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推薦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係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水脈連著文脈,運河潤澤百姓。
中國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裏,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是目前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這條奔流了2500多年的大河,見證了吳越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等地域性文化的繁榮交彙。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通州區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果時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四個月後,他又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此後,他又赴江蘇,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調研,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來到位於紹興的浙東運河文化園考察,了解浙東運河發展演變史和當地合理利用水資源、推進大運河保護等情況……
“寶貴遺產”“流動的文化”意味著什麼?總書記為何如此關心、關注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或許我們可以從古老大運河煥發出的時代新風貌中找到答案。
在我國曆史上,開鑿大運河涉及水利規劃、水工建築、水利工程管理等眾多工程類型,曆朝曆代工程專家和工人們運用智慧,解決了在嚴峻自然條件下修建長距離運河麵臨的地形高差、通航效率、水源控製等一係列難題。
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中國大運河被列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價值的運河”。作為寶貴遺產,大運河工程所展現的科技價值一直被“古為今用”,其蘊含的興利、除弊、防患的中國傳統水文化思想也始終與社會文明發展實踐緊密相連。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江大河多從西向東彙入海洋,唯有大運河以南北走向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串聯起運河沿岸的一座座城市。
2022年9月12日,幾艘船舶行駛在江蘇淮安運河大橋附近。
作為“流動的文化”,大運河不僅是文化傳播的紐帶,更推動了我國地區文化繁榮與創新。絲綢、陶瓷、文房用品等無數工藝精品通過運河走進宮廷,京菜、魯菜、淮揚菜、杭幫菜等運河沿線美食名聞天下,詩詞歌賦、書法繪畫、古典小說,更是在運河一帶興盛發展。
千年運河,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同時也哺育和造就了許多曆史名人。浙東運河是吳越文化的生發和傳播之地。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2003年浙江省兩會期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指出:“今天,我們弘揚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精神,就是要圍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努力譜寫新時期的‘膽劍篇’。”
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他強調,“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2019年2月,我國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係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城鄉區域統籌協調、保護傳承利用機製創新等6個方麵提出重點任務。
新時代,在沿線各省市的努力下,這條生生不息的活力水道已經成為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2024年2月22日,京杭大運河北京通州段夜景。
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北首,北運河貫穿京津冀三地。隨著運河綜合生態治理以及京杭大運河京冀段互聯互通,遊客可以在北運河北京段乘船順流而下,感受新生態、新文化、水岸經濟帶來的濃鬱煙火氣。今年“五一”假期,北京(通州)大運河5A級文化旅遊景區迎來遊客20餘萬人次,其中漕運碼頭等景點頗受遊客歡迎。
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是典型的運河古鎮,這裏孕育了織雲繡錦的千年傳奇。如今的盛澤,形成了紡絲、織造、印染、服裝製成品的全產業鏈布局。在這個50萬人口的小鎮,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於運河兩岸遙遙相望。“千年綢都”發展紡織經濟,帶富了一方百姓。“盛澤紡織工匠”勞務品牌從業人數5萬餘人,年人均收入超9萬元。
洛陽位於隋唐大運河的核心區域,其曆史文化遺產豐富。如今,隨著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等一大批重點文化項目實施,大運河千年文化“遺珠”以多種方式生動呈現於世人麵前,為老百姓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2023年,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接待遊客125萬人次,人氣持續攀升。
…………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作為“寶貴遺產”“流動的文化”,千年大運河正帶動著城市的活力與複興,為民所用,造福於民。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文章,風格鮮明、思想深邃、內涵深刻,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這些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充滿魅力的語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理念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央視網《天天學習》欄目推出“習語品讀”係列,以“新聞漫畫+文字品讀”的形式,帶您從不同維度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魅力。
水脈連著文脈,運河潤澤百姓。
中國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裏,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是目前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這條奔流了2500多年的大河,見證了吳越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燕趙文化等地域性文化的繁榮交彙。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通州區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成果時指出,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四個月後,他又對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此後,他又赴江蘇,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調研,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來到位於紹興的浙東運河文化園考察,了解浙東運河發展演變史和當地合理利用水資源、推進大運河保護等情況……
“寶貴遺產”“流動的文化”意味著什麼?總書記為何如此關心、關注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或許我們可以從古老大運河煥發出的時代新風貌中找到答案。
在我國曆史上,開鑿大運河涉及水利規劃、水工建築、水利工程管理等眾多工程類型,曆朝曆代工程專家和工人們運用智慧,解決了在嚴峻自然條件下修建長距離運河麵臨的地形高差、通航效率、水源控製等一係列難題。
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中國大運河被列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價值的運河”。作為寶貴遺產,大運河工程所展現的科技價值一直被“古為今用”,其蘊含的興利、除弊、防患的中國傳統水文化思想也始終與社會文明發展實踐緊密相連。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江大河多從西向東彙入海洋,唯有大運河以南北走向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串聯起運河沿岸的一座座城市。
2022年9月12日,幾艘船舶行駛在江蘇淮安運河大橋附近。
作為“流動的文化”,大運河不僅是文化傳播的紐帶,更推動了我國地區文化繁榮與創新。絲綢、陶瓷、文房用品等無數工藝精品通過運河走進宮廷,京菜、魯菜、淮揚菜、杭幫菜等運河沿線美食名聞天下,詩詞歌賦、書法繪畫、古典小說,更是在運河一帶興盛發展。
千年運河,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同時也哺育和造就了許多曆史名人。浙東運河是吳越文化的生發和傳播之地。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最終成就一番霸業。
2003年浙江省兩會期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指出:“今天,我們弘揚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精神,就是要圍繞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努力譜寫新時期的‘膽劍篇’。”
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他強調,“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2019年2月,我國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河道水係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複、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城鄉區域統籌協調、保護傳承利用機製創新等6個方麵提出重點任務。
新時代,在沿線各省市的努力下,這條生生不息的活力水道已經成為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2024年2月22日,京杭大運河北京通州段夜景。
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北首,北運河貫穿京津冀三地。隨著運河綜合生態治理以及京杭大運河京冀段互聯互通,遊客可以在北運河北京段乘船順流而下,感受新生態、新文化、水岸經濟帶來的濃鬱煙火氣。今年“五一”假期,北京(通州)大運河5A級文化旅遊景區迎來遊客20餘萬人次,其中漕運碼頭等景點頗受遊客歡迎。
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是典型的運河古鎮,這裏孕育了織雲繡錦的千年傳奇。如今的盛澤,形成了紡絲、織造、印染、服裝製成品的全產業鏈布局。在這個50萬人口的小鎮,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於運河兩岸遙遙相望。“千年綢都”發展紡織經濟,帶富了一方百姓。“盛澤紡織工匠”勞務品牌從業人數5萬餘人,年人均收入超9萬元。
洛陽位於隋唐大運河的核心區域,其曆史文化遺產豐富。如今,隨著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等一大批重點文化項目實施,大運河千年文化“遺珠”以多種方式生動呈現於世人麵前,為老百姓帶來了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2023年,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接待遊客125萬人次,人氣持續攀升。
…………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作為“寶貴遺產”“流動的文化”,千年大運河正帶動著城市的活力與複興,為民所用,造福於民。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