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沙河渡槽:長虹靜臥魯山坡
更新時間:2014-7-25 8:46:44    來源:焦作日報

  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複雜的控製性工程之一,擔負著向沙河以北地區的輸供水任務。

  沙河渡槽工程槽身為薄壁結構,架設時采用“槽上運槽”方法,架設難度極大,且空間結構受力複雜。

  沙河渡槽工程位於魯山縣薛寨村北,其中沙河渡槽長9.05公裏。

  在熠熠陽光照射下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魯山縣境內發揮著永久不可替代的作用。

掃描二維碼,看本報記者南水北調中線行

 

  核心提示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南陽方城縣出境,進入平頂山葉縣保安鎮,途經葉縣、魯山、寶豐、郟縣4縣18個鄉(鎮),於郟縣安良鎮跨越蘭河後進入許昌禹州市,在平頂山境內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平頂山段總幹渠示意圖上,這條美麗弧線跨過沙河,並一肩“挑起”了沙河兩端的白龜山水庫和昭平台水庫。據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平頂山段總幹渠全長115.53公裏,其中葉縣30.9公裏,魯山42.37公裏,寶豐20.44公裏,郟縣21.82公裏。穿越大小河流、溝道113條,共設渡槽、涵洞、倒虹、橋梁等建築物200餘處,其中較大的交叉工程有:澧河渡槽、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工程等。

  本報特派記者 許偉濤

  實習生 呂丹陽/文

  本報特派記者 趙耀東

  見習記者 李政陽/圖

  7月10日,本報“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係列報道”采訪團跟隨著南水北調中線一路北上。出南陽方城,直奔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的沙河渡槽。

  資料顯示,沙河渡槽起始於平頂山魯山縣薛寨村北,終點在魯山坡流槽出口50米處,渠段總長11.963公裏,其中明渠長2.888公裏,建築物長9.07公裏。沙河梁式渡槽槽身采用U形雙向預應力結構,現場預製架槽機架設施工方法。分析資料顯示,沙河渡槽綜合指標排名世界第一,填補了國內外水利行業大流量渡槽設計及施工的技術空白。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總投資為29.5188億元。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複雜的控製性工程之一,沙河渡槽工程在沙河、將相河、大郎河3條河流的上方,渡槽架起了水的空中“立交橋”,完成了跨越式的飛躍,無論是其綜合流量、跨度,還是重量、總長度,都堪稱世界第一。

  登高遠望——

  長虹躍沙河,行空映露峰

  盛夏時節,魯山坡上,滿目濃綠。

  魯山坡又稱露峰山,在魯山縣城東8公裏處,由平地而起成突兀孤峰,為魯山古八景之一。其山體形態似鳳凰單展翅,站在山巔,可看出鳳凰尾巴朝西,向南的翅展開,望北的翅縮起。

  據傳,《封神演義》裏的二郎神楊戩箭射鳳凰,射掉一隻翅膀,受傷的鳳凰墜落魯陽湖(古代魯山為魯陽湖),天長日久化石為山,漸漸浮出水麵,化作山峰,得名露峰山。後來,湖水幹涸,平地上便現出這座山。

  7月10日15時,“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係列報道”采訪團一行根據《平頂山日報》同行的指引登上魯山坡時,恰逢細雨蒙蒙,站在山坡上極目遠眺,卻很難看清沙河渡槽的真容,隻能看到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幹渠在露峰山腳下,宛若一道長虹延伸開去。

  據山頂偶遇的當地人說,如今的魯山坡曾是一片荒蕪人煙的亂石灘,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幾十年始終沒人能在這裏把樹種活。平頂山市在提出並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程後,魯山縣有關部門在詳細勘查的基礎上拿出了切實可行的造林綠化設計方案。從整地、購苗、栽植到澆水、封土環環相扣,僅半年時間就在魯山坡栽植了雪鬆、五角楓、國槐、大葉女貞等1500多畝。

  如今,這一目前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無疑將為露峰山再添一景。據說,原來天氣晴好時,可見屹立著的巨大架槽機與穿梭忙碌的建設者,從左及右,還能看見搭建在地麵的落地矩形槽、上部箱體結構的箱基矩形渡槽和在河流上方架設的U形梁式渡槽。

  近距感知——

  南水自流北,飛渠架淩空

  7月11日10時30分,采訪團一行再登魯山坡完成了拍攝之後,來到了位於魯山縣城的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南直管項目建設管理局平頂山項目部,並被告知沙河渡槽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看來,麵對這一有著多項創舉的渡槽工程,隻能遙想當時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的建設者是如何創新破冰,實現長渠飛天的了。為此,采訪團驅車繞道,直奔沙河渡槽的主體工程區,近距離感受“南水自流北,飛渠架淩空”的恢宏氣勢。

  其實,渡槽在我國有悠遠的曆史,古代人就曾鑿木為槽用以引水。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就有西漢長安未央宮“飛渠引水入城”之說,飛渠即為渡槽,距今已2000多年。

  那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何要在此處架設這“河上河”?又如何將這巨槽托舉上天的呢?原來,南水北調中線全程落差才100米左右,而流經魯山時,地勢驟降,還有沙河、大郎河兩條大河阻攔,要想保持萬分之三的坡度,讓南水自流向北,就必須要架設渡槽,據目測距地麵最高的地方有近20米。

  記者沿著仍有鋼管搭設、還未安裝扶手的陡峭樓梯攀至槽頂,看著青灰色的渡槽,想象當初建設者們究竟是如何把這些千餘噸重單片渡槽一個個排在一起?

  據了解,沙河“飛渠”每一片槽片都有30米長、9米高、9.2米寬,需要鋼筋和預應力鋼絞線80噸,重達1200噸。僅僅跨越沙河的第一標段,就有228片這樣的巨槽。為減少運送這些龐然大物的麻煩,他們采取了預製場預製,架槽機架設的施工方法,並創新設計出了槽上運槽的新方法。

  何謂槽上運槽?就是單片渡槽全部完工以後,施工人員把50米高的“第一大”架槽機設在基墩上,然後把單片渡槽沿著已經放置好的渡槽運過去,這就叫做槽上運槽。兩個單片渡槽在一起時,足有6層樓那麼高,加上架槽機的高度,整個高度有8層樓高。這種施工技術,開創了水利工程建設的國際先例。

  如今,渡槽已經過兩次試水,槽片無一變形。

  沿著長渠繼續驅車北行。窗外,兩臂合抱的楊樹夏意正濃,林蔭傾瀉,綠色“鷹城”因南水到來,又添新色。

  延伸閱讀

  “鷹城”的綠色夢想

  昔日荒蕪人煙的亂石灘,今天滿目濃綠的魯山坡。這隻是有著“鷹城”之稱的平頂山,實現綠色夢想的一個縮影。

  建市之初,平頂山因巨大的原煤儲量吸引了四麵八方無數人的腳步,他們在山石間鑿著夢想的圖騰,憧憬好日子紅紅火火。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豐富的鐵礦和鈉鹽被相繼發現。資源的富集讓城市驟然崛起,經濟總量大幅上升。

  然而,當全球氣候變暖、大氣汙染嚴重等話題頻頻見諸報端時,平頂山果斷地停下了“快跑”的腳步——思考著究竟怎樣才能抓住環境的“牛鼻子”,以生態保護優化經濟增長。

  逝去的時光無法一一追溯,但千年“鷹城”的綠色夢想則定格在2010年。那年5月,平頂山市獲得了國家林業局“創森”的批複,並確立了“生態建市”的發展戰略。

  時至今日,曾參與魯山縣魯山坡造林的人們仍記憶猶新。在魯山坡上經營食宿的一家林業公司職工告訴記者,這裏曾是一片荒蕪人煙的亂石灘,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幾十年始終沒人能在這裏把樹種活。

  “創森”工程啟動後,魯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這片亂石灘的綠化,縣林業局在詳細勘查的基礎上拿出了切實可行的造林綠化設計方案。從整地、購苗、栽植到澆水、封土環環相扣,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魯山坡綠化栽植任務,共栽植雪鬆、五角楓、國槐、大葉女貞等1500多畝。

  幾年來,植樹成為了平頂山全市上下關注的大事。連續5年農曆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市委書記、市長都會帶領市四大班子,頂著嚴寒上山植樹。每個植樹節,北山上義務植樹的人都是漫山遍野,有的全家都出動了,父母培土、澆水,孩子扶樹,那場景真是讓人感動和振奮。

  在追求綠化向美化、彩化,城市向宜居、宜業轉變的進程中,平頂山創新性地提出城區、近郊、遠郊、村鎮“四位一體”,水係林網、道路林網、農田林網“三網合一”,防護林、商品林、景觀林“三林共建”的全局性概念。

  中心城區生態景觀帶、山區生態體係建設、礦區生態修複工程開工了,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綠化開工了,沙河、汝河、澧河等水係林網開工了,葉縣萬畝核桃園、魯山萬畝桃園、衛東區萬畝石榴園結果了,湛河公園、青年公園、濕地公園升級了……

  特別是通過實施規劃建綠、騰地造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等“細胞工程”,直接在百姓身邊增綠,讓市民“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鳴”,營造出了舒適的宜居環境。

  與此同時,平頂山市還依托土地流轉,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老百姓興林致富。統計顯示,“創森”以來,平頂山已建成以核桃、板栗等為主的經濟林40餘萬畝;以楊樹、泡桐等為主的速生豐產林60餘萬畝;以油桐、黃連木為主的能源林20餘萬畝。2012年,全市林業總產值22.5億元,農民從林業上獲得的人均純收入達800元,是河南省平均值的1.47倍。

  而在這林業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平頂山農民也尋到了新的商機。全市農民從事生態旅遊業人數超過10萬人,僅上半年全市就實現生態旅遊業產值3.09億元。

  “數”說沙河渡槽工程

  “力量與溫度凝聚成動人魂魄的世界第一”,這是今年5月份人民網“碧水向京津”采訪團隊對沙河渡槽這個赫赫有名的工程的評價。

  而記者筆記本上記錄的一組數據,最能體現沙河渡槽工程的雄渾壯美,並足以佐證如此評價:

  沙河渡槽工程是世界第一大渡槽工程;

  沙河渡槽橫跨了2條河流,分別是沙河和大郎河;

  沙河渡槽有3種結構形式,梁式結構、箱基渡槽和落地槽;

  沙河渡槽全長9.05公裏。

  梁式渡槽每個跨度長30米。

  梁式渡槽共57跨,大郎河段10跨。

  另外,沙河渡槽設計流量為320立方米每秒,梁式渡槽單榀鋼絞線及鋼筋重約75噸,槽片混凝土量為440方,重約1200噸。綜合方麵,沙河渡槽鋼材用量10萬噸,混凝土用量約123萬立方米,單榀槽片的造價約130萬元。建成後,沙河渡槽全線水量約190萬立方米,總投資為29.5188億元。

  數字充滿力量之美,而記者想說:參與渡槽工程的建設者們,則更賦予了這一工程以溫度。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沙河渡槽:長虹靜臥魯山坡
2014-7-25 8:46:44    來源:焦作日報

  沙河渡槽工程是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複雜的控製性工程之一,擔負著向沙河以北地區的輸供水任務。

  沙河渡槽工程槽身為薄壁結構,架設時采用“槽上運槽”方法,架設難度極大,且空間結構受力複雜。

  沙河渡槽工程位於魯山縣薛寨村北,其中沙河渡槽長9.05公裏。

  在熠熠陽光照射下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魯山縣境內發揮著永久不可替代的作用。

掃描二維碼,看本報記者南水北調中線行

 

  核心提示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南陽方城縣出境,進入平頂山葉縣保安鎮,途經葉縣、魯山、寶豐、郟縣4縣18個鄉(鎮),於郟縣安良鎮跨越蘭河後進入許昌禹州市,在平頂山境內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平頂山段總幹渠示意圖上,這條美麗弧線跨過沙河,並一肩“挑起”了沙河兩端的白龜山水庫和昭平台水庫。據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平頂山段總幹渠全長115.53公裏,其中葉縣30.9公裏,魯山42.37公裏,寶豐20.44公裏,郟縣21.82公裏。穿越大小河流、溝道113條,共設渡槽、涵洞、倒虹、橋梁等建築物200餘處,其中較大的交叉工程有:澧河渡槽、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工程等。

  本報特派記者 許偉濤

  實習生 呂丹陽/文

  本報特派記者 趙耀東

  見習記者 李政陽/圖

  7月10日,本報“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係列報道”采訪團跟隨著南水北調中線一路北上。出南陽方城,直奔位於平頂山市魯山縣的沙河渡槽。

  資料顯示,沙河渡槽起始於平頂山魯山縣薛寨村北,終點在魯山坡流槽出口50米處,渠段總長11.963公裏,其中明渠長2.888公裏,建築物長9.07公裏。沙河梁式渡槽槽身采用U形雙向預應力結構,現場預製架槽機架設施工方法。分析資料顯示,沙河渡槽綜合指標排名世界第一,填補了國內外水利行業大流量渡槽設計及施工的技術空白。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總投資為29.5188億元。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複雜的控製性工程之一,沙河渡槽工程在沙河、將相河、大郎河3條河流的上方,渡槽架起了水的空中“立交橋”,完成了跨越式的飛躍,無論是其綜合流量、跨度,還是重量、總長度,都堪稱世界第一。

  登高遠望——

  長虹躍沙河,行空映露峰

  盛夏時節,魯山坡上,滿目濃綠。

  魯山坡又稱露峰山,在魯山縣城東8公裏處,由平地而起成突兀孤峰,為魯山古八景之一。其山體形態似鳳凰單展翅,站在山巔,可看出鳳凰尾巴朝西,向南的翅展開,望北的翅縮起。

  據傳,《封神演義》裏的二郎神楊戩箭射鳳凰,射掉一隻翅膀,受傷的鳳凰墜落魯陽湖(古代魯山為魯陽湖),天長日久化石為山,漸漸浮出水麵,化作山峰,得名露峰山。後來,湖水幹涸,平地上便現出這座山。

  7月10日15時,“南水北調中線行大型係列報道”采訪團一行根據《平頂山日報》同行的指引登上魯山坡時,恰逢細雨蒙蒙,站在山坡上極目遠眺,卻很難看清沙河渡槽的真容,隻能看到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幹渠在露峰山腳下,宛若一道長虹延伸開去。

  據山頂偶遇的當地人說,如今的魯山坡曾是一片荒蕪人煙的亂石灘,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幾十年始終沒人能在這裏把樹種活。平頂山市在提出並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程後,魯山縣有關部門在詳細勘查的基礎上拿出了切實可行的造林綠化設計方案。從整地、購苗、栽植到澆水、封土環環相扣,僅半年時間就在魯山坡栽植了雪鬆、五角楓、國槐、大葉女貞等1500多畝。

  如今,這一目前世界上綜合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無疑將為露峰山再添一景。據說,原來天氣晴好時,可見屹立著的巨大架槽機與穿梭忙碌的建設者,從左及右,還能看見搭建在地麵的落地矩形槽、上部箱體結構的箱基矩形渡槽和在河流上方架設的U形梁式渡槽。

  近距感知——

  南水自流北,飛渠架淩空

  7月11日10時30分,采訪團一行再登魯山坡完成了拍攝之後,來到了位於魯山縣城的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南直管項目建設管理局平頂山項目部,並被告知沙河渡槽主體工程已經完工。

  看來,麵對這一有著多項創舉的渡槽工程,隻能遙想當時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的建設者是如何創新破冰,實現長渠飛天的了。為此,采訪團驅車繞道,直奔沙河渡槽的主體工程區,近距離感受“南水自流北,飛渠架淩空”的恢宏氣勢。

  其實,渡槽在我國有悠遠的曆史,古代人就曾鑿木為槽用以引水。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就有西漢長安未央宮“飛渠引水入城”之說,飛渠即為渡槽,距今已2000多年。

  那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何要在此處架設這“河上河”?又如何將這巨槽托舉上天的呢?原來,南水北調中線全程落差才100米左右,而流經魯山時,地勢驟降,還有沙河、大郎河兩條大河阻攔,要想保持萬分之三的坡度,讓南水自流向北,就必須要架設渡槽,據目測距地麵最高的地方有近20米。

  記者沿著仍有鋼管搭設、還未安裝扶手的陡峭樓梯攀至槽頂,看著青灰色的渡槽,想象當初建設者們究竟是如何把這些千餘噸重單片渡槽一個個排在一起?

  據了解,沙河“飛渠”每一片槽片都有30米長、9米高、9.2米寬,需要鋼筋和預應力鋼絞線80噸,重達1200噸。僅僅跨越沙河的第一標段,就有228片這樣的巨槽。為減少運送這些龐然大物的麻煩,他們采取了預製場預製,架槽機架設的施工方法,並創新設計出了槽上運槽的新方法。

  何謂槽上運槽?就是單片渡槽全部完工以後,施工人員把50米高的“第一大”架槽機設在基墩上,然後把單片渡槽沿著已經放置好的渡槽運過去,這就叫做槽上運槽。兩個單片渡槽在一起時,足有6層樓那麼高,加上架槽機的高度,整個高度有8層樓高。這種施工技術,開創了水利工程建設的國際先例。

  如今,渡槽已經過兩次試水,槽片無一變形。

  沿著長渠繼續驅車北行。窗外,兩臂合抱的楊樹夏意正濃,林蔭傾瀉,綠色“鷹城”因南水到來,又添新色。

  延伸閱讀

  “鷹城”的綠色夢想

  昔日荒蕪人煙的亂石灘,今天滿目濃綠的魯山坡。這隻是有著“鷹城”之稱的平頂山,實現綠色夢想的一個縮影。

  建市之初,平頂山因巨大的原煤儲量吸引了四麵八方無數人的腳步,他們在山石間鑿著夢想的圖騰,憧憬好日子紅紅火火。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豐富的鐵礦和鈉鹽被相繼發現。資源的富集讓城市驟然崛起,經濟總量大幅上升。

  然而,當全球氣候變暖、大氣汙染嚴重等話題頻頻見諸報端時,平頂山果斷地停下了“快跑”的腳步——思考著究竟怎樣才能抓住環境的“牛鼻子”,以生態保護優化經濟增長。

  逝去的時光無法一一追溯,但千年“鷹城”的綠色夢想則定格在2010年。那年5月,平頂山市獲得了國家林業局“創森”的批複,並確立了“生態建市”的發展戰略。

  時至今日,曾參與魯山縣魯山坡造林的人們仍記憶猶新。在魯山坡上經營食宿的一家林業公司職工告訴記者,這裏曾是一片荒蕪人煙的亂石灘,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幾十年始終沒人能在這裏把樹種活。

  “創森”工程啟動後,魯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這片亂石灘的綠化,縣林業局在詳細勘查的基礎上拿出了切實可行的造林綠化設計方案。從整地、購苗、栽植到澆水、封土環環相扣,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魯山坡綠化栽植任務,共栽植雪鬆、五角楓、國槐、大葉女貞等1500多畝。

  幾年來,植樹成為了平頂山全市上下關注的大事。連續5年農曆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市委書記、市長都會帶領市四大班子,頂著嚴寒上山植樹。每個植樹節,北山上義務植樹的人都是漫山遍野,有的全家都出動了,父母培土、澆水,孩子扶樹,那場景真是讓人感動和振奮。

  在追求綠化向美化、彩化,城市向宜居、宜業轉變的進程中,平頂山創新性地提出城區、近郊、遠郊、村鎮“四位一體”,水係林網、道路林網、農田林網“三網合一”,防護林、商品林、景觀林“三林共建”的全局性概念。

  中心城區生態景觀帶、山區生態體係建設、礦區生態修複工程開工了,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綠化開工了,沙河、汝河、澧河等水係林網開工了,葉縣萬畝核桃園、魯山萬畝桃園、衛東區萬畝石榴園結果了,湛河公園、青年公園、濕地公園升級了……

  特別是通過實施規劃建綠、騰地造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等“細胞工程”,直接在百姓身邊增綠,讓市民“看到綠色、聞到花香、聽到鳥鳴”,營造出了舒適的宜居環境。

  與此同時,平頂山市還依托土地流轉,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帶動老百姓興林致富。統計顯示,“創森”以來,平頂山已建成以核桃、板栗等為主的經濟林40餘萬畝;以楊樹、泡桐等為主的速生豐產林60餘萬畝;以油桐、黃連木為主的能源林20餘萬畝。2012年,全市林業總產值22.5億元,農民從林業上獲得的人均純收入達800元,是河南省平均值的1.47倍。

  而在這林業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平頂山農民也尋到了新的商機。全市農民從事生態旅遊業人數超過10萬人,僅上半年全市就實現生態旅遊業產值3.09億元。

  “數”說沙河渡槽工程

  “力量與溫度凝聚成動人魂魄的世界第一”,這是今年5月份人民網“碧水向京津”采訪團隊對沙河渡槽這個赫赫有名的工程的評價。

  而記者筆記本上記錄的一組數據,最能體現沙河渡槽工程的雄渾壯美,並足以佐證如此評價:

  沙河渡槽工程是世界第一大渡槽工程;

  沙河渡槽橫跨了2條河流,分別是沙河和大郎河;

  沙河渡槽有3種結構形式,梁式結構、箱基渡槽和落地槽;

  沙河渡槽全長9.05公裏。

  梁式渡槽每個跨度長30米。

  梁式渡槽共57跨,大郎河段10跨。

  另外,沙河渡槽設計流量為320立方米每秒,梁式渡槽單榀鋼絞線及鋼筋重約75噸,槽片混凝土量為440方,重約1200噸。綜合方麵,沙河渡槽鋼材用量10萬噸,混凝土用量約123萬立方米,單榀槽片的造價約130萬元。建成後,沙河渡槽全線水量約190萬立方米,總投資為29.5188億元。

  數字充滿力量之美,而記者想說:參與渡槽工程的建設者們,則更賦予了這一工程以溫度。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