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遊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台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文脈華章】習言道|望著這條河,習近平感歎“古今滄桑”
更新時間:2024/6/22 16:5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2日電 “在這裏可以暢想一下古今滄桑。”

  2023年9月20日,在浙江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東運河文化園。拾級登上園內高拱石橋,他舉目四望,發出這樣一句感歎。

  從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到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再到浙東運河文化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深入運河岸線,頻頻論及大運河的“古今”,闡釋運河保護傳承的深遠意義。

  “這個閘現在還在吧?”

  “還在,它的作用已經被曹娥江大閘所取代。”

  這是習近平與浙東運河博物館講解員的一段對話,談及的閘是明代修建的紹興三江閘。

  過去浙東一帶缺水,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推動建設浙東引水工程,曹娥江大閘正是那時開工興建的。2021年,浙東引水工程全線貫通,惠及1750多萬人。

  古今兩代水閘,接續傳遞著使命。

  “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2020年考察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時,習近平一句“致富河、幸福河”指出了運河保護的更深意涵。

  揚州緣水而興,然而古運河兩岸也曾一度因水而困,運河三灣區域環境汙染嚴重。如今,這裏建起千畝生態文化公園,運河兩岸綠意盎然,飛鳥翔集。

  經濟轉型、文化保護、生態修複在大運河產生疊加效應,因水而興的運河兩岸,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水脈貫通南北,文脈連接古今。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裏的大運河,還是流動的文化。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2017年習近平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大運河的活態特征。

  如何使大運河水脈長流、文脈常新,習近平有著深入的思考,他多次強調大運河的曆史意義,並指出要“古為今用”“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曆史文化資源”;

  “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

  ……

  成功申遺十年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等先後出台,大運河遺產檔案和監測係統建立,沿線35座城市發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由點成線、由線組網。

  千年水脈和文脈,作為中國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產之一,大運河記錄著過去的痕跡,也指向未來的方向,綿延不斷、生生不息。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闞楓

  |執筆:袁秀月

  |校對:孫靜波

  |視覺:李伊璐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文章編輯:趙銀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係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係本網申領稿酬。


    【文脈華章】習言道|望著這條河,習近平感歎“古今滄桑”
    2024/6/22 16:5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2日電 “在這裏可以暢想一下古今滄桑。”

      2023年9月20日,在浙江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東運河文化園。拾級登上園內高拱石橋,他舉目四望,發出這樣一句感歎。

      從北京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到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再到浙東運河文化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深入運河岸線,頻頻論及大運河的“古今”,闡釋運河保護傳承的深遠意義。

      “這個閘現在還在吧?”

      “還在,它的作用已經被曹娥江大閘所取代。”

      這是習近平與浙東運河博物館講解員的一段對話,談及的閘是明代修建的紹興三江閘。

      過去浙東一帶缺水,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推動建設浙東引水工程,曹娥江大閘正是那時開工興建的。2021年,浙東引水工程全線貫通,惠及1750多萬人。

      古今兩代水閘,接續傳遞著使命。

      “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2020年考察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時,習近平一句“致富河、幸福河”指出了運河保護的更深意涵。

      揚州緣水而興,然而古運河兩岸也曾一度因水而困,運河三灣區域環境汙染嚴重。如今,這裏建起千畝生態文化公園,運河兩岸綠意盎然,飛鳥翔集。

      經濟轉型、文化保護、生態修複在大運河產生疊加效應,因水而興的運河兩岸,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水脈貫通南北,文脈連接古今。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裏的大運河,還是流動的文化。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2017年習近平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闡明大運河的活態特征。

      如何使大運河水脈長流、文脈常新,習近平有著深入的思考,他多次強調大運河的曆史意義,並指出要“古為今用”“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曆史文化資源”;

      “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

      ……

      成功申遺十年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等先後出台,大運河遺產檔案和監測係統建立,沿線35座城市發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由點成線、由線組網。

      千年水脈和文脈,作為中國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產之一,大運河記錄著過去的痕跡,也指向未來的方向,綿延不斷、生生不息。

      |出品人:陳陸軍

      |總監製:張明新

      |總策劃:俞嵐

      |策劃:吳慶才

      |統籌:馬學玲 闞楓

      |執筆:袁秀月

      |校對:孫靜波

      |視覺:李伊璐

      |中國新聞網“習言道”工作室出品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係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