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7月15日,市委書記路國賢在市委常委、秘書長田躍曾的陪同下,看望慰問居住在我市的周恩來總理的親屬。圖中左三為周恩來總理侄媳晉菊清、左一為周恩來總理侄孫周誌勇、左四為周恩來總理侄孫女周誌紅。
本報記者 楊 帆 攝
本報訊(記者王言)他們是共和國開國總理的親屬,卻從未以偉人後人自居,始終牢記自己是普通勞動者中的一員;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過著平凡甚至清苦的生活,卻從未向組織伸過手提過任何要求。7月15日上午,市委書記路國賢帶領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負責同誌,看望了周恩來總理的侄媳晉菊清一家,向他們表達深深的敬意。市委常委、秘書長田躍曾陪同看望。
1957年,周恩來總理的侄子周榮慶和母親一起,從部隊轉業到焦作,工作幾經變換,一直是企業裏的普通宣傳幹事。周榮慶1992年去世後,妻子晉菊清和3個兒女周誌勇、周誌紅、周誌軍在焦作繼續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如今已年過七旬的晉菊清老人,居住的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企業建的筒子樓。在焦54年,一家人牢記總理定下的家規:任何場合都不能提和總理的關係,從不張揚身世。直到周榮慶的母親病重赴京看病,消息才走漏出來。
上午9時許,路國賢一行來到晉菊清老人家。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路國賢說:“老人家,我們來看看您。看您氣色不錯,身體好吧?”“好,好,天天下樓鍛煉身體,前兩年還打腰鼓扭秧歌呢。”晉菊清老人爽朗地笑道。
長憶偉人風範,堪敬高風亮節。老人拿出珍藏的照片、家書,和誌勇、誌紅一起回憶與周恩來、鄧穎超在一起的點點滴滴。路國賢感慨地說:“偉人之後,共和國總理的侄子,在焦作默默生活了幾十年,從不張揚身世,沒有給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良好家風,也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品質和博大胸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們很受教育,心靈很受震撼。”
環顧這個不足20平方米簡陋的家,路國賢關切地詢問老人的生活狀況。得知這裏因種種原因沒有開發,沒有煤氣、暖氣和獨立衛生間,路國賢心情沉重地問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像這樣的居住環境焦作還有多少?”隨後要求有關部門、企業負責人要多下基層看看,多去百姓家中坐坐,多了解百姓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改善百姓的生活、居住環境,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
“在這裏住了這麼多年,就沒想過給組織上提要求?”路國賢問。晉菊清老人說:“別人能住,我也能住。有吃有喝有地方住,我就很知足了。七伯(周恩來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子侄輩都這樣稱呼他)一直教育我們要踏踏實實工作、做人,不要以他的名義提任何要求,多少年我們都是這樣做的。”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境界?甘於清貧,無怨無悔,從不炫耀自己,從未想過享受特權。對比他們,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太多了!”路國賢說,我們的一些領導幹部,身居官位,享受待遇,尚不知足,和他們相比,難道不感到慚愧?在他們麵前,確實顯得渺小。
路國賢要求房管等有關部門要立即進行一次專題調研,切實改善困難企業困難群眾的生活和居住條件;人社、民政等部門要落實好勞動保障、低保救濟等相關政策,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7月15日,市委書記路國賢在市委常委、秘書長田躍曾的陪同下,看望慰問居住在我市的周恩來總理的親屬。圖中左三為周恩來總理侄媳晉菊清、左一為周恩來總理侄孫周誌勇、左四為周恩來總理侄孫女周誌紅。
本報記者 楊 帆 攝
本報訊(記者王言)他們是共和國開國總理的親屬,卻從未以偉人後人自居,始終牢記自己是普通勞動者中的一員;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過著平凡甚至清苦的生活,卻從未向組織伸過手提過任何要求。7月15日上午,市委書記路國賢帶領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城管局負責同誌,看望了周恩來總理的侄媳晉菊清一家,向他們表達深深的敬意。市委常委、秘書長田躍曾陪同看望。
1957年,周恩來總理的侄子周榮慶和母親一起,從部隊轉業到焦作,工作幾經變換,一直是企業裏的普通宣傳幹事。周榮慶1992年去世後,妻子晉菊清和3個兒女周誌勇、周誌紅、周誌軍在焦作繼續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如今已年過七旬的晉菊清老人,居住的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企業建的筒子樓。在焦54年,一家人牢記總理定下的家規:任何場合都不能提和總理的關係,從不張揚身世。直到周榮慶的母親病重赴京看病,消息才走漏出來。
上午9時許,路國賢一行來到晉菊清老人家。緊緊握住老人的手,路國賢說:“老人家,我們來看看您。看您氣色不錯,身體好吧?”“好,好,天天下樓鍛煉身體,前兩年還打腰鼓扭秧歌呢。”晉菊清老人爽朗地笑道。
長憶偉人風範,堪敬高風亮節。老人拿出珍藏的照片、家書,和誌勇、誌紅一起回憶與周恩來、鄧穎超在一起的點點滴滴。路國賢感慨地說:“偉人之後,共和國總理的侄子,在焦作默默生活了幾十年,從不張揚身世,沒有給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良好家風,也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優秀品質和博大胸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我們很受教育,心靈很受震撼。”
環顧這個不足20平方米簡陋的家,路國賢關切地詢問老人的生活狀況。得知這裏因種種原因沒有開發,沒有煤氣、暖氣和獨立衛生間,路國賢心情沉重地問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像這樣的居住環境焦作還有多少?”隨後要求有關部門、企業負責人要多下基層看看,多去百姓家中坐坐,多了解百姓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改善百姓的生活、居住環境,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
“在這裏住了這麼多年,就沒想過給組織上提要求?”路國賢問。晉菊清老人說:“別人能住,我也能住。有吃有喝有地方住,我就很知足了。七伯(周恩來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子侄輩都這樣稱呼他)一直教育我們要踏踏實實工作、做人,不要以他的名義提任何要求,多少年我們都是這樣做的。”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境界?甘於清貧,無怨無悔,從不炫耀自己,從未想過享受特權。對比他們,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太多了!”路國賢說,我們的一些領導幹部,身居官位,享受待遇,尚不知足,和他們相比,難道不感到慚愧?在他們麵前,確實顯得渺小。
路國賢要求房管等有關部門要立即進行一次專題調研,切實改善困難企業困難群眾的生活和居住條件;人社、民政等部門要落實好勞動保障、低保救濟等相關政策,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