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垃圾日益增多。垃圾不但汙染環境、破壞城市景觀,而且還傳播疾病,解決城市垃圾問題已成為城市化進程中一個突出課題。我市的城市垃圾哪裏去了、處置水平如何,是許多市民關注的問題。
本報記者 王龍卿 陳作華
垃圾無害化處理,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焦作是一座新興工業城市。近年來,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垃圾產生量也不斷增加。據市城管局環衛科負責人介紹,焦作市區每天產出垃圾700多噸。而就在兩年前,我市城區垃圾的出處仍是北郊的山穀溝壑,對垃圾采取露天堆放和簡易填埋,每到夏季,臭氣熏天,蚊蠅滋生。大風天氣,裸露的垃圾、紙屑和塑料袋滿天飛,周邊樹木“旗幡”招展。同時,由於城市垃圾收運設施不能適應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監督管理薄弱,部分地方亂扔亂倒垃圾現象嚴重,有的河道和公路、鐵路兩側成了“垃圾長城”,嚴重影響城市環境衛生與市容。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建設規範的垃圾處理設施,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已成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2005年12月14日,市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務會議決定,建設高標準垃圾衛生填埋場,實行垃圾無害化處理。
2007年9月7日,我市生活垃圾處理場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27億元,分兩期建設,設計日處理垃圾970噸,使用年限為10年。2008年9月底,一期工程填埋庫區及相關附屬配套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它的建成,結束了我市建市50多年來沒有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所的曆史。
垃圾無害化處理,科技與規範並行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修武縣周流村南的市城市垃圾處置管理站。站長劉黔介紹,該站距離市中心29公裏,場區占地麵積554畝,總庫容420萬立方米,供焦作市城區和修武縣共同使用。站裏分為4個主要功能區,分別是行政辦公區、檢驗計量區、填埋作業區和汙水處理區。
“垃圾無害化處理嚴格按照國家《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範》進行進場檢驗、定點傾倒、攤鋪、壓實、覆土、消殺等規範作業。為加強垃圾滲濾液處理,徹底消除垃圾處理產生的二次汙染,同時做好場區及周邊次汙染防控工作,需要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對場區及周邊環境空氣、地下水、地表水和垃圾產生的滲濾液、填埋氣體進行實時監測和處理,最終達到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目的。”劉黔說。
在該站主要功能區——填埋作業區大門計量室,記者看到垃圾運輸車緩緩駛上計量泵進行測重。該站建立的全自動智能化垃圾計量係統具備車輛自動識別、自動計算垃圾淨重、自動統計等功能。
計量後,垃圾運輸車駛向幾十米處的垃圾專用檢驗平台,兩個穿戴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根據對填埋廢物的入場要求,對進場垃圾車輛進行隨機抽檢,杜絕工業廢物、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進入場區。
在該站一期工程填埋庫區,記者了解到,一期填埋庫區總庫容為220萬立方米,分為4個填埋分區。分區填埋作業便於雨水徑流的分流隔離,有利於減少垃圾滲濾液,降低運營成本。填埋分區內的導氣石籠井對垃圾堆體產生的沼氣、硫化氫等填埋氣體進行導排。高3.5米的防飛散網用來防止被風吹起的輕質垃圾四處飛揚,以免汙染周邊環境。5眼地下水監測井,用於對地下水進行監控。
在填埋一、二分區,工作人員正駕駛壓實機、推土機按照建設部有關標準進行規範作業。劉黔介紹,作業時按照傾倒——攤鋪——壓實——覆土——消殺工序,實行分區、分單元、分層作業,每日一覆蓋,這樣能有效避免垃圾大麵積裸露對周邊環境的汙染。垃圾填埋後產生的沼氣通過水平花管和豎式集氣井進行收集利用;產生的滲濾液通過導流盲溝導入集液井後由汙水泵提升至滲濾液調節池。填埋區鋪底防滲材料采用優質土工膜,厚度為2mm,可以有效防止垃圾滲濾液的下滲。
一個遊泳池大小的水泥池裏,蓄積著醬黑色的液體。“這是汙水處理廠的垃圾滲濾液收集池,我們采取A/O生物工藝對滲濾液進行處理,這是以前簡易填埋場所沒有的無害化處理環節。”劉黔說,“化驗室工作人員對滲濾液、周邊地下水進行定期抽樣檢測分析。同時,垃圾處置管理站還委托市環境監測站對周邊空氣質量等進行定期監測,幾年來所監測的12個項目指標均達到國家安全排放要求。”
垃圾無害化處理,任重道遠
2009年以來,垃圾處置管理站已處理城市生活垃圾25萬噸,進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雖然垃圾處置管理站達到了規範運營、安全排放的要求,但根據國家去年頒布的汙染物控製新標準,目前亟須對這裏的汙水處理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改造項目方案的論證和申報,爭取2010年7月前使汙水處理係統達到國家新標準的要求。”劉黔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就我國國情而言,目前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主要方式還是填埋式。但是,這種處理方式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隨著垃圾填埋量的不斷增加,垃圾中不斷產生有害和可燃氣體,存在爆炸隱患。為消除這些隱患,該站目前正爭取外來投資,試圖與上海一家公司合作開展沼氣發電項目。
目前,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人們逐漸認識到垃圾是一種可利用的資源。特別是能源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更加重視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收集,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逸出氣回收利用技術及垃圾綜合利用回收技術等,形成了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產業,並得到迅速發展。
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關係到城市的環境與發展,同時也是一個新興產業。它不僅關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而且涉及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環保事業。但是,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不僅是政府部門的事情,而且需要全體市民共同參與和支持。
目前,我市垃圾屬於混合收集,容易混入危險成分,同時不利於垃圾中可利用物質的回收和循環利用,不但給城市環境帶來危害,還增大了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難度和成本。如果從源頭對垃圾進行分類,將一些可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可以大大減少垃圾量,降低垃圾處理成本。
盡快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管理水平,已成為城市發展中一個十分緊迫的問題。垃圾處理過程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係統,它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定的資金支持,也需要全體市民的鼎力相助。作為城市的主人,每一個市民都應該多關注生活垃圾衛生處理問題,從我做起,提倡低碳生活,自覺減少垃圾產生,養成分類投放的習慣,為建設清新、潔淨、生態、環保的綠色家園而努力。
壓題照片 市垃圾處置站工作人員及時對運來的垃圾進行消毒。 王龍卿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