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我市完成2625畝森林撫育工作
有效改善了我市森林生態環境
更新時間:2013-7-23 8:55:39    來源:焦作日報
 
 
   

  本報訊 (記者李曉軍 實習生祁萌萌) 遠看,北山森林生機盎然;近看,卻發現樹木下層枯死枝多、通風透光差、衛生條件差……缺乏必要的撫育,影響了我市森林的健康生長。今年年初以來,我市造林與經營並重,完成2625畝森林撫育任務,有效地改善了我市森林生態環境。國有焦作林場森林撫育專家劉寶玉說,他們加強中幼齡林撫育,提高森林質量和效益,實現了林業發展從過去重造輕管向造林和經營並重的曆史性轉變。

  日前,在中站區龍翔街道北業村附近的一處麻櫟、油鬆混交林內,施工人員剪去油鬆樹幹下部枯枝、麻櫟樹幹下部的部分活枝,再通過生態疏伐、割灌、除草等綜合撫育措施,讓附近林地下方變得通風、透光。“在撫育過程中,要保留優良木、有益木和適量的灌木,伐除枯死木、病弱的被壓木,割掉影響樹木生長的灌木藤條。對於林中稀疏地塊,要適當多保留灌木,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國有焦作林場高級工程師趙利新現場指導說。

  據介紹,國有焦作林場今年共完成森林撫育2625畝,是省林業廳下達任務的105%。“撫育期間,施工人員自帶被褥及其他生活用品吃住在山上,苦幹4個月,終於完成了撫育任務。”趙利新說。

  趙利新帶著記者來到一處油鬆林,指著已變得疏朗、通風的林下空間說,油鬆中齡林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工點播造林,又進行過補種和重複飛機播種造林。長久以來,由於沒有進行定株撫育和采取其他撫育措施,灌藤條叢生且高達樹頂,與樹木爭奪陽光,林下通風、透光性和衛生條件極差。

  “針對自然枯死、瀕死和受病蟲危害引起死亡的枯立木進行伐除,目的是為了改善森林衛生環境,避免其他林木受到危害。割除影響優勢樹種生長的灌木,保證通風、透光,促進目的樹種生長。在目的樹種密度較小的地方應該適當保留黃櫨、連翹等,保持較高的植被覆蓋率,盡量減少水土流失,美化森林旅遊環境,培育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係統。”趙利新說。

  上圖 工作人員在對混交林進行撫育。

  本報記者 李曉軍 攝

文章編輯:崔珊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我市完成2625畝森林撫育工作
有效改善了我市森林生態環境
2013-7-23 8:55:39    來源:焦作日報
 
 
   

  本報訊 (記者李曉軍 實習生祁萌萌) 遠看,北山森林生機盎然;近看,卻發現樹木下層枯死枝多、通風透光差、衛生條件差……缺乏必要的撫育,影響了我市森林的健康生長。今年年初以來,我市造林與經營並重,完成2625畝森林撫育任務,有效地改善了我市森林生態環境。國有焦作林場森林撫育專家劉寶玉說,他們加強中幼齡林撫育,提高森林質量和效益,實現了林業發展從過去重造輕管向造林和經營並重的曆史性轉變。

  日前,在中站區龍翔街道北業村附近的一處麻櫟、油鬆混交林內,施工人員剪去油鬆樹幹下部枯枝、麻櫟樹幹下部的部分活枝,再通過生態疏伐、割灌、除草等綜合撫育措施,讓附近林地下方變得通風、透光。“在撫育過程中,要保留優良木、有益木和適量的灌木,伐除枯死木、病弱的被壓木,割掉影響樹木生長的灌木藤條。對於林中稀疏地塊,要適當多保留灌木,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國有焦作林場高級工程師趙利新現場指導說。

  據介紹,國有焦作林場今年共完成森林撫育2625畝,是省林業廳下達任務的105%。“撫育期間,施工人員自帶被褥及其他生活用品吃住在山上,苦幹4個月,終於完成了撫育任務。”趙利新說。

  趙利新帶著記者來到一處油鬆林,指著已變得疏朗、通風的林下空間說,油鬆中齡林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工點播造林,又進行過補種和重複飛機播種造林。長久以來,由於沒有進行定株撫育和采取其他撫育措施,灌藤條叢生且高達樹頂,與樹木爭奪陽光,林下通風、透光性和衛生條件極差。

  “針對自然枯死、瀕死和受病蟲危害引起死亡的枯立木進行伐除,目的是為了改善森林衛生環境,避免其他林木受到危害。割除影響優勢樹種生長的灌木,保證通風、透光,促進目的樹種生長。在目的樹種密度較小的地方應該適當保留黃櫨、連翹等,保持較高的植被覆蓋率,盡量減少水土流失,美化森林旅遊環境,培育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係統。”趙利新說。

  上圖 工作人員在對混交林進行撫育。

  本報記者 李曉軍 攝

文章編輯:崔珊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