農家菜,看神奇的一鬥水泉,貧窮小山村成了眾多遊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縣域經濟方麵,也呈現出明爭暗賽的態勢,如博愛縣正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地域特點的內生型電商之路,著重培育了一支以“山藥哥”“丸子姐”“澡巾王”等為代表的跑不了、趕不走、能紮根縣域土壤的本土電商隊伍。數據顯示,2016年博愛電商交易額15.74億元,網絡零售額4.48億元。
“博愛將電商定位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戰略支點,也是希望以此構建起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動力體係。”博愛縣委書記張建說。
生態立市:
從“黑色印象”到“綠色空間”
焦作這座因煤而興的重工業新興城市,曾以“黑色印象”出現在人們麵前。生態環境是產業長遠發展、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保障,更是經濟社會成功轉型的重要支撐。焦作市委提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生態立市戰略。
王小平這樣描述焦作未來城市的樣子——“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山城一體”,要讓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讓城市有根有魂、有活力有魅力。
焦作北山的縫山公園、龍翔礦山公園等如今成為市民近郊遊的好去處。然而就在一年多前,北山因長期大規模礦山開發而遍體鱗傷。
為給大山“療傷”,焦作打響生態會戰,全市413家非法采礦點、1028個非法礦產品經營加工點被取締。與此同時,大山的“傷口”被18公裏長、4000餘畝遍植綠樹的山地礦山公園取而代之,環城森林體係初見雛形。未來5年,焦作力爭全市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5%以上,城市綠地率在36.5%以上。
就在城市“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局麵拉開的同時,在農村,一場關於農村生態修複的實驗也正在探索。
泥土垛牆、青磚瓦房、狗頭門樓,還有麥秸垛、玉米穗,營造出的農家溫馨讓人流連忘返。隨處可見的農家樂、茶館又為村莊增添幾許田園情趣。這是半月談記者在孟州市莫溝村走訪時看到的景象。
這個原本日漸衰落的北方小村落,緣何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又“活”了過來?改變源於一場新農村的建設實驗。“當前不少農村存在生態失衡、城鄉差別、貧富差距、精神缺失四大問題。”孟州市委書記李英傑告訴半月談記者,“為此,莫溝重建的內在思路是修複鄉村生態,同時實現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回歸。”
莫溝的實踐顯示了重建鄉村生態對農村複興的巨大價值。目前,焦作正部署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廣莫溝經驗,修複鄉村生態,建成一批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生活美的“四美”鄉村。王小平說,通過城鄉統籌,生態共建,最終要在焦作的廣闊土地上,打造出一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綠色生態空間。半月談記者 孫誌平 李鈞德 甘 泉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